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省书协副主席、青岛市书协主席范国强就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展览答记者问

 行喜 2020-10-02

鲁网10月2日讯 山东省书协副主席、青岛市书协主席范国强:

就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展览答记者问

记者:从1994年中国书协主办首届全国正书展览到2020年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展览在青岛筹办,已历时17年整。17年过后,全国正书展守正创新的展览理念与意义愈加凸显。请问范主席,对此您有什么新的认识?

范国强:新时期中国书法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与以往发展历程相比,体现出许多崭新的特征。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展览体制的引领作用不可忽视、至关重要。作为一个有明确规定的单项展,在这17年当中,一方面是在与书法综合国展融合与比较中并行发展,吸纳并参考其他门类的发展成果。另一方面,它还在坚持自己单向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深化与突破,在观念的锤炼和实践的探索方面,呈现出一些更加纯粹、更加清晰的独立特征。

作为全国正体书法创作最权威的展览,它首先包括展示与引领两方面的重要功能。在这个意义上说,“守正创新”的展览理念非常正确也非常重要。虽然说从最初的展览开始,“守正”与“创新”这两个关键词就一同存在。但以我的理解和感受,展览的侧重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进行着转化调整。具体来说,就是在最初的几届展览中,守正的意义可能占据更大的比例,而越往后发展,创新的作用会愈加凸显。即使“正”与“新”这两个词的内涵所指,也是需要在不断地思考与实践中逐渐认识厘清,也处在生生不已的变化当中。作为展览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都需要面对这两个关键概念做出深刻的思考,并以实践作答。只有在这个意义上,守与创才有的放矢,展览的总结、呈现与方向引领,才成为一种可能价值。

我们很高兴,青岛能够举办这样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展览,更希望这次展览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果和价值。

记者:正书体是一个泛化的概念,不仅指楷书,还包括篆、隶书体。它兼顾文字学字体和书法史书体的正体概念。就当代书法“国展”策展而言则具有突破性创意。您能否从书史立场和当代书法立场谈一下正书体的历史地位和在传承中华文明中的重要贡献?

范国强:从今天的世界文化现实来看,书法毫无疑问是中华文化最为典型的产品。作为当代的书法人,不仅要通过勤奋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创作能力,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要从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高度,去认清书法的文化价值以及我们的历史使命。

文字的创生、确立与使用,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评定标准。中华文化绵延不断的传承,以及大一统国家模式的确立,都伴随着每一阶段对文字和书体的规定与施行。这个规定就是对“正书”标准的确立。三代之中有宗周大篆,秦代书同文确立了以秦篆(小篆)为官方正字的正统理念,及至两汉以降更是以文字与书体的统一为先导,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包容统一的深层文化心理。从这个意义上说,以篆书、隶书和楷书作为正书书体,才是一个最符合中华历史发展现实的正确概念。我们也才能够真正认识到秦朝“书同文”的巨大的文化历史价值和社会发展价值。这正是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所说的“可著圣道,可发王制”。

从书法史的立场来说,正书体的确立与发展,首先要明确它的标准性和实用性的社会功能,其次才是艺术性的觉悟与创变。只有在这种历史定位当中,我们才能够更清醒地面对正书体的传承与创新。虽然在当代书法的创作当中,作为实用书写的意义与价值逐渐消退,作为纯艺术创作的功能愈加强化。但就正书体的继承与创新来讲,其在历史发展过程当中的社会价值和文化规定,仍然不能够作为一个可以随便抛弃的尺度。如何去合理把握,正是我们当代书法人需要共同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记者:山东是古代中国书法的核心区域之一,也是正书体的主要发源地和重要传承发展地域之一。在古代山东地区产生了很多正书体典范作品和重要书家。因此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展览在山东青岛举办,具有重要象征意义。您能否简单梳理一下古代书史上山东正书体的发展概况?

范国强:山东是中华文明发展最重要的地区之一,从文献和考古上可以很明确这一点。

从文字书法历史来说,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制大口尊上的图像文字,把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推了1500余年。凭借着辉煌的历史和影响力,莒文化、齐文化、鲁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而齐国和鲁国作为宗周最重要的诸侯国,在文化礼制方面一直是中华文化的最正统的代表之一,从大量的陶文和青铜文字上,能够很清楚地看出这一点。

秦统一六国之后,始皇东巡七处立碑,其中五处就在山东境内。最著名者,如《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等,而保存在国家博物馆的青岛琅琊台《琅琊刻石》,则被专家认定为秦刻石的唯一遗存原石。这些刻石正是秦朝书同文的标准载体,准确意义上说也就是正书体—“标准正字”概念的发端。

山东更是汉代书法遗存最重要的地区。学界素有“天下汉碑半山东”之说。作为汉代隶书官方书体代表的如今在曲阜的“汉碑三杰”——《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山东泰安的《张迁碑》《衡方碑》,这些都是汉碑隶书最重要的正体作品。同时,曲阜还有被称为魏碑第一的《张猛龙碑》。更大规模的还有摩崖魏碑的云峰刻石集群,《郑文公碑》彪炳千秋。这个也可以作为具有道家思想的魏碑书风。另外,以邹城四山摩崖,以及《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为代表的佛教刻经书体集群,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书法史上最重要的两座书法高峰——书圣王羲之和鲁公颜真卿,都是系出琅琊王氏和琅琊颜氏的名门望族,而此彼二圣也正是从山东的名山大川中的摩崖石刻和丰厚的历史遗迹中汲取营养的,正所谓“书在琅琊”。唐宋以来,擅长篆、隶、楷书体的山东书家以及作品遗存更是不可胜数。

可以这么说,山东地区不只是篆、隶、楷的书法遗存丰厚,更重要的是作为正体书法意义上的篆、隶、楷书法遗存最为突出。从这个意义上说,山东书法与中华正体书法的发展关系密切,正体书法展在山东举办也是名得其所。本次展览的举办,对于全国广大书法同仁全面了解山东以及青岛在正体书法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更开阔地吸纳山东地区丰富的正体书法遗存资源,相信都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山东书法近年发展很快,每次“国展”的投稿量与获奖入展人数都稳居全国前三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书法大省、强省。新世纪以来,中国书协共主办了5次全国书法篆刻展,山东有396人次入展,其中第八届入展79人,第九届入展99人,第十届入展67人,第十一届入展59人,列全国第二位,第十二届入展92人95件作品,入展人数创历史新高。特别是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在山东举办,特别是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在山东举办,充分挖掘和弘扬了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助推山东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提升了山东书法在全国的影响力。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倾力打造的“老、中、青创作队伍相结合,坚守传统又极具鲜明地域特色的齐鲁书风”正在逐渐形成。书法创作稳步发展的同时,山东书法理论研究水平也逐渐跻身全国前列,通过举办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王羲之书法论坛等活动,大大提升了山东书法理论研究的水平,并在第七届全国书学研讨会上取得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在此后的第八、九、十届全国书学研讨会等重大学术研讨活动中,山东获奖和入选人数均居全国前列。山东省书协倾力打造的《山东书法全集》《山东书法史》《山东书法文化史》《当代山东书学研究丛书》等大型学术工程,在全国书法界引起强烈反响,山东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书法学术研究重镇。

记者:如何认识和定位山东青岛书法与齐鲁传统书法的关系?二者的衔接点在哪里?

范国强:正如以上所说,山东地区书法传统渊源深厚、代表性强。山东地区也是新时期中国书法发展的重镇,在各项国展当中,山东作者人数众多、成绩突出。所谓的齐鲁书风,必然受到齐鲁文化的深刻影响,从而体现出质朴、深厚、沉稳、大气的风格。

而青岛作为山东省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其文化艺术上必然离不开齐鲁文明的深远影响,并且是齐鲁文化的重要一份子。同时,青岛独特的山海人文地理气质又会给青岛书法的发展带来一些不同的特征。无论从历史,还是当下来说,青岛作为得天独厚的沿海城市,都是山东地区最早对外开放、进而进行长期的文化交流的最重要的城市,特别是在国际间的交流方面。

青岛特殊的地理特色,以及极为宜居的自然人文环境,使得从很早以来就成为大量的外来人口和外来文化的荟萃之地。即使是身处齐鲁的齐文化和鲁文化,在青岛地区也有不同的主次和侧重体现。青岛的崂山更是著名的海上名山和道教丛林,留下了丰富的道教文化石刻和大批文人学者的足迹。近现代开埠以来,青岛经历了德、日、俄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时期,还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清亡以后更是清末遗老最重要的寓居地。20世纪30年代以国立青岛大学为中心,知名的学者文人不断往来交集。新中国以后,青岛的第一代书家大多又是从山东内陆前来青岛的。以上这些,都使得青岛的文化当中表现出极为明显的内外新旧的交汇融通特点。这种文化基因必然会深深影响到青岛本地文化艺术的作者气质和作品气质。

对于青岛这种独特的山海文化气质,如何从书法学术和创作上进行梳理和总结,进行学术观念倡导和创作方向引领,正是我们青岛市书协多年以来倾力打造青岛地域书风的重要原因。从最早的挖掘整理到近年来明确提出“雄强、苍深、开放、包容”的地域书风理念,可以说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探索过程,并且希望在近期能够有一个成果的集中呈现。

记者:康有为晚年定居青岛,其传统国学思想和碑学观念对青岛当代书法影响至深。近年来,青岛书界提出打造“雄强、苍深、开放、包容”的青岛地域书风理念,此与康有为碑学观念有无内在联系?

范国强:康有为作为近代最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人学者,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他的《广艺舟双楫》是书法碑学理论的集大成之作,而他的书法创作也正是他的碑学理念实践探索的最好样本,值得我们做更深入地研究。

康有为从早期往来交游于青岛,到晚年在青岛10年定居,毫无疑问会对青岛的文化认知和书法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他最为推崇的魏碑“圆笔之宗”——天柱与云峰摩崖刻石近在身边,从他晚年的遗墨中可以清晰看出对其书法创作产生的重要影响。康有为对青岛“绿树青山,不寒不暑,碧海蓝天,可舟可车,中国第一”的赞美之词,至今仍是青岛对外宣传最好的主题语。

康有为国学深厚、游历广泛、中西兼通。从某种角度上说,他和青岛这座城市的气质颇有暗合之处。对于康有为的学术创作展开深入研究,从某种意义上,正是为我们对青岛的城市文化艺术精神进行深入梳理和观念确立,提共了一个最恰切、最理想的范本。近年来,对康有为书学思想的研究成为书法界的一个热门方向,青岛本地也有不少优秀的康有为书学研究专家。本人也在几年前出版了康有为研究专注。我们在2018年还举办了“青岛国际书法双年展”和“康有为书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取得了很大的影响,也获得了不少最新的研究成果。

可以说,青岛地域书风“雄强、苍深、开放、包容”的理念提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建立在对康有为书学研究的基础之上的。

记者:疫情之后,在青岛举办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展览对检验当代书法创作和在对全体书家精神动员方面有什么重要意义?

范国强:今年疫情这种特殊情况的出现,对国家发展和每个人的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青岛的书家们和全国书家一样,在抗疫期间,也都用自己的所长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奉献。同时,更多的居家时间也为广大的书法作者们进行独立思考和深入创作提供了一个契机。

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展览是青岛多年以来举办的第一个“国展”,对这座城市的书法艺术发展意义重大。同时,本次正书展览也是此次疫情之后首个推出的“国展”,它既是对当代书法创作最新成果的一次检验,更是对广大书家们在疫情期间进行深入思考和学习研究状态的一次集中呈现。在近些年来,大量的展览也催生了书法作者身上的浮躁之气。柳公权曾说“心正则笔正”,这次正书展,也可以作为倡导“正书正人”的价值追求的一次很好的实践契机。

我们衷心希望,这次正书大展的举办能够体现出当代书法创作的静心思考和沉稳创作的一种新风气。我们也期待着本次展览能够给我们呈现出一些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新特点和新成果。

青岛也在全力以赴为办好本次大展努力工作。感谢全国书界同仁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协会活动照片集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