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百花苑》微尘||老灶遗事

 惜缘文学 2020-09-30





文学百花苑
作  品  展  示


文学百花

     

老灶遗事


文/微尘


   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很多人在节假日都出门去乡村游历一番,看看新景,尝尝农家饭,体验下老屋的氛围。其中吃老灶做的锅巴饭,是很多人的首选。一些会经营者,甚至把老灶搬到了繁华的大街,让城里人就近品尝原生态的风味食品。老灶为什么这么好呢,我们不妨来谈谈究竟。
     80年代前,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土砖做的平房里面,就算城里有高楼,厨房烧的依然是煤炭,农村的老灶那时叫柴灶,很多人干脆叫灶。就是烧木材,树枝,稻草之类的,而且这类燃料也不是很充足。大人孩子每年必须抽出很多时间去田间地头,或者山林荒野去捡枯枝、野草、牛粪、落叶。最受欢迎的是枯枝,因为那是硬柴,一根可以燃烧好长时间,不像枯叶稻草之类,一塞进灶里,一会儿就燃烧没了。为了节约柴草增加燃烧值,人们想了很多办法来提高燃烧效率。根据锅的大小,来确定锅底与柴火之间的距离。大锅的锅底圆弧相对来说要大些,也可以说平些,那么,锅底与柴火的距离可以小点;小锅的圆弧则靠近锥形,那么就要和柴火的距离大点,否则,火头起不来,热效率就不高。其次是灶膛的直径大小也很有讲究,因为在锅的旁边还要安装一个盛水的坛子,这个坛子最早是陶器的,他有个很贴切的名字:暖坛,也有叫暖罐的。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步改成铸铁、铝合金的。铝合金的暖坛后来加了一圈和灶内圈一样大小的圆管连接成一个盘肠样的整体,更增加了水的容量,也加大了与火的接触面。目的就是在煮饭的同时,也把洗澡、洗碗、蒸菜等需要热水的事务办好了。这样既节约的柴草,也同时达成了另一个亟需。实在是古人智慧的实例。记得小时候家里人多,每逢冬季洗澡的时候,都是在暖坛的水暖了后,先把一批人洗澡去,然后再马上添一些冷水继续就灶膛的余火,暖温暖坛的水,下一批人可以接着用。暖坛必须要在灶膛里面把肚子尽可能大面积的暴露出来,接受火的灼烤,才能使水温高起来。但,暖坛不能和锅碰撞一起,他们之间必须要有个夹角,刚好使火从双方的缝隙中穿过,达到锅和暖坛都受热的效果。还必须考虑好硬柴和火钳的使用空间,不能够对暖坛造成破坏的威胁。所以,做灶其实是个非常高的技术活,一般的砌匠没有这个手艺,在我的家乡,是专门有人做灶的,就像现在专门贴地面砖的匠人一样受人尊重。
      做灶之先,砌匠师傅会把你的厨房反复地丈量、打眼看方位,因为灶的摆放也很有讲究,按照风水来说,灶是属火的厨房灶台应当摆放在向吉的位置才是好风水。如果灶台位置处于吉方,这样能够给家里带来很多好的预期。这样的风水格局预示着家人健康,夫妻关系和谐融洽,子女聪明懂事,一生顺遂平安。如果摆放在了不好的位置,很容易让夫妻之间反目,因为琐事发生争执,孩子顽劣不宁,很难教育。 
   根据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东方是木性,南方是火性,灶台本身也是属火的,所以灶台应该摆放在向南的位置,这样是非常符合五行属性的。在80年代前,人们烧火做饭的用的是树枝和柴草,灶台口面对东部可以配合风向,让火烧的更旺,所以灶台也可以放置在向东的位置。
      在厨房当中,做饭是离不开水的,所以灶台与水槽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灶台属性为火,而水槽的属性为水,水火本不相容,如果想让水火相容的话,水槽和灶台应该呈L型放置,这样二者互不影响,可以使家宅和平安定,也会让一家人平安健康。如果水槽和灶台设置在一个方向的话,则会出现水火不相容的局面,会使家人关系紧张,家中得不到安宁。但现在都住的是商品房,用的是天燃气,油烟有专门的烟道和抽油烟的机器,这些应对自然的考虑,就少了很多。久而久之,对老灶的怀念,就体现在一种情感上了。
老灶使用的是土砖,就是把田皮用石磙碾压结实,然后划线切块、起垒、干坯和火烧砖的前期流程是一样的,区别是不火烧,尺寸大很多。砌灶时一般是把砖的立面向地,很少看见师傅平砖砌,可能是考虑到灶膛是个圆柱体空间,便于形成砌面的缘故。类似于放倒的圈拱桥洞,只不过灶膛是封闭的,不是坦肩的形式。灶面是是用碎稻草混合泥浆抹平、填缝,使用后不容易开裂,以后瓷砖出现了,便贴上了干净光滑漂亮的白瓷片了。
在灶膛的旁边都留有一个小洞,和灶门口齐平,它的作用一是放置火柴之类的小物件;二是灶神节期间,放置灶神的。在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灶膛口不仅让胃温暖,也是让整个人生温暖的地方。因为灶膛的余火不仅可以煨熟红薯之类的块茎,使其香气四溢,还可以把新鲜的稻米,煨成营养丰富的粥。根据需要,还可以在粥中添加各种食材,尤其是小孩和哺乳中的妇人,喝这种瓦罐煨的汤、粥。最受欢迎。      
      我是随着外婆长大的,少时听了外婆不少的故事。尤其是夏天的傍晚,外婆早早地搬一张竹床,放在屋旁的一块高地上,她仔细地把竹床用清水抹洗干净、晾干,然后又把我们姊妹兄弟洗干净,带到竹床上躺好乘凉,她在竹床旁拿一把葵扇,摇晃着帮我们赶蚊虫,还絮说着几千年不知道真假的传说故事,其中就有关于灶王爷的。说是夏朝上古时期,邻湾的李家娶了一门媳妇,善妒,食量大,一日不知为何事,夫妻争嘴,媳妇屁股正对灶台,正愤间,一屁将灶台打歪。邻人甚是称奇,请教砌匠张某,张砌匠围着灶转了几圈,断定灶的风水不好,于是另起炉灶,这家此后果然无恙。一时传奇,名声大噪,四邻八乡纷纷请之。一位画家好事,趁便把张砌匠的像画下,逢年节张贴在厨房门上,用作趋吉避凶,一来二去,便成了灶神。又说灶神是玉帝恩赐一个天上的御厨,名为“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这个牌位我们到比较大点的道教宫观里面,还可以看到,也有神像的。
       童年的我,每个夏天都是在外婆的故事中度过,而今,她老人家不知在天堂可曾会见过灶神,可曾尝过灶神做的美味,可曾见到过灶神的厨房,是个什么模样?

      

  微  尘


微尘。1961年生人。平时喜欢写些自己感兴趣的文字,以自娱自乐。







《文学百花苑》编辑二部公告


    本刊是与河南科技报科教周刊联合办刊,属省级刊物,具备全国发行和刊登广告的资质。刊出的作品可作为申请各级作协的依据。

                投稿请加主编微信:


   主编 :paf3620757lgr 轩窗对月
    邮箱 :3620757@qq.com


投稿注意事项    

                                                                   

1、来稿需注明[投稿]字样,必须注明联系电话。详细地址,否则,不予收稿。


2、小说、散文、故事、随笔等作品1000字左右为宜,诗歌两首,每首不超过30行。格律诗词四首左右。拒绝一个月内多次投稿。所投作品编辑有修改权。


3、稿件必须是原创作品,愿意上微信平台的,请注明首发字样,并附照片一张。稿件收到后,一个月内审定,一经采用即发釆用通知单。 


4,本期征稿时间为2020年06月01日至2020年07月05日止。本次征稿出刊时间为2020年07月下旬。 


5、本刊长期征集封一、封二、封三、封底人物照片,有意者请和主编联系。


6、本刊无稿费,入选后如需样刊请和主编联系。

               

《文学百花苑》编辑二部


河南梦宇文化传媒公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