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研究 | 唤醒学生内动力——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

 昵称5217447 2020-10-08

增强学校竞争力,需苦练内功,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效能,从而唤醒学生内动力。作为学校整体教学过程的把关者,校长如何增强教学过程管理的有效性?来看一线中小学校长分享他们的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经验。

多维听课。听课是强化教学管理的一项有力措施。学校采取多维度听课以准确地把握教学工作的真实情况,为教学管理、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基础信息。

首先,行政干部宏观听课。每个行政干部每周听2—3节课,可直接具体地了解日常教学秩序、教学组织管理、教学环境条件等情况,掌握各年级的教学现状,了解教师实际教学工作状态。每次听课后,行政干部需要与授课教师及时沟通反馈,为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完善教学管理、进行教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教研组长随机听课。教研组长主要从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处理等角度全面地掌握组内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学状态和教学业务情况,及时发现并指导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总结推广好的教学经验。对于教学效果好、特点突出的教师,及时组织教研组成员观摩学习;对教学问题较严重的教师,指导其制订整改措施,并适时听课复查。

再次,教学师傅微观听课。每学期,学校都会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去听新上岗的青年教师或教学中存在薄弱环节的教师的课,并在教学细节上给予这些教师以微观指导,在老教师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下,青年教师业务能力不断提升。

最后,教师之间交流听课。每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通过互相间的交流听课,教师们可互相借鉴先进经验,以弥补自身不足,改进自身教学。

一线督导。教学督导对教师教学状态进行巡查,深入课堂听课,定期及时向学校反馈教学情况和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教学督导对新任教师、外聘教师、评分低的教师进行多方位的考察,并开展教学指导。完善的教学督导制度,专家进校的定期督导都能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实施进行有效地检查、监督和推进。

教学检查。教学管理部每学期都会进行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三段检查。学期初检查各备课组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学期授课进度计划;学期中依据教学进度,检查教师教学进度实施情况,教师是否按学期教学要求上课,教师作业批改、学生订正情况、期中考试及其分析情况等;学期末主要检查根据学情制订的期末复习的计划、复习资料的编制、期末考试分析情况等。

优化课程建设,促进全面发展。学校积极创建幸福教育课程体系,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优化融合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创新特色校本课程。

首先,重视国家课程。为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学校制订了《教学管理常规细则》,对备、讲、批、辅、考每个环节都力求达到常规管理精细化。其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带动课堂教学的变革,革新教育理念,让教师体验到改革带来的成功和喜悦。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校长要选择适合本校的改革项目,意志坚定地走好改革之路。最后,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阅读遇见最美自己,习惯成就幸福人生”是学校的特色办学目标,“快乐阅读,养成教育”是学校的核心校本课程。学校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保证学生日常课外阅读。

强化师资建设,提高综合素质。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首先,加强师德师风培训。让学校文化成为精神引领,将幸福教育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教师共同的目标追求。每学期开学初,进行教师全员培训,通过回顾工作业绩、模范教师典型发言、教研组亮点工作展示等方式,使教师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其次,有效开展研修活动。坚持“培训—实践—竞赛”三位一体研修模式。校本研修、网络教研、课题研究、个人研修有机结合,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结合学校实际,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扎扎实实进行各项培训。注重校本培训,制订三年培养计划,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在校本培训中,教师成长迅速。

“学程”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从“课程重构”到“课堂再造”,即围绕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科素养要求,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以单元整体教学为主要内容,重构校本学习资源;二是指聚焦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研究。把校本课程资源通过学生的自我建构或共同建构进行落地,从而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由传统教学转变为“学程”有两个关键要素——

研发知识深度等级。对教材中现有的知识进行等级深度研发,改造成动态的、深度的知识,并沿着美国著名课程改革专家马扎诺提出的“认知系统→元认知系统→自我系统”的路径,伴随知识深度等级学习的深入,在“认知过程”维度开展“分析、评价和创造”等更高级的思维活动,从而推动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为学生研发学习工具。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从未知世界走向经验世界的“渡河”过程,既然“渡河”就需要工具,或“建桥”,或“造船”,或“拉上锁链”等。所以,要基于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差异,研发教学中的“资源包、工具箱和脚手架”,通过学习工具,把学习知识转化为一项探究性的学习任务,通过“独学、对学和群学”等方式,在真实的问题解决中实现自我建构和共同建构,推动深度学习,进而发展和形成高阶思维。

有效教学的实施受到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课堂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但其中课前准备和教学过程是最重要环节。一是课前重点与难点的把握,如何确定就近发展点以及学生的兴奋点等;二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相关性因素的掌控,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

教学形式从传统单一线下教学转到线上线下“双线”并行发展,多元化的格局给传统的教育教学带来巨大挑战。基于线上教学机械式地打卡、拍照、提问和监督乏力等现状,如何唤醒学生发展内动力是新时代教育管理者应思考的问题。可从七个方面寻求突围:

第一,强化线上互动,利用交互学习平台、软件等,增强教学内容的互动性。

第二,线上线下互助式推进,线上授新课,线下答疑解惑,两手抓、两不误。

第三,建立学习小组,根据地理位置趋近原则,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集中学习、分组指导。

第四,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断提升学生的兴奋点。

第五,丰富课题的教学资源,倡导学生开放自主学习,实现翻转式课堂。

第六,建立单元学习主题,对课堂内容重新建构。

第七,把握学科核心素养,推动学习迈向纵深。

总之,我们应该努力构建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学生态,提升学生发展的内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