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翔商业内参》都免费了,内容付费需要先解决一个关键问题 || 小而美100+

 昵称71785450 2020-10-13


虽然有罗振宇、马云、柳传志、雷军等一大批名人背书,但《李翔商业内参》的付费订阅连1年都没撑过去。

5月19日,订阅价格为199元/年的《李翔商业内参》在拿到宝马赞助后,改名为《李翔知识内参》并宣布全年免费。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内容付费产品离不开名人IP的支撑。然而,现实却是连由知名IP打造出的《李翔商业内参》,也走不出打开率走低的困境。

《李翔商业内参》在内容付费道路上轰然倒下的背后,映射出了整个内容付费领域已陷入僵局,在付费内容同质化、知识水化、流量枯竭等问题纷纷暴露之后,供给和需求该如何匹配?

因大咖背书而爆火

2016年,“纸媒的最后一位编辑”李翔出走了,同年6月5日,《李翔商业内参》成为“得到”上的第一个付费订阅专栏,发布第一天就斩获200余万元订阅额。

李翔被誉为中国当下最好的商业记者之一,几乎采访过所有中国商业界的知名人物。12年的媒体从业经历,让李翔对这个行业产生了许多困惑。他在接受《寻找中国创客》采访时坦言:“有时候,我做了一篇很有价值的内容,采访了四五十个人,写了一两万字,但阅读量只有几千,这真的是一件很挫败的事情。”此外,“杂志出版人在广告商的需求和读者的需求之间摇摆不定”的境况,加速了李翔的离职转型。

而在内容泛滥时代,“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内容和信息在抢夺用户的注意力,以免费为诱饵,交换你的时间”,李翔想从中提炼有价值的内容。

▲ 李翔商业内参。

《李翔商业内参》正是负责帮用户筛选出最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国内外网站、新闻客户端,甚至是朋友爆料,都会进入到《李翔商业内参》的备选素材库。每日推送内容由10段左右没有直接关系的精选信息组成,并在每条信息下面加上标签,如“可做谈资”、“可放入PPT”、“可开会时引用”。

网上有不少声音认为,《李翔商业内参》能火的关键因素是:马云语音力荐,以及罗辑思维的互联网营销,是一种人格魅力体的胜利。

内容创业人士庄泽峰告诉无冕财经:“很多用户是冲着马云去订阅《内参》的”,而李翔作为创作者,从一开始就定位于内容的生产,其他的所有环节基本都是罗振宇在统筹施令。

然而,据钛媒体报道,在《李翔商业内参》推出一个月后,订阅量迅猛增长的势头就开始减缓,阅读量也日趋下滑。有资深媒体人表示:“内容的质量也并没有其宣扬的那么好,新闻点评也是蜻蜓点水,不痛不痒。对于我个人来说,明年是否会继续订阅,是一个艰难的挑战。”

据投资潮报道,今年4月时,《李翔商业内参内参》的订阅人数约为9.5万人,但打开人数仅稳定在1.7万人左右,打开率约为18%。接受宝马赞助、回归到传统的商业模式,或许是《李翔商业内参》告别付费订阅较为体面的方式。

内容付费出路在哪?

“付费内容因90%的鲁莽付费行为而生,也因为90%的鲁莽付费行为而死。”

▲ 目前主流内容付费平台。

鲁莽付费的背后,是用户对内容的无法预期。《李翔商业内参》采取的是“提前付费”以及“不接受退货”模式,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内容付费产品采取的模式,当用户对“大V”们的个人品牌进行判断后,相信其生产的内容能为自己解决问题并进行付费。

但这种行为看起来更像是一次冒险,因为用户无法预期接下来的时间内,买来的产品能否持续推出用户想要的优质内容。知识商品和实体商品最大的不同是,这是一个没有制作标准的业务,这也就导致了内容品质无法稳定、用户预期无法统一。

在知乎平台上,一则名为“你在知乎上听过哪些坑爹的live”的问答目前已经看不到了,在该问题的回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分享者不按主题分享的现象。

其中,有知乎网友“三种不同的红色”评论:“在我看来,知乎live最大的问题,就是你永远不知道开讲座的人到底有什么水平,能不能给你想要的知识,你知道在那个网名后面的是人还是狗?知乎live团队也曾给我私信,邀请我去开live,知道当时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吗?我当时心里就是“我草”,我自己都还整不明白呢,就能给别人讲课了?”

内容付费在人们对优质内容的期待中诞生,但是从目前的大部分付费内容来看,它们与免费内容的差异又有多大?

豆瓣付费专栏“豆瓣时间”推出的第一个专栏是《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以白先勇台大课程录音为底本,后经团队剪辑、制作而成。这种书本、公开课的二次转化引发网友质疑:为什么还要花钱看原本可以免费的课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