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方法与评价标准

 四地闲夫 2020-10-11

引言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策划,创设教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以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的概念和定义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科学安排教学系统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策划,创设教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以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信息化教学设计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以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信息化教学设计注重教学资源环境的设计,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设计,注重问题的设计。它所构建的是一种真正非线性的、开放的、自由的、信息化的教学设计。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

01

信息化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明确“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尤其是网络上的全球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

02

信息化教学设计不限于课堂教学形式和学科知识系统,而是将教学目标组合成新的教学活动单元,以“问题驱动”,“问题解决”作为学习与研究活动的主线,以学为中心,倡导三种新型学习模式:

探究式学习、资源型学习和协作化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信息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

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标准。

03

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任务要基于学生学习的水平,对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活动过程、评价量规、个别指导等进行设计和组织实施,而不是教师才华的表演和知识的广播,教师还要不断更新、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见识。

04

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具备相应的信息意识和素养,掌握好一定的信息技术。

05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拓展,信息化教学设计包含了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二者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包容关系。因为信息化环境本身就包含了多种媒体及其优化组合,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也逐渐成为信息化教学环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信息化教学环境肯定包含有教学传递的成分,只不过,在学习环境中这些教学传递活动的启动者和控制者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自己。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工具-信息技术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而信息技术为实现这一目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信息化教学设计中,信息技术常常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多种认知工具,其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01

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这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最底层次,目前大多数高等教育都采用这种方式。

02

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是指将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交流的方式引入教学,主要完成师生之间情感与信息交流的作用。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或学生的兴趣,开设一些讨论专题或聊天室,并赋予学生自由开辟专题和聊天室的权利,使他们在课后有机会对课程的形式、教师的优缺点、无法解决的问题等进行充分的交流,另外,教师和学生还可以通过这些通信工具与外界交流,获取知识。

03

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目前有大量的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个别辅导中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因此,教学的 发生对技术有较强的依赖性,此外,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性。

04

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了解到百家思想。

05

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一定的社会行为总是伴随行为发生所依赖的情境。如果要求学习者理解这种社会行为,最好的方法是创设同样的情境,让学生具有真实的情境体验,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

根据一定的课程学习内容,利用工具将需要呈现的课程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并让学习者在这些情 境中进行探究、发现,有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06

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与知识构建工具: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信息分析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将信息技术作为知识构建工具可达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在内化的过程中还可以开展通信和交流,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思考、表达和信息交流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应用能力。

07

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现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计算机网络环境大大扩充了协作的范围,减少了协作的非必要性精力的支出,学生可以借助网络通信工具,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参加各种类型的对话、协商、讨论活动,培养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基本的协作模式有四种: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不同类型的协作学习对技术的要求程度不同。

08

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虽然我们强调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以及协作能力的培养,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实现这种目标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扮演着“研发工具”的角色。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

01.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学习目标是否明确,表达是否清楚。

(2)是否所有学习目标都符合相关的教学大纲要求。

(3)教学设计中是否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适合不同的学习者。

(4)教学设计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及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在信息处理能力方面的培养。

02.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否合理

(1)技术的应用与学生的学习之间是否有明显的关联。

(2)技术是否是使教学计划成功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把计算机作为研究、发布和交流的工具是否有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

03.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否简单易行

(1)教学计划是否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的差异很容易地进行修改,以便应用到不同的班级。

(2)教师是否可以比较轻松地应用教学计划中所涉及的技术,并获得相应的软硬件支持。

04.是否能够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

(1)教学计划中是否包括一些评价工具,用于合乎实际的评价和评估。

(2)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评估标准之间是否有明确的关系。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需要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和反馈,并随时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有关环节,评价、反馈与修改应该贯穿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的始终。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的观念等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这就引起了教学评价相应的变化。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评价主张全面、系统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它既考察基础知识 也考察能力和技能;既注重技术的掌握也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既评价学习结果,也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并且它实行主观和客观评价、定量和定性评价、自评和互评的有机结合。

总结

在本小节的最后想引用南国龙先生主编的信息化教学概论中对于信息化教学的一个定义: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对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学活动所进行的设计。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信息化教学设计更加重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通过自主学习——基于资源的、基于协作(合作)的、基于研究(探究)的、基于问题解决的—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条件,以促进教学绩效的提高。

此外随着智能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教学设计也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如何把握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人工智能的关系,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来源:泽明教发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