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极简中国书法史》读书笔记(极简中国书法史)书评

 boxing2010 2021-08-16
一直希望自己具备欣赏书法的能力,说直白点就是面对“好看”和“不好看”的作品能够说出除“好看”和“不好看”之外的词。 要能说出得先能读懂。这次感觉自己仿佛有进步,可能得益于临《礼器碑》吧,读到“《史晨碑》遒劲严整。《乙瑛碑》厚重茂密,体态宽博。《礼器碑》笔画劲挺,结字精巧。《曹全碑》用笔流畅,秀逸多姿。《张迁碑》方厚朴拙,刚健雄强。”能理解点了。只是读到其他书体,尤其是草行楷还是很懵。 书法史,重点在史,所以必须梳理一下书体演变证明我没白读。 书体演变的动力是草率简易的俗写体,所谓俗写体,是一些底层文吏为了提高书写效率,简省正体字的笔画而成的字体。 一、先秦书法发现得晚,多以书写材料归类命名,如甲骨文、金文、帛书、陶文、刻石文字等。二、秦国,西周籀文是正体,后来发展为秦国大篆。三、战国后期的秦国,篆书俗写体演变为隶书(秦隶)。秦朝,小篆是正体,隶书是俗写体。四、汉朝,隶书是正体,草行楷是俗写体,都由隶书演变而来。1.草书,在篆隶转变过程中已出现草书写法,到西汉最终形成。2.行书,东汉中期形成。3.楷书,东汉后期已现端倪,魏晋正式形成。五、晋以后楷书是正体。晋朝以后,已有的书体足以敷用,俗写就不再具有繁衍新书体的功能了。 书法的正体与俗体的关系,古代文学的俗与雅的关系,一做对比发现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很有趣。就不多废话了。 最后附录里罗列了书中所有插图书法作品的藏地,以北京、上海、陕西三地居多,希望有生年能去看看。 题外话。我才知道“看这些有什么用?”这一灵魂拷问自古有之,而且也同时有了经典的回答——或曰:“终日为无益之事,竟何补哉?”既而叹曰:“若复不为无益之事,则安能悦有涯之生!”(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我一直孤陋寡闻,还以为“不做无为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是陈道明原创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