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了几个穴位就可以治病?成为名医你仅仅知道穴位是不够的

 文炳春秋 2020-10-11

1.同一种病可能是不同的证,不能单纯地一概而论取同样的穴位

同病不同证在临床上很常见,同样也有同证不同病。比如最常见的感冒,有热感冒(热证),也有冷感冒(寒证),还有寒热夹杂的感冒;同证不同病的如肝气犯胃可引起呕吐,也可引起呃逆,甚至出现胃痛。

那么治疗就肯定不同了,对于同病不同证的,需要同病异治,即辨证论治,选穴用方就有所不同,皆随证选穴。这时候你就不会再问我胃痛到底该选什么穴位,我咳嗽这几个穴位到底有没有效这样的话了。

对于同证不同病的,需要异病同治。就比如肝气犯胃的呕吐、呃逆和胃痛,在选穴方面都可以选取中脘、太冲、足三里来治疗,通过施用合适的补泻手法,也都可以达到针到病除的效果。

2.即使选穴正确,不讲究手法也是达不到效果的

针灸治疗穴位是基础,手法是关键。针灸的补泻手法繁多,但提插补泻和捻转补泻是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补泻手法,用好这两种手法就足够了。

在学习针灸过程中,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去记穴位,其实忽略了穴位以外的东西。殊不知穴位之外的手法也很重要。比如同样的呃逆,你知道应该使用足三里,本来这个患者是的呃逆是虚证,需要用补法,你不假思索地平补平泻,甚至用了泻法,患者的症状依旧没有缓解,你就得出足三里在呃逆治疗中无效的结论,这就过于草率了。

3.针刺深度也很关键,有时候穴位刺激方式更加重要

针刺深度是我一直在强调的问题,现在的院校教育给大家灌输的思想就是“治不好不要紧,千万不要出问题”,这句话其实是没有错误的,关键是你要是矫正太过就有点在扼杀名医了。

因为这句话的存在,我当时读书时的老师曾这样教导我们,当你不确定这个穴位针刺多深的时候,你就拿最短的针去扎呗。

何必呢,我想,这样还不如不扎,病位并不在表皮,你扎个表皮能起什么作用,甚至你的针都无法直立还指望你能发挥什么奇效?

针刺深度非常重要,比如中脘穴,看过我视频或者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我很多时候都是扎3寸,比如在治疗痰浊中阻证,必须要直刺3寸才能撼动病根,你要是拿1寸的针去扎,在表皮患者的针感不强烈,如何才能让邪气外出呢!

对于穴位的刺激方式有很多,如用针刺,用艾灸,用按摩棒,即使针刺,也会有大针、小针、粗针、细针的区别,不同的病症效果会不一样。顽固性疼痛,如陈旧性膝关节炎,你拿细针去刺,和拿粗针去刺效果会明显不同,显然粗针效果更好。

对于针灸的学习,是需要在不断学习中思考,不假思索,生搬硬套是不可能出现预期效果的,想成为名医也是不可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