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经脉论(10):营卫气血论

 慧清书斋 2020-10-03

到这里关于经脉想写的东西告一段落,之前我们讨论了经络实质及其与血脉的区别,奇经八脉于人体疾病的关系,讨论了经脉巡行中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等知识,讨论了经脉病理及针刺的知识,也讨论了经脉诊法,对与不对只是我自己的一些看法而已,大家自己斟酌。这次换个写作风格,大家喜欢那种,欢迎留言。

之前我们也讨论过气血本来就是一个东西,积聚有形体就是血,分布没有形体就是气,营卫也是一样。好像没有再次讨论的必要,但是内经中关于营卫的论述很多,这里有必要在理清一下。营卫由水谷精微而生成,是精气范畴,气血为人身形所固有,属于神气范畴,这是它们最大的区别。气以充身,神以驭形。

中医经脉论(10):营卫气血论

经脉是运行气血的通道,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我们之前说过经脉应该以组织间质理解,那么所谓的脉外又指哪里呢?我的看法:这里的脉外正是人体各种组织之内,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五体。在经水与四海节里我们以水比拟营血,以水气比拟卫气而散入五体之内,就是这个道理。

内经说营气者,泌其津液化而为血,以营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卫气者,出其悍气,先行四末分肉之间而不休,昼行于阳,夜行于阴。气无形所以运行较快,血有形所以运行较慢,两者夜半会于肝,然后从肺再次运行,因为两者快慢不同,所以人醒睡之时有不同。这与内经“人臥则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收血而能步,指受血而能摄”的论述是一致的;与内经“阳气走于目为睛,别气走于耳为听,宗气出于鼻为嗅,浊气走唇舌为味”的论述是一致的;与内经邪客、大惑论所说的卫气与人体瞑寤的关系也是一致的。这里的气、血、卫气都是统言营卫气血四者之意。

营气循经脉从肺而周行,卫气平旦从目开始巡行,两者的道路貌似不同。其实这只是营卫共同拥有的两种运行方式(可参考上一段所论)。营气顺脉而由内而外,散于五体之中,卫气逆脉而行由外而内,由五体聚于脉中,两者一刻不曾分离。所以内经论病多假营卫以说理,正是基于这个道理。营气不行则卫气也停聚,卫气不行营气也郁滞。所以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说法,也有夺血无汗,夺汗无血的说法。

中医经脉论(10):营卫气血论

营出中焦是定论,卫气有出下焦和出上焦两种说法。上焦说者以上焦开发如雾露熏肤充身泽毛立论,下焦说者以肾气化膀胱之津液而成太阳之用立论。其实两说皆可,因为上焦本就兼中下两焦的部位而居于两焦的前方,中焦下焦的气皆可向前以进入上焦。小肠主液大肠主津膀胱主筋(阳气柔则养筋,膀胱之津液化气则能出),形体皆居下焦之位,所藏精微皆由上焦布散。详见以前写的三焦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