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我们仨》有感

 新用户1606Lek8 2020-09-26



 “我们仨是不同寻常的契合。”

一个家庭,两个大名鼎鼎的学者,三个知识分子。杨绛先生笔下关于过去生活的点滴就如冬日的暖阳,一点一点驱除了南方湿冷的寒意。

“钟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如在梦中。”

古驿道上的经历似真似幻。杨绛先生独自走着,走过驿道上铺满的落叶,离开女儿走回客栈,走向那艘丈夫所在的船。最终,只剩她一个人。

“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

果然是梦吧。只是梦醒之后,物是人非。半生相伴的家人就此永别,此刻书页上字字都是孤独的印记,离别的心酸。

“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再和他们聚聚。”

那些生活的点滴,有钱钟书先生下车后摔一跤牙齿断掉的险况;有夫妻俩留学国外时冒险开始自理伙食最终“冒险成功”吃上红烧肉的历程;还有圆圆小时识字过目不忘的天赋。一点点拼凑成了早年我们仨温馨的画面。

解放后,三人的经历便历经坎坷。先是“三反运动”,而后领导号召鸣放,反右运动开始,幸而两人逃过一劫。在那个政治运动层出不穷的年月,在那个万马齐喑的年代,“我们仨”不得不随着大势而动。大跃进、知识分子下乡改造……走过了“我们仨”分散三地的年头,却等来了那荒唐疯狂的十年。政治上的荒谬、生活上的窘迫、疾病的困扰,通过简洁的文字一一展示。虽有那些岁月里的不安,但更多的是历经沧桑过后的坦荡和释然。那些一笔带过的生活艰辛,那平淡的语言,既不批判,也不埋怨,尽显一代知识分子的风骨气度。

最终三人定居三河里,生活安定。却总不免人生必有的离别。杨绛先生以九十二岁的高龄写下这些回忆,回顾了一生的岁月,也回忆了那些再也无法触及的人。字里行间,是忆及当年岁月的感慨,是与家人离别的沉重孤单,也是对一生风雨的释然。那些文字,来自一颗坦然通透的心。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

世事无常,人有定数。

也许,“我们仨”现已团聚。

【推荐语】 对杨绛先生的情感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将其表达到这篇读后感中来,让人深有感触。(叶俊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