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预防脑中风的药反而导致“中风”?

 风湿科普大全 2020-10-05
叶阿婆,今年81岁,10年前检查发现有“腔隙性脑梗死”,因为害怕脑中风,一直遵医嘱口服阿托伐他汀片,一天都不敢停。

谁知,1周前她突然出现四肢无力,行走困难,还在家摔了一跤,家里人都以为她中风了,立即把她送到医院查了头颅CT和磁共振,未发现中风,却发现肌酸激酶高达7460U/L,医生查体发现四肢肌力只有4级(正常5级),双手指间肌及鱼际肌萎缩。



收住入院后,详细查询了阿婆既往的检查资料。发现2年前阿婆因头部外伤在外院住院期间就已经出现了肌酸激酶的升高,结果高达7711U/L;1年前因为双下肢水肿再次住院时,也发现肌酸激酶升高,当时是5870U/L。上述两次就诊医生都考虑到肌酶升高为阿托伐他汀副作用,建议停用阿托伐他汀,但是阿婆因为害怕中风,并没有遵嘱停药。

在排除了甲状腺功能异常、酒精性肌病、电解质紊乱、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可能导致肌酶升高的疾病后,并进一步查了抗HMGCR抗体阳性,风湿科医生确定阿婆为阿托伐他汀诱导的免疫介导性坏死性肌病,予激素治疗后肌酶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

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但也常致肌肉病变。轻的仅仅表现为轻微的肌痛和肌酶升高,重的则可见急性横纹肌溶解,甚至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还有一种比较少见,就是像叶阿婆这样的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它会引起肌肉坏死,破坏肌肉的正常结构,导致肌无力。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不同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包涵体肌炎及非特异性肌炎,是新近认识的一类特异性炎性肌病。



病  因
常见病因有药物(他汀类、替比夫定等)、感染(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肿瘤、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等)、遗传易感因素。其中引起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最常见的药物就是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诱导的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一般发生在应用他汀类药物后数月至数年,50%的患者在服药后1年内发病。在抗HMGCR抗体阳性的肌病患者中,2/3有他汀类药物暴露史,而这一比率在50岁以上的患者中可以高达92%。
临床表现
常见于成年人,以女性多见,亦可见于儿童,主要表现为亚急性起病的近端肌无力,下肢无力大于上肢无力;颈部肌无力和吞咽困难,表现为头下垂和躯干弯曲(驼背);部分患者可出现远端肌无力,表现为足背屈肌和指伸肌无力;肌酸肌酶持续显著升高(数千至数万),肌无力逐渐进展,病程可数月至十余年,可合并内脏受累如肺间质病变,但一般较轻,也可合并肿瘤。
预  后
有他汀暴露史的抗HMGCR抗体阳性的特异性炎性肌病预后较好;抗SRP抗体阳性的特异性炎性肌病易复发,治疗困难。



作者简介



文案 | 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牟晓月

审稿 | 丽水市人民医院  王小冬

编辑 | 株洲市中心医院  袁斗

校对| 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  王文龙

图片 | 来源网络(侵删)

第一时间给你最全资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