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种田有饭吃(散文)

 新用户7019teQl 2020-10-13

      “民以食为天。”我下地劳动,就知道人每天要吃东西才能活着。

      生产队的男男女女每天参加劳动,为了一家人有饭吃。

      我幼儿时期,父母亲先教我插秧、抱谷、耙田、放牛、捡粪、挑野菜。7岁上学读书,每天下午是家庭劳动,我不好好劳动,母亲是不让我吃晚饭的。父母四季辛苦劳作,每天拿点工分,没能力养活全家人,我是老大,不帮忙家里挣工分是不听话的孩子,所以学习劳动是我幼年时代的一门必修课。

       我首先是提着一个畚箕、一把粪爬在湾里转,见到猪粪、鸡粪、牛粪就捡到畚箕里,积累一段时间,交给生产队记工分。鸡粪1斤记一工分,猪粪3斤记一工分,牛粪15斤记一工分。一个小孩子一边读书,一边捡粪,每个月可为家里挣上百工分。10岁左右队里允许我学习插秧、抱谷,每天拿3工分。每年的暑假是我为家里挣工分的好时机。有哥哥姐姐的孩子,不用捡粪和参加集体劳动,放学以后与伙伴们玩耍是开心的事。

        那个时候读书为大半日制,就是早晨、上午上学读书,下午不上学。1972年2月至1974年7月间,我上高中,住在学校,那是全日制。寒暑假还是参加集体劳动,为家里挣工分,养活自己。

        生产队的粮食,每月往往按人头60%,工分40%进行分配。家里劳力少的,吃的粮食总是不够吃。1962年开始,我家有吃饭不劳动的弟兄三个,几年是缺粮户。父母的劳动工分不够养活5口人。1974年夏待我读完高中,去小学教书,每年为家里3600工分,家里才变为余粮户。

        农村实行土地联产责任制是1982年春。这一年我已经成家有一年,家里有5亩土地。两个弟弟出外打工挣钱,父亲还是任大队干部。早稻丰收了,交齐国家的公余粮,家里剩余的口粮没有多少;等到晚稻丰收,家里粮仓才装满了,足够吃到来年7月间。我们夫妻是那一年7月与父母分灶吃饭的,我们除了种自己的1,5亩田,还种了别人家的2亩田。我们负责交土地的公余粮和摊派提留款。

       夫妻种3,5亩田,有水稻2,5亩,有棉花、黄豆1亩。一年功夫,家里粮满仓、油满缸。夫妻二人每天忙碌田畈的活,不觉得累。过了5年,我们的3个子女问世了,家里开支增加,逼迫我必须加班加点写春联、做中堂,放了寒假上市做一个星期的小生意,解决缺钱花的实际问题。

       自己种田,我慢慢学会了犁地、抄田、用水车车水、扯秧、捆草头等。我的长处是读书、教书,妻子的长处是种田、种菜、做衣服鞋子以及做饭、喂鸡喂猪。我们二人互补,5口人的小家庭生活其乐融融。由于种田付出多,收益少(经济价值),我逐渐对种田那门活开始冷淡。2000年春请求单位领导,让妻子去学校食堂当炊事员,每月拿200元的工资,远远比种田强得多。2001年自家的1,5亩田让别人去耕种,别人家的2亩田退回人家。盼到2012年,子女成人了,我们才考虑改做房子的大事。

       回忆我家种田近20年的光景,只是有饭吃,有油吃,有烧柴。多余的粮食总是不值钱,种田人的全部收入抵不过出外打工的收入。乡下土地撂荒现象是种田很辛苦,种子、农药、水费高,农民的劳动价值低微造成的。

       天下当农民很苦。苦于劳动强度大,每天收入低。实现了机械化种田,成本剧增,农田少的地方很不划算。我地种田人从土地上走出来,那是现实逼迫的。生长在这样环境下的新一代,普遍对种田失去兴趣,瞄准学艺,出外打工;或者埋头读书,考上大学,走入城市就业。

      以前我以为地方会用机械化种田,眼下土地变成了一个个工厂,一条条公路,成为国家的开发地带。我再不用思考种田的困难了!

       做人要吃饭,种田有饭吃。我对中国的种田农民无比敬畏,无比同情。他们真是阳光下最吃得苦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