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家义理与科学真理有本质区别,与一位理工科教授间的探讨

 攒破烂儿的 2020-10-04

一位大学理工科教授朋友,对儒家义理很感兴趣,然后他就觉得科学真理似乎有点问题,想把儒家义理引入到科学系统之中。或者说,他有志于对儒家义理进行科学化改造,让儒家更科学。
 
在下面的对话中,我努力在微信中向其解释儒家义理与科学真理的本质区别。
 
教授:
西方古希腊时代也有公理,但仅是数学的。西方在人文层面的公理的说教其实在宗教里有一些,但对于非信徒, 就不知如何行仁义了。所以, 中国的先进在于认为人有天生的基本的良知善性, 西方则认为人性恶,需要上帝宗教来告诫人。一分为二, 中国没有发展出科学的公理, 西方早期发展了数学公理和逻辑推理……。一句话, 东方发展了文科公理(心, 义, 道), 西方发展了理科公理。
 
我:
义理的核心要义在认识到人是一个天然的思维主体,这个思维器官的名称和属性叫心叫理。神学、科学、制度、思想都是这个思考主体的作用和结果,也都是物、外物。
 
我:
你的理解还是没有区分思考主体和主体的作用、结果,即没有区分心、物。
 
教授:
我以为只要是心之同然的东西 (比如不能无故杀人, 比如阿基米德第一公理, 等等), 都是公义。对于人这个思维主题属于是逻辑自明的论断 都应算是公理,公义。
 
我:
但是心的功能是主动的思考,而非被动服从于物。你说的公理是物,而非心,也非儒家义理。义理是包含心的,即包含思考功能本身的,是无限灵活的。你说的公理则没有思考,是死的。
 
我:
你还是无法跳出科学的框子,试图摆脱,而无法摆脱。
 
教授:
比较费解,太抽象,能用个什么具体例子来简单说明吗?
 
我:
请仔细品味下孔子的四勿:勿必、勿意、勿固、勿我。你说的公理,其实就是'必'。
 
我:
儒家重视的是思考本身,即判断和选择。主张'君子时中',即时时刻刻都要对外境去思考,去判断选择,让行动合理,即'中'。
 
我:
儒家不承认绝对公理的存在,只承认基在概率上存在。因此不会迷信任何外在真理、公理。认为一切公理、真理都不过是个人意见、私见。
 
我:
因此,说意见可以,说真理、公理不行。一旦将意见、私见公理化、真理化,必然产生可怕后果。这就是清儒戴震说的'意见杀人'。
 
我:
建议你读一下戴震《孟子字义疏证》。
 
教授:
思考本身与思考结果,你意思是儒家不重视思考结果,那就无法发展出具体的理论了。探索宇宙规律需要思考本身但结果是最终有意义的,人类对终极问题的回答是个思考结果,是个理论,而这个理论必须是回答了人是怎么来的问题,包括人的思考本身。
 
教授:
若真是如此,倒是可以解释为何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
 
教授:
这是对的,是有关人如何处事如何解决问题,人如果做到了时中解决了问题并因而发明了公理,那这公理就应是真理了。儒家不认为有具体真理吗?这可是很难服人的,毕竟数学和科学真理是存在的。
 
我:
不是不重视,但要分清体用本末,所以才有义利之辩、心物之辨、体用之辩、道器之辩。就是孟子说的“大体”、“小体”,得大体者为大人,得小体者为小人。儒家重义、心、体、道,但同时又不否认利、物、用、器,所谓心物为一,体用为一,道器为一。即儒家以义、心、体、道为大体,以利、物、用、器。
 
我:
同时,义、心、体、道是高度抽象的,并非物理意义上实际存在,需要通过利、物、用、器来表达和展现。这就是“文以载道”, “义、心、体、道”是道,“利、物、用、器”则是文。文以载道,道也必须文来承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