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春秋】之二百零二:德音孔昭,视民不佻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公元前532年,鲁昭公十年,蛇年(己巳年)。这一年,《春秋》所载之事皆不吉利:齐国大夫栾施逃亡来到鲁国,鲁国派兵讨伐曾经的盟友莒国,晋平公和宋平公死了。更加不吉利的是,鲁国这个“礼仪之邦”、“仁义之邦”,奉献俘虏时,居然在亳社开始用人祭祀(以人祭殷社),这也太匪夷所思和令人费解了,这完全是历史和人文的倒退。公元前540年,晋国大夫韩宣子在鲁国太史那里观看书籍,看到《易》、《象》和《鲁春秋》,说:“《周礼》都在鲁国了,我现在才知道周公的德行和周朝所以能成就王业的缘故了。”而鲁国现在的表现,完全是数典亡祖的丧德败业之举。《诗》曰:“德音孔昭,视民不佻。”意思是,德行声誉卓著者,不会轻佻随便地对待百姓。鲁国大夫臧武子(臧武仲)在齐国,听到了这件事,说:“周公大约不去享用鲁国的祭祀了吧!周公享用合于道义的祭祀,鲁国不符合道义。明德君子必爱民。鲁国没有了对天下苍生的仁德,没有了对天赋生命的道义,其做法可以说“轻佻随便”得过分了!而把人同牲畜一样用于祭祀,请问上天能降福给他们吗?!

       十年,春,王正月。夏,齐栾施来奔。秋七月,季孙意如、叔弓、仲孙玃帅师伐莒。戊子,晋侯彪卒。九月,叔孙婼如晋,葬晋平公。十有二月甲子,宋公成卒。”

       孔子老先生用55字记载今年6件事,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鲁国出师伐莒并以人祭礼,这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完全丧失了“礼仪之邦”的风范。 

           (一)

             “十年,春,王正月。”

        鲁昭公元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月。《春秋》没有大事记载,但按照“四时具备,方为一年”的体例,记载时令。

        《春秋左氏传》记载了郑国一位叫裨灶的神人,可以通过观天象星宿知天命祸福,去年预测了陈国会复国,还有五十二年的国祚(zuò),今年又预言了晋平公的死亡日期。鉴于此人较神,所以在此一提;更感于些人太神,所以具体不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阅读《春秋》三传之一的《春秋左氏传》自飨!

 

            (二)

            “夏,齐栾施来奔。”

        鲁昭公元年,夏季,齐国大夫栾施来投奔鲁国。

        齐景公前期,齐惠公的后代栾氏、高氏共同执政,此时栾氏是公孙灶的儿子栾施(子旗),高氏是公孙虿的儿子高彊(子良),但都喜欢喝酒,听信女人的话,所以别人的怨恨很多,势力比陈(田)氏、鲍氏还要大而又讨厌陈氏(指陈完之后,此时是陈无宇、鲍氏(鲍叔牙之后,此时是鲍国)。

        夏季,有人告诉陈桓子(陈无宇)说:“子良(高彊)、子旗(栾施)将要进攻陈氏、鲍氏。”同时也告诉了鲍氏。陈桓子把兵器发给部下并且亲自到鲍氏那里,路上遇到子良喝醉了酒而骑马奔驰,就进见鲍文子(鲍国),鲍文子也已经把兵器发下去了。派人去看子良、子旗两个人,他们都准备喝酒。陈桓子说:“他们将攻打我们的传闻即使不真实,但是他们听说我发下兵器,就一定会追赶我们。趁着他们在喝酒,抢先攻打他们怎么样?”陈氏、鲍氏正在和睦的时候,就联合攻打栾氏、高氏。子良说:“先得到国君的支持,陈氏、鲍氏往哪里去?”于是就攻打虎门(公室之门,齐景公路寝的南门)。

        晏平仲(晏婴)穿着朝服站在虎门外边,四个家族(栾、高、陈、鲍)召见他,他都不去。他的手下人说:“帮助陈氏、鲍氏吗?”晏平仲说:“他们有什么好处值得帮助?”“帮助栾氏、高氏吗?”晏平仲说:“难道能胜过陈氏、鲍氏?”“那么回去吗?”晏平仲说:“国君被攻打,回哪里去?”齐景公召见他,然后进去。齐景公占卜派王黑用龙旗领兵是吉利的,王黑请求砍去三尺以后再使用,这是表示不敢与国君等同。。五月某日,在稷地(有人说是齐国都城的西门稷门,有人说是齐都南门,西晋杜预说是祀后稷之处,不一而足)作战,栾氏、高氏战败,在庄地(庄街,临淄城内大街)又击败他们。国内的人们追赶他们,又在鹿门(齐国都城的东南门)再次击败他们。栾施(子旗)、高彊(子良)逃亡到鲁国来(不记载高彊,因为不是卿),陈氏、鲍氏分了他们的家产。

        晏子对陈桓子说:“一定要把获得的栾氏、高氏家产交给国君。谦让,是德行的根本,让给别人叫做美德。凡是有血气的人,都有争夺之心,所以利益不能勉强,想着道义就能胜过别人。道义,是利益的根本。积聚利益就会产生妖孽。姑且使它不要积聚吧!可以让它慢慢地生长。”陈桓子把陈氏、鲍氏的家产全都交给齐景公,并请求在莒地(齐邑,位于齐国东部边境)告老退休。

        陈桓子召见子山,私下准备了帷幕、器物、从者的衣服鞋子,并把棘地(棘,子山故邑,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西北)还给了子山。对子商也像这样做,而把封邑也还给了子商,对子周也是这样,而把夫于(今山东滨州市邹平县长山镇,后世范仲淹故里)给了他。子山、子商、子周,就是公元前542年,鲁襄三十一年,子尾(公孙虿)所逐的群公子。子周本来没有采邑,所以另外给予。让子城、子公、公孙捷(子车)回国,这三位是公元前534年,鲁昭公八年被子旗(栾施)所驱逐,并且都增加了他们的俸禄。凡是公子、公孙中没有俸禄的,私下把自己的采邑封分给他们。对国内贫困孤寡的人,私下给他们粮食。他说“《诗》说,‘把受到的赏赐摆出来赐给别人就创建了周朝(《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文王》,陈锡载周,言文王能布陈大利,以赐天下,行之周徧biàn)’,这就是能够施舍的缘故。齐桓公因此而成为霸主。”齐景公把莒地旁边的城邑赐给陈桓子,他辞谢了。穆孟姬(齐景公生母)为他请求高唐(今山东聊城市高唐县东),陈氏开始昌大。陈桓子(无宇)这笼络人心的手段,绝了!陈氏由此开始兴旺。

        齐国经过长达16年的火并,齐国的内乱终于暂时告一段落,此时齐国由世卿国弱执政,而齐景公也基本成熟了,政治经验日益丰富。在国弱、晏婴等忠贞之臣的辅佐下,齐景公终于走出了大臣专权的阴霾,亲理朝政。

          (三)

          “秋七月,季孙意如、叔弓、仲孙玃帅师伐莒。”

        鲁昭公元年,秋季,七月,鲁国大夫季孙意如、叔弓、仲孙玃(jué帅师讨伐莒国。

        季平子(季孙意如)、叔弓(子叔敬叔)、仲孙玃(孟僖子)帅师进攻莒国,占领郠地(gěng,莒地,今山东临沂市沂水县)。奉献俘虏,在亳社开始用人祭祀(以人祭殷社)。臧武子(臧武仲)在齐国,听到了这件事,说:“周公大约不去享用鲁国的祭祀了吧!周公享用合于道义的祭祀,鲁国不符合道义。《诗》说:‘德行声誉卓著的人,不会轻佻随便地对待百姓(《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鹿鸣》,德音孔昭,视民不佻。言明德君子必爱民)。’现在的做法可以说轻佻随便得过分了,而把人同牲畜一样使用,上天将会降福给谁呀?!

        鲁、莒、齐成三角平衡关系,经历了几百年。这些年来,鲁国坚定地“亲晋”政策和齐、鲁关系的融洽,齐国对鲁国的威胁暂解除,于是莒国帮助鲁国对抗齐国的作用不再突出,于是,鲁国对莒国的外交策略就不再是联合而是对抗了。“仁义”只是旗号,“利益”才是根本。

          (四)

          “戊子,晋侯彪卒。”

        鲁昭公元年,秋季,七月初三,晋平公姬彪死了。

        晋平公与其父晋悼公相比,差距不是一点半点。但晋平公任上,晋楚各有国内矛盾,双方都没有能把对方怎么样,基本上保持了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均势。晋平公有三件事情比较特殊,一是搞定齐国。晋平公借着为鲁国出头之机,收拾了不听话且与楚国眉来眼去的齐国,从而稳定了中原诸侯国组成的北方“晋国集团”,从而与楚国领导的南方“楚国集团”形成的力量平衡态势,保持了国际社会相对的和平稳定。二是平定内乱。晋平公通过多次国际会盟和国内残酷斗争,终于平息了栾氏之乱。栾盈从晋国开始逃亡,经周王室、楚国、齐国,绕了一大圈,最后再回到晋国为乱,对晋国造成了较大的内耗,牵制了晋国向外扩张的步伐。三是因女得病。晋平公生病向秦国求医,秦景公让医和为他看病,借医和之口,便知晋平公之事。医和说:“病不能治了,这叫做亲近女人,得病好像蛊惑(gǔ huò)。不是由于鬼神,也不是由于饮食,而是被女色迷惑而丧失了意志。良臣不不匡救国君之过,将要死去,上天不会保佑他们。”晋平公问:“女人不能亲近吗?”医和回答说:“节制它。女人,属于阳事而时间在夜里,对女人没有节制就会发生内热蛊惑的疾病。现在您没有节制不分昼夜,能不到这个地步吗?”

         (五)

          “九月,叔孙婼如晋,葬晋平公。”

        鲁昭公元年,鲁国大夫叔孙婼到晋国去参加晋平公的葬礼,晋国安葬了晋平公。

        晋平公死了,郑简公要去晋国奔丧,到达黄河,晋国人辞谢了。按礼,诸侯不相吊,所以辞谢。郑国大夫游吉(子大叔)就代表郑简公去到晋国。九月,鲁国叔孙婼(叔孙昭子)、齐国国弱(国景子)、宋国华定、卫国北宫喜(北宫贞子)、郑国罕虎(子皮)、许人、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到晋国去,这是为了安葬晋平公。

        郑国的子皮准备带着财礼前去,这是打算进见晋国新君时的财礼。子产说:“吊丧哪里要用财礼,用财礼一定要一百辆车拉,一定要一千人。一千人到那里,一时不会回来。不回来,财物一定会用光。几千人的礼物出去几次,国家还有不灭亡的(言千人之费不可数)?”子皮坚决请求带着财礼出去。晋平公安葬完毕,诸侯的大夫想要乘机拜见新国君。鲁国大夫叔孙昭子说:“这是不合于礼的。”大家不听。叔向(羊舌肸xī)辞谢他们,说:“大夫们的送葬事情已经完了,又命令我与诸卿相见,我哀痛地处在服丧期间,如果用吉服相见,那么丧礼还没有完毕;如果以丧服相见,这就是再受一次吊唁。大夫们准备怎么办?”大家都没有理由再请求拜见。子皮用光了他带去的财礼。

        回国后,子皮对子羽(公孙挥)说:“并不是难于懂得道理,难在实行(不患不知,患不能行,知行不能合一,是不知!)。他老人家懂得道理,我对道理还懂得不够。《书》说‘欲望败坏法度,放纵败坏礼仪(逸书,见于《尚书·商书·太甲中》)’,这就是说我啊。他老人家懂得法度和礼仪了,我确实是放纵欲望,又不能自我克制。”

        鲁国大夫叔孙昭子(叔孙婼)从晋国归来,大夫们都来进见。高彊(子良)进见以后就退了出去。叔孙昭子对大夫们说:“做一个人的儿子不能不谨慎啊!过去庆封逃亡,子尾(公孙虿)接受城邑之后,又稍稍奉还给国君一部分,国君认为他忠诚,因而很宠信他(公元前545年)。临死以前,在公宫得病,坐上车子回家,国君亲自推着他走。他的儿子(指子良)不能继承父业,因此现在在这里。忠诚是美德,他的儿子不能继承,罪过就会延及到他身上,怎么能不谨慎呢?丧失了那个人的功劳,丢掉德行,让宗庙闲空而无人祭祀,而罪过就延及到他身上,不也是祸害吗?《诗》说,‘忧患的到来不在我前头,也不在我后头(《诗经·小雅·祈父之什·正月》及《大雅·荡之什·瞻卬》,不在我前,不在我后。言祸乱不在其他,正当已身。以喻高彊身自取此祸)’,说的就是这个吧!”

        晋平公,姬姓,名彪,晋悼公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公元前557年-公元前532年在位26年。双字谥庄平,又称晋庄平公,在位期间执政为:荀偃、士匄、赵武、韩起、魏绛、栾盈、荀吴、荀盈、程郑、范鞅、魏舒、赵成、荀跞(lì),可谓人才济济。

 

          (六)

          “十有二月甲子,宋公成卒。”

        鲁昭公元年,冬季,十二月初二,宋平公子成死了。

        宋平公在位期间,宋国大夫向戌顺应晋楚两国的形势,再次发起“弭兵之会”,在宋都举行十四国之弭兵会议,确定晋楚共为霸主,为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宋平公死后,儿子宋元公即位,宋元公讨厌寺人柳,想要杀死他。等到有了丧事(宋平公死),寺人柳在元公坐的地方烧上炭火,元公将要到达,就把炭撤去。等到安葬宋平公以后,寺人柳又得到了宋元公的宠信,由此可以看到宋元公这个人的好恶无常。

读点春秋,知点礼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