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服用抗生素引起腹泻?听听专家怎么说!

 常笑健康 2020-10-12


任何人在接受抗生素治疗2个月内或住院72小时以后发生腹泻,其大便为水样、糊样,每天≥3次,连续2天以上,均应考虑发生抗生素相关腹泻(AAD)的可能。
 
抗生素相关腹泻的发病机制复杂,按是否由特定的病原菌引起,可分为非感染性腹泻和感染性腹泻。
 
非感染性腹泻大多病原菌不确定,腹泻症状一般不重,可能与抗菌药物毒副作用影响肠道功能和肠道微生态环境,间接影响肠道吸收功能相关。
 
感染性腹泻是由于临床大量、广泛使用抗菌药物所致的肠道正常菌群平衡紊乱,肠道机会菌大量增加,最终导致肠道菌群移位以及肠道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二重感染)。
 

AAD的发生率并不低


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疗的病人中,AAD 的发生率为3.0%~29.0%。AAD的发生率与应用抗生素及病人的基础条件等相关。
 
研究显示,除万古霉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外,其他抗生素几乎均可引起 AAD,特别是抗菌谱覆盖肠道厌氧菌及肠腔内浓度较高的抗生素。头孢菌素、克林霉素、广谱青霉素、阿莫西林等引发AAD的风险较高,且抗生素长期及联合应用时更易出现。
 

既往的AAD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小儿、高龄、免疫抑制病人AAD发生率相对较高,病人不良的基础状态、手术、应用胃肠道动力药和质子泵抑制剂均可导致AAD发生率增高。
 

AAD有什么临床表现?


AAD发生时间可为应用抗生素初期至停用抗生素 2~6 周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
 
非感染性AAD较常见,但通常临床表现较轻,往往仅有腹泻的表现,而对全身状态影响较小。
 
感染性AAD临床表现通常较重,特别是艰难梭菌感染所致AAD,常合并结肠炎及全身感染表现,病人除了腹泻症状外,常可存在发热、腹痛、腹胀、呕吐、低白蛋白血症、血白细胞增高等,亦可存在休克、低钾血症、肾功能不全、中毒性巨结肠、结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死亡。

如何治疗AAD?


01

停用或更换抗生素  


怀疑为 AAD 的病人首先应停用抗生素,或更换应用致AAD风险较低的抗生素,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多数非感染性AAD病人停用当前抗生素后腹泻症状会逐渐好转。

02

应用止泻剂


感染性 AAD 应慎用或禁用抑制胃肠道蠕动的止泻剂。应用止泻剂影响AAD临床症状,可影响肠腔内病原体及毒素排出,导致AAD 临床症状加重。如临床必须应用止泻剂,须同时联用抗生素治疗。
 

03

抗生素治疗

 
轻、中度艰难梭菌AAD可肠道内应用甲硝唑(500 mg,每日3次,疗程10 d);重度艰难梭菌AAD或对甲硝唑治疗反应较差的病人可肠道内应用万古霉素(125 mg,每日 4 次,疗程 10d)。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或MRSA)AAD可肠内应用万古霉素,念珠菌AAD可选用抗真菌药物。

04

益生菌调节(★)


抗生素相关腹泻,本质上是抗生素导致微生态失衡所致的腹泻。益生菌可定植于胃肠道黏膜中,重建微生态平衡,增强黏膜及系统的免疫功能。

  • 维持正常菌群:益生菌可维持正常胃肠道菌群,通过竞争性抑制上皮及黏膜的可黏附部位,降低病原菌的定植水平。

  • 降低肠道pH分泌乙酸及乳酸等,降低肠道pH,抑制部分病原菌的生长。

  • 分泌抗菌分子:分泌抗菌分子(SCFA、细菌素、小菌素),直接抑制特定病原菌的生长。

  • 调节免疫功能:具免疫调节作用,可中和病原菌的促炎作用。

 


一项Meta分析,共纳入23项比较益生菌和安慰剂预防AAD的临床研究,主要终点指标包括腹泻的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的例数和类型,旨在明确益生菌辅助治疗是否可在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前提下降低AAD的发生。

结果显示:相较于安慰剂,益生菌可有效减少AAD的发生率达58%,且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05

外科治疗

  
合并中毒性巨结肠及肠道穿孔等急腹症的情况须早期进行外科干预,如全结肠切除、回肠造口等。
 

06

支持治疗


包括对症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多器官功能支持等。
 


专家提醒:

临床感染控制后尽早停用抗生素或降阶梯为抗菌谱较窄的抗生素是有效预防AAD的措施。益生菌预防AAD的效果相比于其治疗作用更确切。

双歧杆菌、乳杆菌、布拉迪酵母菌等益生菌均可降低AAD或艰难梭菌感染的发生率。

怀疑为感染性AAD的病人特别是怀疑为艰难梭菌感染的病人应行接触隔离,以避免粪口途径的传播,包括应用单间病房、穿隔离衣、戴手套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