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 APLAR听课笔记-他汀类药物及抗HMGCR抗体与肌炎

 昵称39214146 2016-12-28

       他汀类降脂药是一类临床上对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等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的治疗、改善预后、预防复发等具有重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近年来,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肌病越发受到重视,患者可表现为肌肉疼痛、肌肉无力、肌酸激酶(CK)升高等,严重时可出现横纹肌溶解及肾功能衰竭。跟据其发病机制可分为两类:1.药物中毒性肌肉病,患者在停药后症状可逐渐好转,CK也恢复正常。2. 伴随抗体产生的坏死性肌肉病,停药后不能出现症状的好转,有研究把此归类于免疫性坏死性肌肉病。不同他汀类药物诱发肌病的风险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他汀类药物为亲水性还是亲脂性不能作为评估诱发肌病风险高低的主要依据。

一、自限性他汀肌病(停用他汀类药物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清CK水平降低)

  1. 肌肉酸痛或痉挛样疼痛,运动后加重,肌无力多数为近端,也可出现远端无力,血清CK可升高也可正常。

  2. 无明显临床症状,仅表现为血清CK升高。

二、免疫性坏死性肌肉病

       四肢近端为主的肌无力,血清CK明显升高,可伴有抗核抗体阳性,肌电图出现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呈现坏死性肌肉病的特点,多数患者停用他汀类药物后症状无缓解或者呈进行性加重,CK仍可进行性上升,多数患者加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可缓解。

       近年来研究发现,在某些他汀肌病患者的血清中存在一种自身抗体,即抗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抗体,而他汀类药物是HMGCR选择性的竞争抑制剂。抗HMGCR抗体阳性的肌病患者中,2/3曾经应用过他汀类药物,且50岁以上的患者可高达92%,由此推测他汀类药物可能诱发了该自身抗体的产生。但是,研究发现部分抗HMGCR抗体阳性的炎性肌病患者无他汀类药物用药史,与应用过他汀类药物的患者相比,这部分患者发病年龄更小,血清CK水平更高,对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效果差。因此, 这类患者可能属于另外一类临床表型。


整理者:西临床免疫科 戎梦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