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情史:是成就还是毁灭?

 永声树 2020-09-27
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情史:是成就还是毁灭?

生平介绍

马丁·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其代表作《存在与时间》是研读哲学的同学绕不过去的名著。他的导师胡塞尔是20世纪著名哲学家,现象学的创始人,也被誉为近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都相当称赞海德格尔的才华,称其为“现象学神童”。

海德格尔开创了对“存在”本身的研究,强调存在本身对于人的特殊意义。他给人定义了两种状态,一种是“本真状态”就是真实的自我,一种是“沉沦状态”就是迷失的自我。沉沦状态指的是一个人失去自我独立思考能力,把自我本身归入到群体中,用群体思维来思考问题的状态。日常的闲聊、漫不经心的好奇以及模棱两可都是一种“沉沦”的状态。所以人应该时时刻刻自省,以免堕入沉沦状态中。

按理说,这样一个学术大咖,应当收获满满的赞誉,但搜索“海德格尔”时,我们会发现除了哲学成就外,他的生活极具争议性,无论是政治倾向,还是婚姻爱情。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海德格尔背后的争议情史。

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情史:是成就还是毁灭?

与妻子的浪漫

海德格尔与妻子埃尔福丽德的爱情故事始于1915年。

那时他是老师,她是学生,相识于弗莱堡大学的研讨课上,两人很快便坠入爱河。当时的海德格尔还没有固定收入,而埃尔福丽德家庭条件优渥,两人宗教信仰上也有差异,但一年后,他们还是不顾家人反对,结为伴侣。

海德格尔在给埃尔福丽德的第一封信中,浪漫地写道:

“我想在你的心里休憩,我想望向你眼睛里那宁静而又能使人心绪宁静的澄明。”

一战开始后,海德格尔上前线与妻子相隔两地,但依旧情浓如初。

在战争结束前夕,他在给妻子的最后一封回信中,写出了他在分离期间,对于爱情、价值等观念更为深刻的理解:

我心中最亲爱的小心肝:

昨天一下子来了三封你的信(19号、20号和22号的)。这对我长久以来的期盼是一种很好的补偿。我只是觉得,如果这三封信不是一下子到来,而是一封封地敲开我的门,它们的作用会更直接、更紧密——不过无论如何,我都非常欢迎它们。

昨天晚上我很早就上床了,然后再次细细读了它们——然后我完全沉浸在小房间里面,审视着每个细节,细细地体会着周围的一切,然后我就有了一种极强的来到你身旁的体验,有些信特别能让我体会到鲜活的爱、亲切和热忱。

……

很奇怪的是,现在我们刚刚订婚时的那些美好瞬间常常一下子涌进我的脑海,在对这段日子的回顾中,我体会到了其中质的东西——我对于单个的事件不是作为一种时间上有区别的东西来体验——而是把它们看成一个不断自我构建着的个体的生活的阶级和层级——所有这些融为一体的愉快,在他人,在你身上奉献、信任和忘我的瞬间——显现出了提升生命和创造力的意义。

……

对过往的回忆,那些珍藏瞬间的再回顾,“显现出了提升生命和创造力的意义”,海德格尔“把它们看成一个不断自我构建着的个体的生活的阶级和层级”;对未来的想象,无论是妻儿的和谐场景,还是儿子体会到家庭的温馨,都变成了海德格尔“提升了层次重新在一起的一种神圣仪式”,其中饱含的价值,“已经隐藏在了各自片刻的、看似在未来但其实就在创造性的当下的价值分配之中,就仿佛是它们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心”。

一时间,他俩的爱情被传为佳话,他们互为彼此的灵感缪斯。

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情史:是成就还是毁灭?

一段互相“成就”的争议恋情

本应是一对眷侣的神仙爱情,却在1924年出现大转弯。这一年,海德格尔的生活即将掀起波澜。这一年,还是女大学生的汉娜·阿伦特与教授海德格尔相遇,阿伦特上过海德格尔的课后,被他的才华折服,称其为“思想王国里的神秘国王”。

当发现自己与海德格尔的感情时,阿伦特也陷入过不安和惶恐,需要鼓励和肯定,海德格尔发现后及时给予她安全感,由此二人来往密切。

海德格尔眼前这位智慧与美貌并存的女学生,未来将会成为20世纪最伟大、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之一。

在海德格尔眼里,阿伦特是极其懂事的。

为了减少海德格尔在妻子与她来回周转的心理消耗,阿伦特严守她与海德格尔的情感秘密,两人相处有一年之久,阿伦特心甘情愿地、随叫随到地做他的红颜知己,完全听从他的安排,没有抱怨,没有要求。阿伦特听从他、配合他、帮助他。

很显然他们之间的恋爱无法对等,海德格尔的哲学抱负远远高于对爱情的痴迷和追求,对他而言,女人是他的思想上的倾听者、孤独时慰藉的伴侣。

1925年,海德格尔沉浸在《存在与时间》写作中,将爱情抛在脑后,写作是第一位的,他不会把阿伦特的爱置于他的写作生涯和世俗成功之上。

1928年6月,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出版,弗莱堡大学聘请他为正教授,他不愿因“作风问题”而贻误似锦的前程。海德格尔曾把《存在与时间》的写作归功于阿伦特的激情,而这本书带来的成功也终结了他与阿伦特的恋情。

1928年,阿伦特订婚,二人的亲密关系终止,在后来曝光的信件中,足以看出那时二人感情的纠结和决绝:

“如果我失去了对你的爱,我也就失去了活下去的权利,但如果我回避了爱赋予我的使命,我也就失去了这份爱。如果上天允许,我在来世会更爱你。”

1933年两人的关系又因政治局面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

1933年4月21日,海德格尔当选弗莱堡大学校长,此时弗莱堡大学已被纳粹党控制;

5月1日,他正式加入纳粹党;

5月27日,作为新校长发表就职演说《德国大学的自我宣言》。

海德格尔的“纳粹行为”,不仅他的导师胡塞尔与他决裂,身为犹太人的汉娜·阿伦特也因此被迫远走他乡,流亡美国,直至今日,依旧有人发问“怎样看待海德格尔加入纳粹”?

虽然第二年海德格尔便辞去校长职务,但他的行为,让很多追随者无法接受,也因为与纳粹有联系,二战结束后,海德格尔被禁止教学。

1950年与阿伦特再度相遇,此时,二人身份出现了极大变化:

阿伦特已成为研究政治哲学的名人,经常接受记者采访,在学界举足轻重;

海德格尔隐于学校讲堂之中,继续平淡的教书生活。

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情史:是成就还是毁灭?

海德格尔的爱情观

在一次交谈中,海德格尔对“爱和结合”的思考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爱情的方式,是交互相处的最极端的(radikal)方式。一个人在爱一个人的同时,还可以爱另外的人,但他们仍然是两两相爱。所以爱情总是个体之间交互的(inter-individuell)。”

“爱是属于心灵的,但也是在心外的。爱有其指向。但爱的最诚然的指向,并不是爱这个动词通常所施与的宾格名词——被爱者。虽然爱者爱着被爱者,这是无可挑剔的谓述关联,但是爱者与被爱者之间那被隐去了的生存经验才是爱的根本指向。仿佛两个圆的接近,那相交的契合便是爱情。”

总结

有人认为,海德格尔与阿伦特是不平等的、畸形的师生恋,有人则认为他们之间的感情促进了各自事业的发展,还互相成就了哲学家和思想家的身份。

抛开彼此成就不看,从现代视角出发,我们能敏锐发现,自海德格尔和阿伦特充满争议的感情发生后,记录中鲜见妻子埃尔福丽德的身影。

在一封从未寄出的信中,埃尔福丽德对海德格尔发出了痛苦的申诉,这也是少见的一封“与夫书”:

“你一再地说或者写道,你和我是联系在一起的——但是联系的纽带在哪里?

这不是爱情,也不是信任,

你在别的女人那里寻找家园——

啊,马丁——

你又是怎么来看待我的呢——

以及我所承受的冰冷的孤独。”

在后半段相处时间中,海德格尔是否对两位女性有愧疚之情?阿伦特如何看待自己与海德格尔持续多年的拜访?埃尔福丽德在这样的三角关系中,心境如何,有怎样的波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