分享

【5+1必修3】§4.1 种群的特征

 囡波湾生物 2020-09-25

1.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5只;第二次捕获38只,其中有标记鼠15只。则该鼠群的种群数量估计值为

A.45只         B.83只        C.98只       D.114只

2.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较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3.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应该用样方法,动物应该用标志重捕法

B.年龄结构直接决定了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老年个体多,种群数量将减少

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内的数量

D.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在不同季节不会发生变化

4.下列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的是(    )

A.一群瓢虫在树干上的分布           

B.一群蜜蜂中蜂王、工蜂、雄蜂的比例

C.一片草原上的物种丰富度           

D.一条河流里的鱼的数量

5.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特征描述的是   (    )

A.蒲公英杂乱无章地分布在操场     

B.某市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比例为1∶1.5

C.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       

D. 深圳近三年迁入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 总人口的5%

6.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到美国的一个岛屿.经跟踪调查绘出环颈雉种群的增长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该岛屿上的环颈雉构成一个______,A﹣B段由于______,种群增长不明显。

(2)D﹣E,从生物因素看,随种群密度的增长,个体间由于______加剧,以及该种群的捕食者增加,导致该种群的______降低,______增加,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

(3)EF段表示稳定期,其种群净增长率为______,种群数量______,该岛屿上环颈雉的最大数量为______左右。

1.D

【解析】种群的数量可设为N,按照数学统计的原理,N:45=38:15,所以N=45×38÷15=114(只)。

【考点定位】种群密度的调查

【名师点睛】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调查对象

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调查程序


注意事项

①随机取样

②样方大小适中

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

④易选用双子叶植物

①调查时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

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的生命活动

2.B

【解析】根据出生率的计算应该是20/100=20%,自然增长率才是(110-100)/100=10%,A错误;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保证所有个体都有配偶参与生殖,则出生率较高,B正确;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低,C错误;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D错误。

【考点定位】种群的数量特征

【名师点睛】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3.C

【解析】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应该用样方法,多数动物应该用标志重捕法,少数动物也用样方法,A错误;年龄结构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老年个体多,种群数量将减少,B错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内的数量,C正确;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在不同季节也会发和相应的变化,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种群密度。

4.B

【解析】一群瓢虫在树干上的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A错误;一群蜜蜂中蜂王、工蜂、雄蜂的比例属于种群的性别比例,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B正确;一片草原上的物种丰富度属于群落的研究内容,C错误;一条河流里的鱼不属于一个特定的种群,所以不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D错误。

【考点定位】种群的特征

【名师点睛】种群概念的理解

(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3)两个基本单位

①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4)种群特点:一个种群不是简单个体的累加,而是具有发展、自我调节、动态稳定以及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一系列特征的有机整体。

5C

【解析】

试题分析:种群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蒲公英杂乱无章地分布在操场上,是对种群空间特征的描述,A项错误;某市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比例为11.5,是对种群数量特征中的性别比例的描述,B项错误;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属于物种丰富度,是对群落特征的描述,C项正确;深圳近三年迁入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是对种群数量特征中的迁入率的描述,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6.(1)种群  需要适应环境

(2)种内斗争   出生率  死亡率

(3)0  相对稳定   2000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其中B点位于处,种群增长率最大,E点位于K值,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基本不变.

解:(1)该岛屿上的环颈雉构成一个种群,A﹣B段由于需要适应环境,种群增长不明显.

(2)D﹣E,从生物因素看,随种群密度的增长,个体间由于种内斗争加剧,以及该种群的捕食者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加,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

(3)EF段表示稳定期,出生率大致等于死亡率,其种群净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看图可知该岛屿上环颈雉的最大数量为2000只左右.

故答案为:

(1)种群  需要适应环境

(2)种内斗争   出生率  死亡率

(3)0  相对稳定   2000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