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近体诗小知识:最容易被忽视但又最不该撞韵的地方,切记切记。】

 千山小草 2020-10-14
撞韵,指在近体诗的不该押韵的地方,也就是常说的1357句(又称白脚)尾字用了与韵脚韵母相同,平仄相反的字(词的撞韵今天不谈)。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三个韵脚字:间山还,韵母是an,而第三句本该是白脚,可诗中却是“岸”字,仄声,虽与三个平声韵脚平仄相反,但岸字的韵母也是an。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撞韵。

有的人常说,撞韵这些诗病是后来人的“无事生非”,其实,这是一种误识。撞韵,四声八病的一种,早在南北朝时期的沈约等人就明确提出了,并得到了近体诗习作者历朝历代的共识和认同。不过我们今天不说这些公公说长婆婆说短的事,雕月只说说个人的理解和看法,希望对诗友们有参考和提醒作用。

撞韵的坏处:大家知道,近体诗一韵到底。绝句也好,律诗也好。一首诗的二个或四个正韵脚都是统一的读音。比如平声韵的诗,你在白脚处去撞了韵,不仅严重的影响读感(韵过密、绕口滞口),更关键是形成了事实上的“平仄混押”。这就让一首诗的美感严重受损。

当然,357句上偶有撞韵,或是疏忽,或是确实无更好的字替代,这也说不上是大病。但能避还是尽量避免为好。尤其是律诗,你想:共八句,如首句有押韵,你再撞一个,就成了六句有押韵,如更不小心的撞了两个,就成了事实上的七句押韵。八句诗你七句押韵?这像什么?这不就是明显的“四不像”了吗?那何不如干脆整个八句全押韵呢?诗,为什么不全押韵,为什么从柏梁体改进到近体?这道理大家一想就明白,就是音韵和文字的“美学”进步嘛。

所以,撞韵能避当力避。当然,你要去撞,你不在乎,那也是你自己的事,谁能把你有什么办法?写诗,全在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和定位而已。万事大不过喜欢。

即是如此,无论你怎么撞,无论你怎么不在乎,有一种情况是千万不能撞,这就是首句,绝句律诗都如此。

绝句和律诗,首句都可押可不押。押,当然很好,押邻韵也是完全允许的,韵脚同声,一点不影响读感。但是,切切注意不押的时候。
也就是说,当你写绝句或律诗,首句不入韵,那就千万不要在首句尾字上去撞韵。因为:一首诗的开头,韵脚为重中之中。你前两句尾字同韵母,读音却一平一仄?这叫个什么事儿?典型的平仄混押嘛,不但读感乱糟糟,也让人完全体味不到诗的音韵美感。有的人可能还没明白,那就干脆说细点:
比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就是典型的首句不入韵式。柳,韵母iu,与两韵脚 ,天、船,韵母an不同。如果你把“柳”换个“岸”,韵母an,这就成了与后面韵脚同韵母,就撞了,形成事实上的平仄混押局面。

但是,恰恰是首句不入韵这情况,却被许许多多的创作者所忽视,常常不自觉的就入了个仄声同韵母字而撞得鼻青脸肿。这情况,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写作中注意为好。说轻点,是你疏忽了。可常出现这情况,那只能说明你是诗技不成熟,才会常常顾此失彼。

现在我们来看看被一千多年来所公认的格律诗第一人学霸杜甫的律诗作。太多大诗人,雕月也没时间,更没必要去多统计,只说杜甫相信也能让诗友们有警醒和接受。

杜甫155首七律中,111首标准作中无一首出现首句撞韵的情况,就是44首“不标准”的七律中,也只有一首《题宗明府水楼二首之二》出现了首句脚“日”字与后面韵脚(时兹诗棋)撞韵的情况。155首出现一首,这可以说明是明显的疏忽。老杜也是人嘛,疏忽也正常。但是111首标准作,无一首出现首句撞韵,厉害吧?吓人吧?这不光说明了首句撞韵的不妥,更说明了老杜同志是非常非常重视了这个问题的,至少他也把首句撞韵看成了大问题。

再看,杜甫十首最出名的五律(春望、春夜喜雨、望岳、月夜忆舍弟、登岳阳楼、月夜、房兵曹胡马诗、孤雁、天末怀李白、旅夜书怀),同样没一首出现首句撞韵的情况。其它的太多,我也没去看了,也没必要再看。那么,你还认为首句撞韵是小问题吗?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儿。重不重要,诗友们自己去把握。雕月2000字只说这一点P事儿,只希望有心上进的诗友能听进一二,那就值了。祝大家头条愉快!

2020.10.13. #这才是国风#
#原创诗词# #学学乐对联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