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笔记:53

 回归9480 2020-09-28

道德经

第五十三章

1】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2】大道甚夷,而人好径。【3】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1】使:让,令,假若。

介:这样,这么。

介然有知:介有知然。这么有知识的样子。意思:自信,胸有成竹的样子。

唯施是畏:施,行道,有所为。只有在行道的时候是很谨慎的。

3】朝:chao,臣见君,帝王接见官吏,发号施令的地方。

除:任命官职,除授,除召,除官。

朝甚除:朝行夕改,政令无常,局势混乱。

盗夸:取之于民,用之于己。君的财货有余是导致民的田芜,仓虚的罪魁祸首。

译文:对于所做的事情谨而慎之,才能使我自信的行走在大道之上。大道很平坦(故平凡),而人却喜欢寻找捷径(喜好表现自己的聪明)。政令无常导致田地荒芜,民不聊生。而人君衣着华丽,使用着精美的物器,挑剔着喜好的食物,财货富余,这叫做“盗夸”。是极其无道的!

第五十四章

1】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2】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帮,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3】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有作为的人不会去做无用的事更不会妄为,行道天下的人也不会背离道德。后来者尊道贵德应当日夜不辍。

2】此段说明的是修道德的层次,真→余→长→丰→普,只有“祭祀不辍”才能有此精进。真:简单理解就是认识,认可道德的存在,脱离“下士”的范畴。

3】此段主要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道理,以身外之人事反求诸己,观己之德行。由己及人,由人致己,“贵其师,爱其资”是谓要妙。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德为准。君民有德,天下有道。君民无德,天下不道。

第五十五章

1】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2】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3】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4】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1】德行深厚的人,就像是赤子(婴儿的状态)。危险都会远离他。

2】牝牡之合:阴阳交合。

朘作:(朘,儿童的丁丁。)愤怒的小丁丁。

终日号而不嗄:一天哭到晚,声音也不嘶哑。

此段是对第【1】段的补充说明。用婴儿的状态来说明修德于身的益处。同时提醒大家,修德于身切记要本于自然,像婴儿那般自然无我。

3】知和曰常,知常曰明:本于自然,才能德与身“和”。知道“和”的道理才是大智慧。

益生曰祥:这一句常见的译文又被贬义的解释了。也许是受到下一句的影响。至于这种贬义的解释是否正确,实在给不出建设性的意见。(我的理解仅供参考吧:对养生有好处的称作吉祥。)

心使气曰强:心正则无知,无知则无欲,气则自行。这一句的意思是,道德修身需法以无为,本于自然。否则即是强为。

4】此段应为警示之意,需缓,需柔,需弱。如呼吸要像婴儿般自然舒缓。

壮则老,是不道的迹象。要引以为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