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析“论”字作动词时的平仄

 虹72 2020-09-29

转:登书山的博客

试析“论”字作动词时的平仄
王力先生《汉语诗律学》:“论,平声,讨论也,动词。”
“仄声(去),言论也,名词。”
“论”一般认为,作名词时,为仄声;作动词时为平声。
作仄声的,如韩愈“摆落遗高论,雕镌出小诗。”
作平声的,如白居易:“遥见人家花便入,不论贵贱与亲疏。”

但是,“论”字在作动词时,未必就一定是平声。在前人的诗句中,有很多“论”字在作动词时为仄声的。试从下面的例子中简述一下。

较量武艺论勋庸,
曾发将军箭落鸿。
握内从夸弯似月,
眼前还怕撇来风。
只知击起穿雕镞,
不解容和射鹄功。
得病自从杯里后,
至今形状怕相逢。
(唐 章孝标 七律《咏弓》)

----首句的“论”字,动词,有衡量、评定的意思。仄声。因为如果是平声的话,就是三平尾了。

不见明居士,空山但寂寥。
白莲吟次缺,青霭坐来销。
泉冷无三伏,松枯有六朝。
何时石上月,相对论逍遥。
(皮日休 五律《游栖霞寺》)

----尾句的格律是:平仄仄平平。“论”字仄声。同样因为不会是三平尾。


忆昔与吾师,山中静论时。
总无方是法,难得始为诗。
冻犬眠干叶,饥禽啄病梨。
他年白莲社,犹许重相期。(裴说 五律《寄贯休》)

----首联对句中的“论”字,有讨论的意思。动词。那个位置,必仄。

景阳六朝地,运极自依依。
一会皆同是,到头谁论非。
酒浓沈远虑,花好失前机。
见此尤宜戒,正当家国肥。
(唐 陈贶 五律《景阳台怀古》)

----颔联对句中的“论”字,有分析、判断的意思,动词。同样,那个位置必仄。

气全自可忘忧患,
心动安能敌死生。
若论老人真受用,
已多稗饭与藜羹。
(陆游 七绝《村舍》)

----转句中的“论”字,有说、比较的意思,动词。必仄。

眼底纷纷涸辙鱼,
道人遇地即安居。
瓦盂香软雕胡饭,
松几晴翻贝叶书。
老到世情深脱略,
年来生计亦萧疏。
相逢休论当时事,
我亦西郊结草庐。
(元 王冕 七律《寄恢长老》)

----尾联出句中的“论”字,有说、评论的意思,动词。必仄。


笑舞狂歌五十年,
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
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
众人多道我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
莫损心头一寸天。
(明 唐寅 七律《言怀》)

----颔联对句中的“论”字,有说、比较的意思,动词,必仄。

杜宇啼残故国愁,
虚名况敢望千秋。
男儿若论收场好,
不是将军也断头。
(弘一法师 七绝《感时》)

----转句中的“论”字,有说、衡量的意思,动词。必仄。

       综上简述,“论”字在作动词时,有相当一部分为仄声,这与一般的理解不尽相同。可以得出的结论,或许是:“论”字,在动词时,可能为平声,亦可能为仄声。在名词时,必是仄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