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困难时,如何把你那颗脆弱的“玻璃心”变得像石头一样硬?

 戴眼镜jason 2020-10-09

我曾有幸与世界一流的精英共事,期间我发现他们大致可分为“石头型”和“玻璃型”两类。

所谓“石头型”,并不表示他们的身体强健如石,而是指其精神上的耐高压性和情感上的自律性,只有那些内心强大的精英才能不断提高业绩,在竞争中游刃有余;

与“石头”相反,“玻璃型”精英从履历和经历上虽看似“精英”,但在竞争中如履薄冰,一旦委以重任,其精神上的“玻璃型”就暴露无疑,最终不受重用。

  • 二者之间的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 这种差距是先天形成的吗?
  • 我们能否通过后天的训练克服“玻璃型”?

只有正视困难,从精神低谷中挣脱出来,然后锻炼“弹性肌肉”重整旗鼓,最后从痛苦中汲取智慧,获得成长。如此一来,“玻璃”变“石头”,指日可待。

①代表摆脱精神消沉、停止精神“堕落”的阶段;
②表示调动“弹性肌肉”、重整旗鼓的阶段;
③则代表高视角俯视过去困境体验的阶段。

避免被消极情绪支配

恐惧失败、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都会导致“行动回避”的恶性循环。

所谓“行动回避”

失败、错误、纠纷都会引起恐惧、不安等负面情绪,这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体验。人们因为不想再费精力,所以会选择回避产生这种情绪,也就是“行为回避”的生成机制。


想要打破这个怪圈,我们需要找到藏在内心深处的思维定势并对症下药,将产生消极情绪的根因扼杀在萌芽之中。

>>> 给体验“染色”

在出现困难时,我们常常进入“自动驾驶”的思考模式,全凭本能作出反应。但究其根本,我们是不由自主地进入自问自答“为什么这种事情会发生”的思考过程,而该问题的答案由过去的经验所构成。不同的人会看见不同的色彩,虽然体验相同,但有人看到积极明亮的色彩,有的则看见消极灰暗的颜色。

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将这个思考过程命名为“ABC模式”——
A(adversity=困境)表示出现困难的状况;
B(belief=信念)表示自己对该困难的认知;
C(consequence=结果)表示反应的感受或行为。

“ABC模式”表示一连串的思考、情感、行动模式。当问题发生时,相关信息会刺激我们对信念和思维方式“染色”,即产生自己的认知,对这些认知的诠释又会引起某些感受和行为,这就是A引起B,B又引起C。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多次使用“思维定势运行表”,从中找到自己的思维规律。

思维定势运行表

>>> 降服七条“思维定势犬”

须知,思维定势并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养成的。为了更形象地了解它,我们将其描述为一个虚拟角色“思维定势犬”,并将其分为七类——“批评犬”“正义犬”“投降犬”“放弃犬”“忧虑犬”“内疚犬”和“冷漠犬”。

“思维定势犬”的特征

后天形成的思维定势能有意识地被克服,即“去学习”(unlearning)。我们可以通过驱逐、接纳、训练这三种方式处理“思维定势犬”。

当这条狗在心中反复吠叫的内容极其错误且非常不现实,或十分可疑无法信任时,可采取驱逐法;
有时它吠叫的内容正确且贴近事实,或其话语可接受并值得信任,则可使用接纳法;
当它吠叫的内容虽不是100%正确,但也不是全然错误时,则可运用训练法,此时要反问自己该如何驯服它并与其和睦相处。

实际上,人们使用最多的还是训练法,但并没有固定方式,大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放矢。

以“批评犬”和“投降犬”为例,前者叫起来气势汹汹,后者呜咽哭泣。想要抚慰“批评犬”的暴躁,可采用置之不理的战术,退一步观察它狂吠的样子,再分析它吠叫的内容,就好像自己化身成“侦探”一般。

这样一来,“批评犬”的态度虽毫无变化,但我们的接收方式却在改变,慢慢不再介意这种声音,而它发现我们的好奇心变淡,也就安静下来。对“投降犬”则可采用温柔战术,边安慰边抚摸它的头,不要强行鞭策,只是伸出温柔的手、采取体谅的态度。


当发觉自己被“思维定势犬”囚禁时,要第一时间利用实际、合理、灵活的思维方式去驯服它们,与之拉开距离,从而避免陷入情绪的漩涡。

练就向上攀登的“弹性肌肉”

当精神停止“滑落”后,就进入向上攀爬的阶段,此时趁热打铁、乘胜追击,就如同顺水行舟,很快便能迎头赶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利用逆境,完成飞跃”。想要完成飞跃,就必须具备直面困境的力量和克服困境重整旗鼓的精神性“肌肉”,即“弹性肌肉”。在此阶段,如果我们是领导者,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培养“我能行”的自我效能感

简单来说,自我效能感就是对某项目标或某个行为,“自己一定能做到”的自我感觉程度,其反映了一种强烈的信念——为达成某项目标必须付出行动,即便困难,只要努力就能做到。可以通过十个问题来测定自我效能感然后利用“实际体验、范本、鼓励和氛围”四种方法逐一培养。

自我效能感自测

提高自我效能的4个要素

  • 实际体验 

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不断努力,直接的实际体验越多越有效果。作为领导者,如果想让缺乏信心的新人培养自我效能感,可以先给他指派一些简单的工作,让其多次体验成功,并在每周的工作汇报会议上,向他询问上周开展顺利的工作。要尽可能让所有人共享工作上的成就感,这个管理习惯可以帮助员工快速成长。

  • 向榜样学习 

仔细观察他人行为,会产生“代理体验”的心理效果。当看到与自己能力相当的人顺利克服困难并达成目标时,我们就会感觉自己也能达成同样目标,“如果他可以,我也没问题”这种心理能消除对失败的恐惧和进展不顺的不安。

此时,我们要为自己找一个“榜样”,可以是老师、父母、运动员、明星或上司/前辈。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崇拜,要找到具备自己所需能力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 鼓励 

当挑战有难度的工作时,“语言性慰藉”的鼓励不可忽视。试想,如果有人表示“你一定可以做到”“你有能力,只要不放弃就能有办法”等鼓励的话语,这种支持是否会让你干劲十足?

对领导者而言,适时给下属一些鼓励,哪怕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一张卡片,都是他们自信的源泉,能促进其提升自我效能感。

>>> 有意识地改变氛围 

如同生理上的兴奋和情绪上的高亢一般,身体能够敏锐地感知自身变化。所以,在悲观想法开启前,我们要积极改变心态,让自己兴奋起来。

在每天工作之余,听听音乐提高自己的兴奋感,缓解压力和疲劳;
完成“小目标”时,给自己一些奖励;
团队达成某一目标时,领导者可以举办庆功会或带领大家旅行……

不要小看这些不起眼的行为,运用得当会大大改善工作、生活的氛围,让自己和他人长期处于积极情绪之中。

  • 发挥自我优势

彼得·德鲁克说过:“能否成功取决于自我优势,弱点不能促进自我成长。”

实际上,每个人发挥自己优势时,就会有“原来这才是真正的自己”的感觉,这种优势会让我们跃跃欲试,内心充满热情和活力。注意锻炼下属优势的领导者,也能极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

宝洁一直被称为“人才工厂”,这正是因其“抓优点,育员工”的人才培养方式。宝洁的人事评价和人才培养都由各个部门负责,利用W&DP(员工工作和发展计划)综合绩效考核系统,领导者可以肯定下属在过去一年的业绩,双方探讨下一年能促进其成长的内容等;同时,与下属工作相关的人员会全面反馈其工作情况。

领导者无须全面评价下属,只需把重点放在他的优势上,并思考如何促进其更好发挥即可。下属在能够磨练其优势的岗位上并由善于发现其优势的领导者指导工作,成长速度也就更快了。


  • 找出隐藏优势 

我们常常对自己怀揣的“宝贝”视而不见。想找到自己的优势,最好找一个可信任的人来指导自己,可以是家人、朋友或上级领导者。指导者必须聚焦于优势而非缺点,最大限度挖掘他人的潜力。

指导前必须理解五大优势原则:

所有人都有优势;

聚焦优势是取得成功的秘诀;

我们最大的可能性在自我优势中;

将自己的优势运用到力所能及的小事上会带来大不同;

很多成果来源于充分发挥自我优势。


关于优势指导,指导者必须问被指导者以下五个问题:

什么是你最大的成就、成功?

你最喜欢自己哪个方面?

你做什么事情时最开心?

何时感到“这才是真正的自我”?

自己的最佳时刻是何时?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要求被指导者立即回答,因为大部分人都没有机会去认真思考自己的优势,要给他们时间,并慢慢引导。

  • 弱点很难转化为优点

大多数人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克服弱点之上,这虽然会给人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但克服弱点的成功率并不高,即便费劲心力,最多也只能达到一般水平,能将弱点发展成优势的人更是少之甚少。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要对弱点视而不见。

当弱点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目标时,就要问自己:“我应该做什么才能花最少的精力去消除弱点?”得到答案后就迅速实施,但要注意时间和精力的平衡。此外,还可以将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外包”给其他人/公司去完成,或者与可以弥补自己弱点的搭档合作。重要的是,要最低限度地消耗资源去消除弱点,最大限度地投资自我优势。

>>> 建立心灵后盾

当我们陷入艰苦境地时,家人、朋友和同事都是必不可少的后盾。我们可以将那些能够在精神上给予自己慰藉的人都罗列出来,利用“五指原则”选择排在前五位的人,即当这五个人有困难时,我们会放下手头工作优先帮助他们,同样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他们也能第一时间给予支持。

在制作“贵人”清单时,一定要询问自己以下问题——

“对我来说,哪些人是重要的?”

“过去遇到问题时,是谁设身处地和我探讨并解决问题?”

“谁时常鞭策我、支持我?”


如果人生是一部电影,我们是主角,这五个人就是促使电影成功的最佳配角。

  • 常怀感恩之心

得到他人帮助,处于良好状态时,心中会产生感恩之情,这可以提高我们的幸福度,也可以抑制压力,减少不安。正因如此,感恩之情也能帮助我们从困境和痛苦体验中重新站立,再次崛起。

在日常生活中,应有意识养成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所拥有之物的习惯,可以通过“写感恩日记、想三件好事和写感谢信”,改变观察事物的角度,提高感恩之心。

  • 写感恩日记

每天睡前想想今天的好事情,然后记录在日记本中,并尽可能地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好事情,最后满怀感恩之心合上笔记本。当我们不断反复写“感恩日记”时,自己如此幸运的真实感受也不断烙印在心中。

  • 想三件好事

在会议中分享工作上的三件好事,然后分享事情顺利进行的原因,也能够刺激员工更活跃地工作。这不仅提高了感恩之情,也有利于提升个人的创新性和想象力,提高工作满意度和价值感。

  • 写感谢信

向那些曾经照顾过、帮助过自己,自己却没有当面道谢的人写出表达谢意的书信,回忆他们给予我们的温暖和善意,以及对自己人生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要思考如果没有他们,自己现在的处境。这不仅能给对方带来喜悦,通过丰富自己的感恩之情,也能达到锻炼“弹性肌肉”的效果。

俯瞰逆境,从痛苦中汲取智慧

除了抵抗消极情绪,练就“弹性肌肉”外,我们还要学会从过往的逆境中反思。叙事心理学研究者认为,人们会将人生经历以“叙事”手法进行构建。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叙事手法,对人生经历的解释也各不相同。

当感到痛苦时,深层心理的思维定势会扭曲我们对痛苦的认知程度,导致说出的故事并不一定完全与现实吻合。此时,我们就要采用“抗压叙事”法,其中三点需特别注意:

  • 站在重振者而非受害者的角度进行叙事,避免悲观叙事。
  • 回想自己摆脱精神低落状态的契机是什么,有意识地斩断消极心理的恶性循环。
  • 着眼于自己是如何从“零”攀爬至现在水平的,这是锻炼“弹性肌肉”,培养毅力挑战困难的过程。

有讲述者,必然有倾听者。此时,倾听者不能急于求成,可以从以下三个问题出发,一步步引导讲述者道出痛苦体验的教训:

  • 从这些经验中,你学习到什么?
  • 这些经验对你后来的人生起到什么作用?
  • 俯瞰自己的经历时,有没有发现一些共同点或大趋势?

通过这些有效问题,那些藏在心底的记忆会浮现出来。在他人的协助下,我们就会思考那些以前被忽视的问题。反思复盘,从逆境中汲取智慧,成就更好的自己。

有些事情看上去不幸,却可能隐藏着未来成功的种子。因此,无论遇到何种事情,请不要灰心丧气,要满怀希望朝着新的目标前进,这也是生活的乐趣所在。

调整好心态,
就快速融入工作之中吧~
对于培训人而言,
人才发展体系建设、企业大学运营
培训体系构建、领导力培养……
这些专业能力必不可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