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绪化进食是个什么鬼?怎么破?

 芙蓉营养师 2020-09-27

关于暴食,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每一次的暴食背后,都有N多次的节食。”可是还有一种情况,爆发时可能也算不上暴食,就是因为心情差瞎吃乱吃而已,很可能平时也没有节食,就是遇到情绪或者压力习惯性求助食物,即使不饿,也不馋。

这种状态下,食物只是你发泄的工具或者说是暂时的慰藉而已,你恶狠狠地吃,吃不下也硬塞,你不尊重食物,也不尊重自己的肠胃,发泄过后只有自责内疚,有人甚至还要通过疯狂运动去消耗掉。

也有人选择轻断食,然后把控不好节奏,进而陷入节食和乱吃的恶性循环,和食物关系恶化,没有办法心平气、坦然地让自己吃好每顿饭。

当然,更多的人则是吃就吃了,想那么多干嘛,虽然事后看着肚子上一圈圈赘肉也会沮丧难过,但是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形,还是会习惯性找吃的。

人生已经这么不容易,唯有吃东西,还能稍微缓解下,暂时忘却烦恼,不想为难自己,如果连这点乐趣都丧失,不知道还有没有勇气继续战斗下去。

女性由于进化得更高级,所以天生对情绪和压力更加敏感,再加上很多女性平时就有不同程度的节食行为,身体营养和热量亏空比较大,所以出现情绪化进食的概率比男性大。

当然,不是男性没有,只是疏导途径不一样,他们可能叫上好友喝酒撸串,或者打一场篮球,踢一场足球,或者抽烟打游戏。

而女性的情绪化进食,则来的太频繁、也太家常:

辅导熊孩子作业受挫、被上司说了几句不轻不重的话、被同事评价新发型不够好、男朋友临时加班取消了约会、突然下雨没法去跑步、很努力在减肥称体重却发现自己重了……

或者就是啥事没有,就是工作日节奏太快太辛苦,周末一下松弛下来不知道干啥,寂寞空虚冷,弥漫开来,那就不如咔咔吃零食吧,知道这样不好,可是习惯成自然了,想改变好难。

那些看不见的情绪和伤痛长久积在心里,像关在牢笼里的猛兽,想要找机会突围。一旦压倒你的最后那根稻草出现,这头猛兽就冲出来了。它通常会化为食欲,而不是其他,为什么呢?

或许是因为食物能让人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获得快感,或许鸡汤文章会从上帝的视角告诉你:“你可以去读书啊、去健身啊、去旅行啊、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啊”。你觉得可以吗?

无论是读书还是健身,都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你的思维层次、格局不会因为你看完一本书就提升几个level,你的身材也不会因为跑了一个10Km就变成维密天使。

也不是谁都有条件随便就订上往返机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再者,即使你去了青藏高原,雪山草地上也没有那么多初心可供你寻找,何况你就是逃避去的。

所以本能地,人们选择从食物中获得快感,只需要不多的钱和不多的时间,甚至不用你出门,半个小时内外卖小哥就能把食物送到你房间,然后你就可以和欲望暂时和解,情绪也瞬间得到安抚。

关于这个话题,我也说下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我是从120斤减到100斤的,现在体重设定点基本在95-105,不会偏离太多。虽然在很多人眼中,我依然胖,还不化妆打扮,衣品也差,但是我真的很知足了,起码把自己的一手牌打出了精彩吧。

我们家人都是胖子,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爷爷不到六十就脑梗瘫痪半年后去世,奶奶和父母曾经都是三高,现在全家在我的影响下也健康瘦下来了。尤其是可心姥姥和可心爸爸,以前以为是遗传,后来才知道是相同的生活习惯导致的。

在快40岁的时候,能比20岁更好的身体状态,不只是胖瘦的问题,而是身心都更健康,我现在对体重这个事非常淡定,因为我追求的不是那个数字有多小,而是自己内心的舒适,充盈和快乐。

曾经也在减肥的路上走过很多弯路,所以经常有人说我写的文字能写到别人心里去。一方面是因为我长期接触太多的案例,另一方面很多经历自己也有过,所以才可以写出来最真切的感受。

我规划饮食,享受每一口食物,因为它们是滋养我们身心的,我不会强迫自己运动,而是享受每一次出汗,因为对于一个上有老下有小,工作无比丰满的人而言,能抽出来时间运动,简直是幸福啊,哪里需要什么意志力去坚持,享受就是了。

平时吃得健康,不是为了让自己有多瘦,而是真的喜欢这样的饮食方式,它让我身心舒适,充满力量。

我一直遵循二八原则,留给自己坦然放纵的机会,不苛求完美,因为追求完美让人崩溃。减肥没有完美,人生也没有完美。

拥有了这样的平常心,丢掉那些急功近利的想法,其实真的不再容易反弹了,和自己的一切都相处很愉快,那些所谓的情绪化进食,也不复存在。

总而言之,不管你现在遭遇了什么,你就把它当做上帝要给你上一课,他老人家让你多花点时间去了解自己,学会对自己好一点,多爱自己一点,充分接纳自己,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啰里吧嗦又扯远了,亲们别见怪了,好像还跑题了。不过自己的地盘,自己说了算,就是这么任性,允许自己跑题,大不了再跑回来呗,嘿嘿。

做营养辅导群这么久,其实我深知,很多道理你们都懂,有时候我说再多,最终还是需要你们去落到实处,才能发挥作用。

所以无论是减肥,还是养姨妈,我们都要学会处理好和自己的欲望、和食物的关系,获得一个“inner peace”的情绪状态,才是一切的基础。

情绪化进食,其实不是你的错,它只是我们从小形成的行为模式:

试着回想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大人是不是经常用食物作为奖励或者安抚。

小宝宝打疫苗,妈妈会准备好吃的抚慰它;小时候感冒发烧了,妈妈会给我吃黄桃罐头;考试满分,爸爸会带我们吃炸鸡;高考复习特别累,每天晚自习回家妈妈会给我准备一块蛋糕……

你看,我们从小就接受这情绪化进食的教育,那些时候,食物就是父母给我们最好的爱啊,现在让你一下子切断这种爱,谈何容易?

所以我不建议,简单粗暴地改掉坏习惯,要是能改早就改了,我们都知道那样不好,可是就是做不到啊!

那怎么办?直接开辟新习惯。其实这是受我的羽毛球教练启发。以前瞎打球形成的孤僻动作,老是冒出来,说多少遍怎么也改不掉。

后来教练干脆不说了,直接教你正确的姿势,你需要做的就是,头脑里不停回放教练示范的正确动作,然后一遍遍去强化就好。

久而久之,正确的东西形成新习惯,替代了错误的动作。虽然偶尔那些讨厌的孤僻动作也会冒出来,但是已经很少了,虽然它还在,但是不再被它深深影响了,因为我拥有了正确的动作。

关于如何破解情绪化进食,方法也是一样,不要想着彻底消灭它,而是接纳它,去开辟新的行为模式。

关于饮食和情绪,其实之前也写过很多文章,所以这一次,我们不谈营养,就从行为模式上来解决情绪化进食。

不再依赖食物,那坏情绪来袭,我们还可以做一些什么呢?

第一步,物品的梳理。适当的运动能释放内啡肽,能改善心情,但是情绪低落,你真的不想动也没有关系。

试试整理房间,扔掉不垃圾和旧衣物,你还可以试试擦皮鞋、叠衣服、熨衣服、整理房间和书架、更换床单被罩、买一束鲜花插在餐桌上。

千万别小看这些事情,不试一试,你永远都不知道它们对内心有多大的抚慰作用。

第二步,心态的梳理。你要和食物交流,和它做朋友,吃之前像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一样感谢主的恩赐,或者像日本小朋友那样开心地告诉食物:“我要开动啦”。

然后细嚼慢咽,迎接食物在你身体里的一场完美旅途,这样食物才会真正滋养你,而不是成为你身体的代谢负担,和身上的赘肉。

再有就是记住,保持好身材是一辈子的事情,不是一个月瘦10斤,然后疯狂反弹比原来还胖!千万不要被短期的体重波动,扰乱了心情,打乱了节奏。

最后,对自己的梳理。你可以洗个脸、敷个面膜、仔细地化个担妆,看着镜子中还不错的自己,知道你是美好的,值得你自爱。面对这么美好的自己,你怎么忍心让自己不顾体面地往嘴巴里乱塞食物呢?

学习坦然接受自己,学习随时取悦自己,大概是我们一辈子都要去做的功课,成年人谁不曾在深夜痛哭过?

但是哭过之后呢?是一蹶不振,还是披上战衣、涂上口红,继续前行,胖或瘦都是自己的选择!

我们生活需要的就是一点点条理带来的可控感、一点点专注带来的成就感、一点点新鲜带来的生机感。没错,就是这些小到不值一提的事情,但是因为有建设性,就能把我们的状态拉回正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