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条目及学习笔记-47

 寂寞在繁衍 2020-10-07
47、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简句:太阳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愈

(1)、吕志杰《伤寒杂病论研究大成》:柯琴对本条的解释十分入理。他说:“汗者心之液,是血之变,见于皮毛者也。寒邪坚敛于外,腠理不能开发,阳气大扰于内,不能出玄府而为汗,故迫血妄行而假道于肺窍也,今称红汗,得其旨哉!”验之临床,太阳病伤寒证,自衄而愈者,虽或有之,但实属个案。这种个案佐证了对高热病人采取针刺放血疗法是符合人体祛邪规律的。
(2)、陈慎吾《伤寒论讲义》:【征引】成无己:风寒在经不得汗解,郁而变热,衄则热随血散,故云自衄者愈。
方有执:此承上条,轻者得衄自愈者。汗本血之液,北人谓衄为红汗,达此义也山田宗俊:和兰之俗,凡伤寒热甚者刺络取血,其热乃解。若其自衄者,谓之天然剌络也。
张景岳:今西北人凡病伤寒,热入血分而不解者,悉刺两手腘中出血,谓之打寒。盖寒随血去,亦即红汗之类也。此情符自衄者愈之语,可见天下一理,万国同情矣。
《医宗金鉴》:太阳病从外解者,惟汗与衄二者而已。
【讲义】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太阳伤寒之证也,应以汗解之。今以阳气盛而致衄,因衄而病解,亦即因充血而热盛,因衄而充血除,热亦随去,与发汗解热之理正同也。
【附注】正气向外驱病毒,血必随之充满肌表,体热亦必随之聚于肌表,因无汗之故,热不能发散。郁滞既久,其热弥高,外出无由,转而向上(后学按:读此解,似觉人如一轮胎。然衄之血量何其少,却能愈病,故以机械之理释人之生理病理,总觉仍不全。),血热上冲,突破鼻之黏膜而为衄。夫发汗者,使热随汗去。自衄者,是热随衄减。汗本血液,血谓红汗。经云夺血者无汗,是血之与汗其源不二,功用相通,此伤寒证之所以能由衄解也。
【习题】试述伤寒病自衂者愈之理由。
(3)、姜春华《伤寒论识义》:识义:成无己说:“衄者邪随血散,故云“自衄者愈”。可以勿药。方有执说:“汗本血之灌,北人谓衄为红汗,达此望也。”内藤希哲说:“诸本 ,身字下无疼字,盖脱落也。今补之。”山田正珍说“希暂补疼字是也,若无疼字,则与但头汗出症奚择焉。”
自衄之血不多,未足以退热,其衄而自愈者亦偶然之事。(后学按:姜师此解,实际之言!)
(4)、倪海厦《人纪》:这因本身的体能比刚刚的更强,刚才的阳气还只是中级强, 还需要「麻黄汤」来把寒发出来,这个不用「麻黄汤」,常见的是小孩子,而且是男孩子,很皮,跑来跑去,妈妈还在煮「麻黄汤」,所以不用紧张,血会自己停掉,一般容易发生在十四岁以下的孩童,因为是纯阳之体,所以在针灸课程中讲过,十四岁以下的孩童如果流鼻血,不需要治疗。
温度因衄血而降低,故中医谓之「红汗」。故多血家之有脑充血象征者,不但无害,反而有益。【内经】: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就是平常容易流鼻血的都不会有汗的,还有平常流汗很多的人,就不会流鼻血。
(5)、冉雪峰《冉注伤寒论》:按上条言必衄,此条言自衄。一必字,一自字,含义极深。必衄详上,自衄云者,营热遏成,蓄极思通,寻求出路,自然而然。衄是病机转变的现象,不是病机向愈的常规(后学按:姜师春华也谓此为偶然而非必然,与冉师此解同)。血热壅遏,腾沸狂飈,未知从何道出,或大便便血,小便便血,或肺伤咯血,胃伤吐血,或妇人经漏血崩。最危险的,如中风型脑出血,伤寒型肠出血,鼻衄血係其较轻的一种。血为人的生命所系,至不惜牺牲,破坏管璧而出,乃体工疗能,紧急措施,最后的要着,邪虽得洩,正亦受伤。所以在疗法上,有多种发汗方法。而在病理上,绝无何项发衄例义。自衄两字宜重读,宜潜心玩味。自衄愈,愈较解尤进一层(后学按:一“解”一“愈”,冉师读书够细!)。解仅除去部份,愈则豁然全解。此条承上条而言,点出自衄,以补上条未尽意义。麻黄开卫闭是除病,自衄开营郁亦是除病,惟是病历八九日郁热紧张,重心在里,从表治只能微除,由里解反能向愈。治的目的在表,病的机窍在里,由此推阐,表里吸含,两均难化。微除表始松,里乃得衄,自衄里始松,表乃得愈,表气化则里气化,里气化则表气化,若外有余疾,尚宜向汗中求,内有余疾,尚宜向衄中求。病理从此勘透,疗法从此解决。此中奥旨,殊耐探索。康平本此条低一格写,俨若非经论原文也者,然此项义理,奥折渊懿,苟非补此一条,知见几无从证入,吾为之下一新评价曰:此条羽翼经论不少。
(6)、刘绍武《伤寒论阐释》:第42条和上条是一类的证,因为阳气重就自衄,表热随之鼻血就解了,不经过治疗,通过衄血而解是有危险的(后学按:前贤之解,多限于条文,而未于临床处阐发,刘师此处警示,则补此虞),流血过多而止难,这些证应该用大青龙汤治疗。
产生鼻衄的机制与第46条相同,仍大青龙汤治之均宜,自衄者,内热炽盛,热证衄解,可获自愈。
(7)、张正昭《伤寒论归真》:此承第46条,指出太阳病表实证可以通过衄血而愈。“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证属表实。表实证除了可用麻黄汤类开腠发汗、泄越郁阳来治疗外,还能通过衄血而解。因为衄则郁阳得越,热随血泄,具有与发汗相同的效果。故太阳病之衄,亦称红汗,有“血之与汗,异名同类,不从汗解,则以衄散”之说。
衄血虽是外惑表实证自解的方式和途径之一,但必须是衄后脉静身凉,诸症隨之减轻乃至消除,才为正常现象。如果衄后身热不退,脉更躁急,衄亦不止,或见斑疹、舌绛等现象,则是热入营血之征,应急予淸营汤、犀角地黄汤之类清热凉血。
(8)、张横柳《伤寒论解读与临床运用》:本条述太阳伤寒证有“自衄”的机转。
此条《康平本》低一格写,说可怀疑此条不是正文,但联系上条来体会,颇有辨证意义。
上条说“衄乃解”是小字旁注,此条即根据上条的旁注,引申出本条太阳表实证日久失汗,是有邪随衄解的可能性,亦符合临床所见。但凭“脉浮紧,发热,身无汗”,太阳表实证无疑,可以说是麻黄汤的典型脉证。不要因“自衄者,愈”,而等待其自愈机转,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抓紧时机,积极治疗。虽未出示方药,可考虑麻黄汤主治。
(9)、承淡安《伤寒论科学化新注》:凡屬外感,因皮膚表層緊縮,內之濁熱鬱遏不得外泄,勢必向上奔湧形成血與熱集中於一部,發生充血現象。血管之微薄者即破裂而出血,熱亦隨泄,所謂邪亦隨解,無須再用汗解。《內經》有「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之文,故衄後不得再汗。上條服「麻黃湯」汗解而病微除,乃因八九日之鬱熱,初汗而未能解盡之故,所以汗後仍見衄症。
六十條有衄後仍用「麻黃湯」者,以衄出不多,表證未除而後用之,非自衄皆得病愈也。衄血有因出血性素質而發,或因鬱血及血壓亢進所致,更因傳染病而併作,如傷寒、痘瘡、麻疹、肺炎等之初期,鼻黏膜毛細血管最易破裂,為衄血之好發處。如鼻中隔軟骨之下端,鼻及鼻中次之,往往因皮膚上小血管受到高溫的刺激充血而破裂,溫度因衄血而降低,故中醫謂之「紅汗」。故多血家之有腦充血徵象者,不但無害,反而有益,然出血之際,務宜安靜。
(10)、邢锡波《伤寒论临床实验录》:太阳伤寒以发汗,为唯一大法,使表邪通过发汗的机制达於体外。在伤寒之后,人体亦起一种抗病的机能,使侵袭太阳之邪达於体外。在自身抗病机能发作时,由於气血趋向於外,同时也奔集於上(上之与外因相联系)。当气血奔集於上时,往往挟邪热以上壅,而引起鼻衄之症状,衄血后有的太阳伤寒即随之而解。成无己说;“衄则热随血散,故云自衄者愈”,虽说太阳病有的通过衄血的机制排於体外的,以汗液来自营血,衄血使邪从血泄,故病可愈。但亦有衄后而病不解的,因涓滴之衄血,不足以排除过盛之邪热(后学按:邢师之解,客观。),或别有病因所在,虽衄而病未解,都应审慎地加以分析,决不可拘於衄者必愈之例,以免延误治疗。(后学按:曾有前贤谓当于无字句悟之,若只拘于经文,非仲师原意。)
(11)、姜建国《伤寒论释难》:46条重点讨论伤寒致衄的特殊现象及机理。前半部分谈衄血的起因。太阳伤寒八九日不解,一者说明寒邪闭表过重,二者说明阳邪郁遏日久。此时即使用麻黄汤发汗,由于邪气顽固难拔,故只能使表邪得以“微除' 邪气未除,但麻黄辛温助热,反而会使阳郁之热加剧,于是热扰心神而发烦,阳气冲逆而目瞑。如果阳郁之热进一步加重,则会迫血妄行,血气冲逆,突破血络,溢而为衄。血与汗异名而同类,郁滞之邪,不从汗解,当从衄解。往往伴随鼻衄,阳郁之邪,得以外泄,表病亦可得解,故原文称“衄乃解”。这种衄血,古称红汗。红以血言,汗示解邪。
47,55两条可视为第46条的补充,重点仍讨论伤寒证致衄的问题。第46条是汗后致衄,此又讨论不汗致衄及衄后仍汗的问题(后学按:此示后学以学经之法,前后左右,正面反面,皆宜深思。),第46条虽然提出“衄乃解”,第47条又云“自衄者愈”,但衄血而愈病终不可靠,故第55条又作提示,一旦衄后表邪未解者,仍宜麻黄汤药汗为治较妥。
(12)、陈亦人《伤寒论译释》:表证因自衄而获得痊愈,主要机转不外表气郁闭,邪气被遏,假衄血为泄邪之道路。而造成表闭不得外解,则多由于应汗而失汗,金鉴云“失汗则寒闭于卫,热郁于营。”黄氏云“卫郁莫泄,蓄极思通。”都说明这一问题。由此也可以体会到早期治疗,因势利尋的重要意义。
(13)、边正方《伤寒论译注》:此条既申明上文,亦告人以虽不用麻黄发汗,而自衄亦同样可愈也。是另多一义,否则赘矣。
(14)、赵桐《伤寒述义》:此邪郁营分,衄以代汗也。太阳病浮紧无汗,宜麻黄汤。失治热郁,伤络者必自衄。衄则热随血去,不需服汤而愈矣。表邪本不宜下,误下(五十三、五十四)而有幸愈者。失汗而能致衄,衄而复能代汗。衄本忌汗,而失汗之衄又非汗不解(50)。活泼泼地灵通无碍,足人玩味也。26
(15)、程昭寰《伤寒论心悟》:汗与衄是太阳表邪作解的两条出路,阳气闭郁太重,内逼营血,则邪随衄解,是以本条述自衄而愈的机转,即属此例。但理解这一衄血机转却要活看:其一“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显系太阳伤寒脉证,不可应汗失汗,而等待自衄,因为往往一汗之后,邪随汗解,则不复衄。即使是有如上条所云:药后“发烦目瞑、剧者必衄”的情况,也是余邪未尽,而迫及营血之故。其二夺血者无汗,旣已见衄,则不可复用表药,所以仲景说“自衄者愈”。但衄血也必须有较多量的血(后学按:此语最为实际。以前治热病刺十宣,不敢使之血流太多,效多不显;后改深刺且流量较多,而效明显。)。若点滴之衄,则邪亦不能随衄时解。其三衄血,又称红汗,所以衄,必“阳气重”而扰内,不从玄府向为汗、而从营血假肺窍以为衄。所以太阳表证要持别重视汗之得法的问题,应汗失汗都可致衄。所以《金鉴》云失汗则寒闭于卫,热郁于营。黄坤载说:“卫郁莫泄、蓄极思通,”讲的就是这个道埋。于此可体会到早期治疗,因势利导的重要意义。
本条与上条只有药衄和自衄的区别,但衄解的机转是一致的。
(16)、陆渊雷《伤寒论今释》:成氏云:衄则热随血散,故云自衄者愈。
方氏云:汗本血之液,北人谓衄为红汗,达此义也。
岛寿云:衄而头痛微止者,自愈之衄也,世谓之衄汗;衄后病证依然者,不愈之衄也,可发其汗,麻黄汤主之。
内藤希哲云:诸本身字下无疼字,盖脱落也,今补之。
山田氏云:希哲补疼字,是也。若无疼字,则与但头汗出证奚择焉。
渊雷案:麻黄证不服药,自衄而愈者,非热随血散之谓也(后学按:陆师解心中之惑!),盖自衄者,头面之充血必甚,头面充血甚者,肌表亦必充血,毒害性物质与体温随血以达肌表,则散泄而病除热退耳。若如成氏之说,将谓涓滴之衄,足以散泄久郁之热毒乎?斯不然矣。何以知充血于头面者,必充血于肌表也?太阳病,正气欲驱毒害性物质外向,而其证候,不但外向,亦且上冲,则知上冲即所以外向,此其一。徐之才云: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夫麻葛之发汗解肌,欲其外向也,而其性皆轻,轻者上浮,则知上浮者必能外向,此其二也。以此观之,头面充血者,肌表亦必充血,肌表充血,则热毒随血达表以散泄矣。(后学按:非衄可愈病,实乃衄为充血之征?如此,则临床刺十宣穴祛热之机理何在?)
(17)、本条指出,太阳伤寒,阳气郁闭,邪热冲逆,可衄血热泄而自愈。
本条所述之太阳病,脉见浮紧,症见发热、无汗,虽不言身疼、恶寒,但或轻或重,均在必有之列。条文所言“自衄者愈”,只是一个具体的发病过程,可以看做是一个病案记录,并不是讲凡症状与本证相同者,都能够自衄而愈(后学按:李师之解,非诸随文衍意者可比)。太阳伤寒自衄而愈者,虽或有之,但并非太阳伤寒都发生衄,也并非衄后都能够自愈,此实属仲景所见太阳伤寒发病过程之个例,仲景备录于此。此乃因素体阳气较盛,风寒闭表,郁热较甚,邪热冲逆,动血而衄。衄,如果热随血泄,则邪散而表解。
若本太阳病,不衄,或迁延八九日不解,只要表证仍在,则仍当用麻黄汤,开腠解表(如第46条)。若本太阳病,衄而不解,则是因为虽然衄血,但热未得泄,或虽泄而未能尽;表邪不散,表证不解,故仍当用麻黄汤(如第55条)。
(18)、刘渡舟《伤寒论讲稿》:这一条接着上一条再论太阳伤寒表实可自衄而解。.脉浮紧,发热身无汗.,属于太阳伤寒表实证无疑。太阳伤寒表实,如果未经发汗,那么阳气必然闭郁得较重,邪气内迫于营分。对于身体壮实的病人来说,他的机体发挥自然抗病能力,会有祛邪外出的转机,其途径常常是鼻衄。通过衄血,可以将营分的寒邪驱出体外。如果病人不能以衄血自愈,也可考虑施以针刺放血的办法。现在民间还在用这种办法治疗各种热病,就是这个道理。例如,对那些外感所致的高热病人,用三棱针在曲池、少商、太阳穴等处放血,都能取得疗效。因此,对于临床上外感高热的病人发生鼻衄,也要想到可能是自解的机转,不要轻易地用犀角地黄汤等一些凉血之剂,以致冰伏邪气。(后学按:刘师伤寒大家,于此警示,当有实义!)
(19)、胡希恕《伤寒论通俗讲话》:他说也有这个情形,这个太阳伤寒啊,太阳伤寒根本就是体表充实津液了,脉浮紧嘛。也有认为自衄而愈的,古人也说这个衄,鼻出血,是红汗,其实这话似是而非,它是这个血管里头充斥的水分相当地多,所以脉浮紧,它越实啊它越不能出汗,他要有了出血呢,他这个体表,表气松通一下子反倒容易出汗,而能自汗愈的(后学按:“松通一下子”,最终是“容易出汗”,惑解也!)。这个在临床上也遇到过,就是古人呢,说一个人半身不遂啊,摔一个跟头,把脑袋呀磕到石头上了,磕破了,淌不少血,嗯,他半身不遂好了,这事情有的是。我们头前讲这么一节,“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有这么一节,你们回头看看,那么这个同这一样,他这个太阳中风啊,吃桂枝汤是没错误的,他就由于这个病邪啊,比较深、实,阻碍药力呀反倒达不到出汗,你要刺刺风池、风府呢,也像这个似的,同自衄一样的,使的血液舒通,这个药力反倒发挥了。那么这个呢也有这样的,太阳伤寒是表实证啊,由于鼻衄而好的,这个也有。
那么我们遇到太阳伤寒,发热脉浮紧,这类的病,那么这个人鼻衄而愈了,不要给人吃药了。如果衄而不愈呢,该吃药还得吃药,后头有。这就是根据上边这个,“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这一段,他说不止于多少日子太阳病不好,吃了发汗药,而得瞑眩且衄,病好了,也有这样的。根本就没吃药,他自己鼻子自衄,也好了,不是因为吃药,也有这样的。这是说这个鼻衄啊,与这个病的进退好坏,有的时候有关系的,那么一般说呢,要是表实证衄血,有好的。总而言之给邪气得找出路啊,邪因衄而解,完了他也出汗,不是不出汗(后学按:此乃胡师所讲重点!最终仍归于“汗”上!临床针刺十宣后,往往皮肤由干燥而变略潮甚或润湿,确是实情。)。
(20)、张长恩《伤寒论临床证指南》:太阳伤寒自衄而愈的,临床可能有之,但是并非太阳伤寒邪无出路都会发生衄血,也并非衄后都能自愈,临证时当知此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