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春秋】之八十:先自弃也已,其何继之有?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公元前649年,鲁僖公十一年,猴年(壬申年)。这两年鲁僖公没折腾,鲁国国内较稳定,尽管有点干早,但求雨得雨,鲁国老百姓算是享福了。折腾最厉害的是晋国,杀来杀去,暗无天日,终于在各方势力较量中确立了国君晋惠公,但晋惠公个人德行和素质却差强人意,在接受周天子赐命时表现得漫不经心,很无礼,周襄王的内史过就唱衰晋惠公说,“先自弃也已,其何继之有?”意思是,自己先自暴自弃了,他还会有什么未来可言呢?果然一语成谶(chèn),晋惠公和儿子惠怀公都好景不长,未得善终。自助者,天助之。古人认为,“礼,国之干也。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礼不行则上下昏,何以长世?”意思是,礼,是国家的躯干,是社会契约;敬,是载礼的车箱,是人的契约精神。不恭敬,礼就不能实施;礼不能实施,上下就昏乱,如何能长久?”持礼,具体体现出了人的不自弃。

        “十一年,春,晋杀其大夫邳郑父。夏,公及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阳谷。秋八月,大雩。冬,楚人伐黄。”

        孔子老先生用35字记载今年4件事,最重大的事情算是楚成王讨伐黄国了,这是楚齐争雄的必然结果。

             (一)

            “十一年,春,晋杀其大夫邳郑父。”

        鲁僖公十一年,春季,晋惠公杀了晋大夫邳郑父。

        晋惠公派遣使者向鲁国通报邳郑之乱(《春秋左氏传》:“晋侯使以邳郑之乱来告。”),所以《春秋》才予以记载。邳郑父,有的写成“丕郑父”,就是即邳郑,有关他的事情去年已经说过了(详见【闲话春秋】之七十九)。这件事情发生于晋历(夏正历)去年,按周历应是今年之事。《春秋》用周历记载,《春秋左氏传》跟着《晋史》用晋历描述。晋历和周历相差两个月时间,周历的今年正月,晋历还是去年十一月。

        晋惠公继位,周王室还是挺重视。周襄王派遣召(shào)武公、内史过赐给晋惠公天王的任命。晋惠公接受代表任命的瑞玉时,表现得精神不振作。内史过回去后向周襄王报告说:“晋惠公不会有什么美好的将来吧!天子以荣宠赐给他,他反而懒散地接受代表荣宠的瑞玉,这就是先自暴自弃了,他还会有什么未来可言呢?礼,是国家的躯干;敬,是载礼的车箱。不恭敬,礼就不能实施;礼不能实施,上下就昏乱,如何能长久?”(“天王使召武公、内史过赐晋侯命。受玉惰。过归,告王曰:‘晋侯其无后乎。王赐之命而惰于受瑞,先自弃也已,其何继之有?礼,国之干也。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礼不行则上下昏,何以长世?’”)

            (二)

           “夏,公及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阳谷。”

        鲁僖公十一年,夏季,鲁僖公和夫人姜氏在阳谷与齐桓公举行了正式会晤。

        携夫人会见外国领导人,这是2000多年后的国际惯例,在近代中国被接受也不过100年的时间。鲁僖公的爷爷鲁桓公干过这种时髦的事情,现在鲁僖公也照样学样,为2600年后的炎黄子孙树立了榜样。当然,对于此事,后世儒者们坚持认为“非礼”,说“妇人送迎不出门,见兄弟不逾阈(,门槛)”。那些被视为“洪水猛兽”的东西,比如强加给女人的大部分约束,时间证明也没什么要紧!

        鲁桓公、鲁庄公、鲁僖公三代国君的夫人都娶自齐国,齐国女风又相对开放,所以“出镜率”较高。鲁僖公夫人姜氏应该是声姜,推测是齐桓公之女。鲁僖公和夫人为什么与齐侯会见呢?《春秋》没说,估计是联络翁婿、父女关系吧,人生本来应该是温情默默的。阳谷在今山东聊城市阳谷县北,《春秋》中共出现3次,鲁僖三年出现过一次(“秋,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谷。”),鲁文公十六年还有一次(“春,季孙行父会齐侯于阳谷,齐侯弗及盟。”)。

 

        齐鲁大地,其乐融融。伊雒之间,兄弟相残。夏季,扬、拒、泉、皋、伊、雒(luò)的戎人同伐京师,攻进了王城,烧了东门。这些戎人大多在王城西南,都是王子带召引来的。秦、晋两国伐戎以勤王。秋季,晋惠公让戎人和周襄王讲和(据说此事没有成功)。(《春秋左氏传》:夏,扬、拒、泉、皋、伊、洛之戎同伐京师,入王城,焚东门,王子带召之也。秦、晋伐戎以救周。秋,晋侯平戎于王。

        扬、拒、泉、皋是戎邑名称,诸戎杂戎居伊水、雒(洛)水之间者。以前,河南洛阳西南有戎城。扬在今河南洛阳市的偃师市附近,泉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也有说在洛阳市北),伊和雒之戎是居于伊水(今伊河)、雒水(今洛河)之间的戎人。

          (三)

          “秋八月,大雩。”

        鲁僖公十一年,鲁国举行盛大的求雨祭祀。

        看来鲁国又遇到了干旱了。《春秋穀谷梁传》说,为求雨举行祭祀,记下月份是对的。求雨得雨叫雩,求雨不得叫旱(“雩<yú>,月,正也。雩得雨曰雩,不得雨曰旱。”)

          (四)

          “冬,楚人伐黄。”

        鲁僖公十一年,冬季,楚成王讨伐黄国。

        黄国不向楚国进贡。冬季,楚人发兵去找国说道说道这事(《春秋左氏传》:“黄人不归楚贡。冬,楚人伐黄。”)。黄国不进贡,是事情的表象,而实际上是,早在十年前,鲁僖公二年,“秋九月,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黄国已经主动投入齐国的怀抱(详见【闲话春秋】之七十一,而此前这可是楚国的势力范围,所以楚国讨伐黄国,不是贡品问题,而在归属问题。

读点春秋,知点礼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