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牛静木:根性写作践行者,现居大凉山西昌。 目录: 根性写作的能量场 根性写作能量场(构建阶段) 彝族汉语诗歌写作的困境(增补) 根性写作的文化引伸义【初稿】 根性写作诗歌文本的探险意 根性写作的诗与思 根性写作的能量写作场 内部清空阶段: 一、什么是根性写作内部清空阶段?就是将你所学的知识融为一炉,或带有一定的情感宣泄写作方式,但记住不是泛滥,这有点泥沙俱下的意思,但它是有节制的,带有很强的原生性,诗场很强,火焰很高,容易把人烫伤,就如特朗斯特罗姆所说的:从海底回来你已全身僵硬,被某种磁场所吸附,以至于你再也不会言语,诗场,内核。这方面代表作有《嚎叫》作者金斯博格、《地狱一季》作者兰波、《大西南群山中呼吸的九十九个词》作者发星、《漂木》作者洛夫、《草叶集》作者惠特曼、《玻璃工厂》作者欧阳江河,《100个女工生存史》作者郑小琼……一般这样的作品是需要很强的创造才能,一出手足也奠定诗人的诗写地位,但这样的写作也是很短暂的,就像某种神秘的力量或一道闪电稍纵即逝,需要诗人永久的保持感官机能的敏感度,就像一只鹰永远保持一种飞翔的姿式,随时准备着起飞,也就是诗写的敏感度,新鲜度。而根性写作内部清空阶段就是追求这种吞吐万吨创造才能的瞬间写作才华,这时不用急着追求诗歌写作技巧,它本身的写作能量足也弥补了技巧的不成熟,或天马行空吞吐日月星辰之势。 二、 我们清楚有些流派始于绘画或端倪于绘画,比如表现主义,我们先来看表现主义,表现主义始于德国,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现代派思潮开始进入沉寂阶段,没有了前边那种锋芒性然后新表现主义的画家们重新出发探索颠覆,在原来的基础上,借鉴了一些流派的手法,使新的表现主义具有了新的彻底反叛,颠覆的精神,就这样,表现主义手法又作用于诗歌写作领域,到诗大家特拉克尔等,表现主义在诗上竟生发出如此大魅力,这都是对我们根性写作的诗写借鉴,尤其彝民族,其文化本身就充满了魔幻色彩,如若借鉴这些技巧重新再造,那肯定是非常精彩的,我们现在的大多流行的先锋诗大多就是打破禁区,情绪宣泄,就诗而言没实质性的意义,所以根性写作要避免这些弯路,小径通幽处,通透本民族文化,再用后现代切入 三、 不注重诗歌写作技巧,更多的是原生创造力,注重诗人的诗写爆发力,一种倾盆而下的创造爆发力,但基础是写作者具备相当的阅读量,如彝族汉语诗歌,人类视野加彝民族文化,可以是意象的选用上或思考方式等,再借鉴汉语诗人的诗歌技巧方式(意象的选用永远不可能出现诗写的同质化,同质化是诗人缺乏创造能力的表现)三者不一定统一出现不可,要记住的是:诗歌不仅仅是情感的宣泄,它也可以是一种对社会的姿态,比如剪辑,粘贴等手法,不管受众如何,它永远都是再造的过程,一种态度,内部清空意味着打乱原先已有的知识或着诗歌写作认知;原先的任何单项写作。根性写作内部清空更多是属于一种写作能量,见长于组长诗,它刻意保持了诗歌写作原生态,能量场,它不是一种靠技巧取胜小家碧玉式的诗歌写作 20200921 根性写作能量场(构建阶段) 总体而言,根性诗写就是永远保持创造个性和活力,根性写作能量清空阶段重在打破,而后边重在构建,重组,这就是根性写作的构建阶段,那么如何构建? 1、从创造性直觉写作过度到经验超经验写作 ①、当前少数民族诗歌写作要么还停留在创造性直觉上,要么就是失去原根的经验超经验写作,而这种似是而非的诗写,从某种意义看是无效的,它繁殖滋生了许多批发式的诗歌文本,就是一种失去原创性的单项写作或就是语气,语境模拟的诗歌写作套式 ②、从后现代审视地域文化(另外一种本土本地文化),智性结构穿插俚古曲,传统与现代一脉相承 2、全新的诗歌语体 ①三根诗写①民族②汉语③西方技巧。在内部清空阶段,语言注重原生性,也就是更加注重诗歌写作的外部条件,而构建阶段重在诗场或内化阶段,由外而内。 ②第一阶段更加注重意象的塑造(物象……),它的情感,心灵,智性等由意象承担,而第二阶段可用心理替换意象,这样说并非要取消意象等在诗歌中的作用,只是注重心理学,哲学,美学在诗歌中的作用 …… 彝族汉语诗歌写作的困境(增补) “创造”太重要,比如彝族现代诗歌理论稍显薄弱,导致很多诗歌写作者在艺术(严肃写作)与虚空写作之间摇摆不定,诗写越来越贫乏。其实诗歌写作者自己十分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诗歌艺术写作(在这里我还是用第一诗界和第二诗界区分开来,总体还是比较模糊的),但是很多诗歌写作者趋于某种心里迎合读者等把诗歌写作变成了一种乏趣味的行为艺术,由于写作者缺乏独立性,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独立性并非就是一个人独来独往之意,而是一种思想的独立性,不随大流,包括群体性写作,同仁性质写作等,这都是一些独立诗歌侠客思想交流的最好方式,一个真正的诗人就不应该投稿,按要求写同题参赛等,诗人应该是思想者或诗哲,而不是投机分子。加上伪抒情泛滥,当下彝族汉语诗歌同质化严重,这就是一个诗歌写作的漩涡,表现在爱情,民族等之上,都显得那么的空洞,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种伪抒情就像障眼法把普通的读者买弄过去了,听风就是雨,看雨就是泪 …… 20200921 根性写作能量场(构建阶段) 总体而言,根性诗写就是永远保持创造个性和活力,根性写作能量清空阶段重在打破,而后边重在构建,重组,这就是根性写作的构建阶段,那么如何构建? 1、从创造性直觉写作过度到经验超经验写作 ①、当前少数民族诗歌写作要么还停留在创造性直觉上,要么就是失去原根的经验超经验写作,而这种似是而非的诗写,从某种意义看是无效的,它繁殖滋生了许多批发式的诗歌文本,就是一种失去原创性的单项写作或就是语气,语境模拟的诗歌写作套式 ②、从后现代审视地域文化(另外一种本土本地文化),智性结构穿插俚古曲,传统与现代一脉相承 2、全新的诗歌语体 ①三根诗写①民族②汉语③西方技巧。在内部清空阶段,语言注重原生性,也就是更加注重诗歌写作的外部条件,而构建阶段重在诗场或内化阶段,由外而内。 ②第一阶段更加注重意象的塑造(物象……),它的情感,心灵,智性等由意象承担,而第二阶段可用心理替换意象,这样说并非要取消意象等在诗歌中的作用,只是注重心理学,哲学,美学在诗歌中的作用 …… 20200925 根性写作的文化引伸义【初稿】 单就从文化一词来看,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什么是文化?广义的文化要偏向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而狭义的文化单指精神文化,泛指人类精神财富较为抽象的总和,包括思想、文学、宗教、风俗习惯等,这是大部分人较为模糊又笼统的文化界定,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它民族的最显著特征,那从诗学意义上讲什么是根性写作的文化引伸义?人们平时最爱挂在嘴边:‘民族的即是世界的’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被一些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所歪屈了其本意,很多人从来就没想过以整个人类史的角度来审视这些文化,比如彝文化的:服饰、饮食、十月太阳历、浩如烟海的史诗经词,藏族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医药等方面。自这些文化产生的那天起,就不仅仅再属于这个民族或个人了,它们是有生命的,带着有宽泛的普世性,自身强大的生命力量,是属于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所以根性写作文化并非是一种本地本土文化,我更愿意这样说,它是各民族文化相生相撞后留下的天然结晶体在这片土地里或艺术生命母体的第二次再造。 ①为什么是写根性写作的文化引伸义? 我一直都觉得文化对于诗歌写作很重要或对根性写作很重要,一个写作者必须要对本民族文化研究达到学者的水平,最好精通本民族,本国文化,这样做可打通诗写者的国定思维从而抛弃一些陈旧的观念,就是通常所说的打破而后从新再构建,很多大师的写作灵感往往来自于一些经典文化著作,如自己创造意象词,自成系统,诗化成语等等 ②三根与文化 文化对于诗歌写作永远都是一座矿,很多朋友平时说的当诗歌写作到达一定量的时候诗思就会枯竭,而这恰恰就是一种没文化的表现,如果以海洋比喻诗写那么海洋就是文化,蒸馏出来那点少之又少的就是诗,下边我们就以文化为切入点谈下三根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个人之根、民族之根、人类之根这是根性写作的三根,我们平时走到某个地方都会说这个民族,国家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深厚等等之类,这是一种对文化的自然反应,也可以看出文化其实是一个综合性的泛概念,它就像一个平面,而三根就是三个平面的结合点,三根永远都是从文化这个大后方经作者的智力,思想,心灵释放出来的,所以文化也不能直接等同于诗 三、根性写作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或界面 ①根性写作严格的说应该叫根性诗歌写作,根性写作以前也谈过:有别于以往任何单项无创造力诗歌写作语体。现在着重谈点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首先两者是同一平面的关系,后根性写作它是一种诗歌写作的诗想方式,而文化是一种较为笼统抽象概念(是诗歌写作的原生矿产地,不竭的诗歌写作能量场),趋于俚语话表达应该可以这样说:诗本体是两者孕育出来的精灵,文化是雌性机体,根性是雄性有机体,两者在一个诗歌磁场结合方能写出或孕育出完美诗歌作品。 ②、界面 1对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吸收如:彝族史诗经词哲学等,藏族的史诗,医学等 2百科全书式诗写,其中形式之一,词典写作,如:《米沃什词典》《哈扎尔词典》等 3打破构建。打破也是创造的过程,我们如何在打破之中寻找构建的诗歌语言体系?或叫做试验性写作,这是根性写作所要思考并实践的,但试验只是一个短暂性的诗歌写作摸索期,写作者必须回到诗歌本质上来,进行有意义诗歌写作 4构建:①语言的宽度决定思想的宽度②语言的力度决定思想的深度③语言的精美决定韵乐的音乐性 四、根性写作与创造性直觉 ‘艺术与诗中的创造性直觉’是法国诗哲雅克·马利坦的专著,他在书中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创造性直觉还有和诗歌之间的关系等等,为什么我会提到这本书?里面有个非常重要的词‘迷醉’,一提到‘迷醉’,大家第一直觉反映是?①上古的巫觋文化②大凉山彝人的巫神文化③东北满族的萨满文化④楚巫文化⑤巫傩文化……各民族指称不一样,但所指几乎都差不多,比如彝族的巫神文化中的毕摩,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祭司,沟通天地神灵的专职人员;诗人的另一个称谓,在彝族社会地位非常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高级知识分子,现在很多人还在请这些祭司做一些非常神秘的事情,我不信祭司们所说的,但我迷醉,就像他们(祭司)自己,其实他们自己也搞不清自己说得的什么?但他们本人也迷醉于那种状态,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很神秘,趋于玄学,你不能点破,只能保持敬畏之心,就像某诗人说的:世界上最不信任文字的是诗人,可诗人却依然乐此不疲,终日埋头伏笔啊,真的很神秘。 根性写作诗歌文本的探险意 1、诗歌写作中探索意义大于内在的文本价值 我一直坚持认为,一个开创性具备创造力的诗人,他必然带有某种反叛的因子,他一出生就带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这种力量冥冥之中指引着他去翻越一些人为的栅栏,或打破,再建立新的诗歌秩序。 诗歌写作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或换句话说我们诗歌写作的目的是什么?相信每个诗歌写作者心中都有一个答案,大部分诗歌写作或就是纯粹的爱好,打发时间,养心,怡情而另有一小撮用诗歌助其仕途功成,以上两者皆于诗无关,所以这是根性写作所要摒弃的,那什么是根性写作所要追求的?以前说过根性写作不反对任何形式的诗歌写作,他不打倒某某,他也不革新什么?他不制造噱头,也不搞无意义的诗歌新闻,或就是一种无我,无他之境,说明:这种‘无我,无他之境’并非和佛家的一切皆空,虚无缥缈之类同意词,要区别开来,根性写作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存在立根写作,他追求的是一种诗歌澄明之境,探险意识,这是根性写作的一种存在方式,就是一种永无止境,必要时让自己的诗思陷入绝境之地,而后无禁区立根存在诗写,这就要求写作者永不重复自己,重复他人,也就是一种探险意识 2、 表现 新在何处①语体之新:一种保持母文化再吸纳外部技术手段的新诗歌语体②视野:以整个人类视野看待个人或民族③思想之新:不再是作古文学大师思想的复制粘贴者,搬运工…… 3、最大特征:打破(颠覆)——构建——打破(颠覆) 4、金字塔式的写作:根性写作就像一位从上古而来的祭司,有点崇高感,宿命论,所谓高处不胜寒,但你始终是要站在荒野里站在刀锋上起舞的 5、精英化写作:诗歌写作永远都是一件精英化的事情,超越精神维度诗歌和感情没关系 6、存在:诗写即感觉,感觉即存在 …… 20200913晚大凉山西昌 根性写作的诗与思 ◎ 当诗从神的灵感上解放下来,成为人的艺术才可以真正意义上称为诗歌,而且,可以这样说 一个诗人越加成熟,摄入创造性直觉密度是越高的,当我们的写作没深入诗歌最本质部分时,所有一切的写作都值得怀疑。, ◎ 诗歌深度,所能达到的极限非常重要,这都是大诗人最后面临的问题,这和自身努力程度,语言天赋有密切关系。中国诗人:昌耀,周伦佑,杨炼等都遇到了此问题,这并非有些诗人所说的古老敌意那么简单,而是深入骨髓写作。 ◎ 一个诗人谈不上失去,拥有,永远。个体存在茫茫的宇宙间,换句话说:无生无死,这时间未曾有我,又无处不是我。 ◎ 请阅读一切,这是融为一炉的基础,我们需要艺术创造,不要的低级模仿。 ◎ 如果诗歌写作陷入无止尽形而上中去,那写作是很困难的,从阅读大师到阅读自己,贯穿了诗人的一生,: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本地现场经验过程,诗人主体在场过程,有些朋友写了很多年的诗感觉就是飘浮着样,在前辈诗人中打转就是这个意思,不管你用何种方式,何种手段写出你的生命,用你的方式表达出其他(她)诗人无法表达出的东西,你就写作就已成功了一半 ◎ 在自我精神体系中,达诗学高峰,那就是个大师了,昌耀就是一个好的例子,诗人要永远记住在自我精神谱系中形成一种成熟的语体,没建立自己的高峰,他再怎么努力,都是标榜大师们的伟大,这叫徒劳的诗学。 ◎ 恍如隔世,每次出来都是,这让我不想固定在一个地方呆太久,这种体验是那么的美好,带着某种宿命论。 ◎ 一个艺术家,当他完成使命时,肉身陨灭是对其最好的安排了,如其使命完成,但他肉身还在,这是对其最大的折磨了,万念俱灰,你如果尊敬他,就读他的作品吧,读每一个艺术家吧。 ◎ 大小凉山彝族诗人应该能写出很成熟的作品,好的艺术作品你在看时,会打乱你的感官,给你极大的冲击力,两个字“享受”。 ◎ 为什么很多人说,诗人是通灵的,就是在读,写的过程中感官,思维早就被打乱,就像艺术手法中的感官等。 ◎ 这么多年笼统的汉语诗就连他们自己都各执一词,各拿一套,你跟着他们转,迟早会把你自己累死,还是那句回到自身,阅读自己,诗写自己 ◎ 黄昏,我们都无法并免来自古老的敌意伤害,但他多么的美啊,我们必须于时间对话,与我们这个时代对话,我觉得诗歌永远都是一门精英化的艺术,甚至都与读者无关,写诗,我是和我自己对话,但也不要在漩进无休无止的形而上中去 ◎ 当一个诗人进入状态后,外部原因抽身而出,我可以告诉你,你绝对是焦虑的,你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不信任感。 ◎ 发星的诗歌艺术品质某些方面在国内都算是数一数二的了,能做到这步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整体的‘地域’诗学还有很多需要重新建构的地方,很多成员的文本是较粗糙的,字句,语法等打磨上还有问题,还有此‘地域’非一般人所理解的‘区域’等指称,所以可以上升哲学,人文学,单独建构‘地域’诗歌美学,如梦亦非所说,和以往流派不同,没流动性,可以保障了大师的出现。 ◎ 根性写作是个很广泛的诗学命题,其中的小分支或者还没命名,有待慢慢梳理,消化。如果我们坚持这些再结合西方,拉美的一些非常前锋的表达技巧,魔幻,超现实等等,真的,这样写出来的诗歌艺术绝对值得期待。 ◎ 为什么要学西方的前锋表达技巧?十分明确,他们确实走在世界诗歌发展的前例,但文化,根性的这个东西是只属于我们,换句话说,她不存在过时之说,但需要我们用一些外在的东西激活她,这样才能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 西方,更多意义上说只是技巧,通俗的说就是文字等处理上,文化永远不存在前例与不前例,这里的‘文化’和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要区分对待。 ◎ 所有的一切都将被时间摧毁,而艺术是永恒的,从本质上说,每一个人都不值得信任,反之唯有艺术才是你终身的情人,这是一个生命本元问题。 ◎ 或许尼采是对的,这让我对那几个世界级的德语诗歌大师更加的痴迷。 ◎ 有一天你把读过的所有书在写作中消除掉,不留痕迹,清空为零,学会了自觉的建构精神体系,那么你的写作开始了,但这些都是建立在你读了非常,非常多的书,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基础上 ◎ 要摆脱诗歌练习阶段写作者要花七、八年的时间去打磨,只有天才性质的诗人可以一步到位 ◎ 为民族这个抽象的东西而诗写,值得怀疑,自身需要,个体意识再切入传统文化,架构自己的精神体系,应该是这样的。 ◎ 一个诗人如要成长,他必须接受民族文化的灌溉、传统各民族文化的熏陶,最后把中国和西方的智慧、传统和现代的观念融合一体,他才有可能成为诗歌方面的大成者 ◎ 一个诗人最终靠的是他(她)的诗歌文本,很多时候没人在意他(她)为诗歌贡献了多少,一个优秀的诗人是绝对不会附庸任何外在物的,相反他懂得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保持一定的距离。 ◎ 太阳异常的大,舒心,阅读海德格尔的诗哲学,美妙,诗就像太阳一样永恒而不朽。 ◎ 诗歌写作最终要落实到个人上,就是独立,写作意识,文本等所有一切最后都是诗的元本质。 ◎ 诗歌太伟大了,所有一切非诗部分,都会随时间烟消云散,这就是诗,真正的诗 ◎ 诗学的构建要比诗歌文本重要,更具历史性。当你还没形成一种成熟的语体,在整个汉语诗歌语境中,那么诗学永远要比诗歌文本重要。 ◎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四位诗人:但丁,歌德,莎士比亚,屈原 ◎ 波德莱尔实在伟大,他的诗写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诗歌写作,‘人生不如波德莱尔一行诗’ ◎ 兰波的通灵:有了一定的诗龄,读书太多,你发现身上所有的感官错乱,互通,泛指这个 ◎ 远古的敌意?多么的美,黄昏,这就是盐源,这才是我的盐源,快要击穿我了 ◎ 当一个诗人有了成熟的语言,理论系统,那么他看到的都是美的了,一切皆可入诗了。 ◎ 艺术实质上是个人行为,我不博取任何人的关注,同情,我是非常独立的一个人,自然赋予的个体权利,我首先是‘我’和其它一切无关。 ◎ 大师绝对是把汉语言写到,发挥到极致的人,彝族汉诗也如此,我们是用汉语表达的,所以必须研究每一个中国现代诗人,像个学者一样深入研究。 ◎ 茨维塔耶娃,这位站在人类精神高峰的巨匠,今早一直在读她,美妙,伴随着一种无法说明又非常享受的隐痛,像逝去的,无法把握某种东西,今天重新又被激活或唤醒了。诗是隐喻的世界,解读诗,研究诗这是对诗歌无情的伤害,一首好的诗是需要读者作者共同参与完成的,像有些诗人说的那样。世界是荒凉的,这是永恒不变的,从古至今如此,但普通人不易察觉,今天的社会更是,感官娱乐麻木,只有诗人才是敏感着的,因为敏感,诗人一生必将痛苦着的,荒凉着的,反过来也只有在词语中寻找一种向生的力量。 ◎ “性”万物之源。 ◎ 诗歌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再简单的承担了抒情功能,最后我们还是回到哲学上来的。 ◎ 高处不胜寒后,只剩下了王者的无尽孤独和悲凉。 ◎ 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取决于诗歌发展成熟度,往后的路还更长,但我们有信心,决心 ◎ 米拉一个和萨福一样伟大的诗人。‘死亡还很新,以致她一无所悟’。正读,多棒的一句。 ◎ 有两种诗人:1、革命性的具有先验性质的创作家,2、生活的记录者,老掉牙的形式,中国诗人大体如此 ◎ 刚刚在读两位创作力极强的诗人,他(她)们在文中如是说:为了一篇文论,日夜苦读,以艺术创造艺术,以艺术催生艺术,然后整合,重组,经过你头脑让她活起来。(大意) ◎ 中国近20年是无法出那种巅峰性,颠覆性的天才,巨灵者。普遍的写作者,这也正常,等这波商业浪潮过后,绝对要出大诗人,大天才。 ◎ 如果凉山也出现几个敢于冒险的诗人,不需要太多,那怕两,三个都行,那棒极了,就象一只部队的先遣队一样,直达诗歌本质 ◎ 请坚守你所认为的艺术,这才是最伟大的,让人献身其中而无怨无悔的,我的艺术永远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所以以坦然的心看待一切。 ◎ 诗歌写作有很多种,学会从小处着手,写身边的事,就是学会生活了,这样的诗是从生活中磨练,体悟出的,写这样的诗会生活很重要。 ◎ 勃朗宁夫妇的爱情诗:今早一直在读,美的震撼!继承了欧洲三大浪漫主义大诗人风格,雪莱,拜伦,济慈,不同于拉美文学,聂鲁达等人,我个人觉得其两人爱情诗要比《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更加出彩。 ◎ 不一定认同别人的诗写理念,但诗歌艺术可贵之处就在于先锋性,独创性,所采取的写作策略,这才是诗歌希望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