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春秋】之二百四十一: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公元前495年,鲁定公十五年,马年(丙午年)。今年是周敬王十五年,按照“满五露面”的规则,请周天子周敬王出来跟大家见面,提酲大家记得这是东周王朝的春秋时代。这一年,《春秋》又真正成了鲁国国史,郊牛、公薨、奔丧、克葬、城漆、姒氏卒等,大部分内容记载鲁国国内之事,显示出鲁国流年不利的一年。而记载国际社会的事情有两件,一件是楚国慢慢缓过劲儿,又开始攻城略地;另一件是郑国讨伐宋国,齐国和卫国不知道该帮哪一位。在纷纷扰扰的世相下,孔子老先生却在“寻道之路”上奔波。孔子离开鲁国到卫国,不得重用,于是决定离开卫国去陈国,结果在卫国的匡地被匡人当做阳虎给扣留多日,一个多月后,又返回卫都,寄居在卫大夫蘧伯玉家。卫灵公夫人南子想见孔子,灵公派人对孔子说:“四方来的君子不以为辱想与寡人结为兄弟的,必定会见我的夫人。我的夫人希望见到你。”南子“闺声”不好,孔子推辞谢绝,最后不得已去拜见南子。夫人在细葛帷帐之中。孔子进门,面朝北行稽首之礼。夫人从帷帐中行拜礼两次,身上的佩玉叮当作响。孔子说:“我原来不想见她,既然见了便以礼相答。”弟子子路不高兴此事。孔子起誓说:“我如果不是所说的那样,就让上天厌弃我!上天厌弃我!”(“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孔子在卫都居住一个多月,有一天,卫灵公和夫人同乘一辆车,宦官雍渠为车右担任护卫,出宫游览,让孔子乘第二辆车,招摇过市。孔子说:“我没看见过爱好德行如同爱好女色的一样人啊。”(“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厌恶卫灵公,离开卫国。

       十五年,春,王正月,邾子来朝。鼷鼠食郊牛,牛死,改卜牛。二月辛丑,楚子灭胡,以胡子豹归。夏五月辛亥,郊。壬申,公薨于高寝。郑罕达帅师伐宋。齐侯、卫侯次于渠蒢。邾子来奔丧。秋七月壬申,姒氏卒。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九月,滕子来会葬。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昊,乃克葬。辛巳,葬定姒。冬,城漆。”

       孔子老先生用118字记载今年14件事,这是鲁国的多事之秋,其中最重要的事情鲁定公死了,鲁国进入春秋末期最后一位国君鲁哀公时期。

 

           (一)

            “十五年,春,王正月,邾子来朝。”

        鲁定公十五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月,邾隐公来鲁国朝见。

        邾隐公朝见钱定公,子贡(端木赐)观礼。邾子把玉高高地举起,他的脸仰着。鲁定公谦卑地接受了玉,他的脸向下。子贡说:“用礼来看待这件事,两位国君都快要死亡了。礼,是死生存亡的主体,一举一动或左或右,以及揖让、进退、俯仰,就从这里来选取它。朝会、祭礼、丧事、征战,也从这里来观察它。现在在正月互相朝见,而都不合法度,两位国君的心里已经不存在礼了。朝会不符合礼仪,哪里能够长久?高和仰,这是骄傲。低和俯,这是衰颓。骄傲接近动乱,衰颓接近疾病。君王是国家的主人,恐怕会先死去吧。

       是子贡真的如此厉害?还是左丘明先生后来附会?现在不得而知!

            (二)

           “鼷鼠食郊牛,牛死,改卜牛。”

        鲁定公十五年,春季,鼷鼠啃噬了准备用于郊祭的牛,牛死了,改用其它牛来卜其凶吉

       鼷(xī)鼠又叫小家鼠,是鼠科中的小型鼠,能够把牛给咬死了,可真是“十二属相,子鼠为大”。以前准备好的牛发生意外,用替补牛并占卜是否吉利,这是符合当时的郊祭礼制的。此类事件在鲁成公七年(公元前584年)发生过一次,那一次啃噬的是牛角(详见【闲话春秋】之一百四十八)。至于后儒刘向将牛死与鲁定公之死相关联,是牵强附会之观点。

 

          (三)

          “二月辛丑,楚子灭胡,以胡子豹归。”

        鲁定公十五年,二月十九日,楚昭王灭亡了胡国,把胡国国君豹带回楚国。

        吴国进攻楚国的时候(公元前506年),胡国国君乘火打劫,把靠近胡国的楚国城邑中的百姓全部俘虏。楚国安定以后,胡子豹又不事奉楚国,说:“国家的存亡由于天命,事奉楚国干什么?只不过多花费而已。”二月十九日(辛丑),楚国灭亡胡国。

        归胡国,史书又称妢(fēn)胡国,故址在原颖州汝阴(今安徽阜阳市颍州区西北)一带地区,是西周初期分封的归姓诸侯国,为子爵小国。

          (四)

          “夏五辛月亥,郊。”

        鲁定公十五年,夏季,五月初一,鲁国举行郊祭。

        郊天之礼,是周代最为隆重的祭典。祭天于南郊,时间为冬至,国君必须亲祭。现在因为“郊牛”(祭天用牛)的原因,推到了夏季五月,《春秋》这是记异!

        (五)

          “壬申,公薨于高寝。”

        鲁定公十五年,夏季,五月二十二日,鲁定公死于高寝。

       国君寿终正寝的地方应该是“路寝”,而非其他的任何“寝”,当然“高寝”也不行。

       鲁定公之死,年初邾隐公来朝见时,子贡(端木赐)就。仲尼(孔子)说:“赐(端木赐)不幸而说中了,这件事使他成为多嘴的人了。西晋“大牛人”杜预说:以微知著,知之难者。子贡言语之士,今言而中,仲尼惧其易言,故抑之。看来,话不能说尽,事不可做绝,是正理。 

         (六)

          “郑罕达帅师伐宋。”

        鲁定公十五年,夏季,郑国大夫罕达帅师讨伐宋国。

       郑国的罕达在老丘(宋地,今河南省开封市开封县杜良乡国都村,据说夏朝曾在此建都),按照西晋“大牛人”杜预的注释,此次郑国出兵,是替宋公子地出头。宋公子地在鲁定公十年投奔陈国,第二年跟着宋公之弟辰进入宋国的萧地叛乱。去年,“宋公之弟辰自萧来奔”,“领头人”逃亡鲁国,估计(无记载)其他人也呆不下去了,应该是这个时候公子地逃亡郑国了吧,才有今年郑国发兵讨伐宋国,想夺取一块宋国的土地安置公子地。公子地有影响力,郑国有实力,但参与战争的老百姓何辜之有,要为此事买单?春秋无义战,此为一例。 

          (七)

          “齐侯、卫侯次于渠蒢。”

        鲁定公十五年,夏季,齐景公、卫灵公领兵驻扎在渠蒢。 

       两位国际战友领兵驻扎在渠蒢(chú,又作蘧挐qúrú或籧篨,今址不详),《春秋左氏传》说是为了谋划救援宋国,但在郑国和宋国两个盟友之间还是不好取舍,不知道该帮谁不谁帮谁,所以行动迟缓。

          (八)

          “邾子来奔丧。”

        鲁定公十五年,夏季,邾国国君邾隐公赶来为鲁定公送葬。

        诸侯为诸侯送葬,是非礼的,而且这位邾隐公还赶得很急迫,所以《春秋》记异!根据年初子贡的话来看,邾隐公朝见活着的鲁定公时并不尊敬,为什么人死之后要表面得如此虔诚?是为死者?还是为了自己?

          (九)

          “秋七月壬申,姒氏卒。”

        鲁定公十五年,秋季,七月二十三日,鲁国的姒氏死了。

        姒氏是什么人?是鲁哀公的生母。为什么不称拟氏为夫人呢?因为当时鲁哀公还没有即位为国君。直接称姒氏,也表明她是妾,而不是鲁国夫人。《春秋左氏传》则另有解释:《春秋》不称她为夫人,这是因为没有发讣告,而且也没有陪祀祖姑之庙(“不赴,且不祔也”)。祔是祭祀的名称,就把死者的神主附于祖庙先祖旁祭祀,从既往夫人去世后的礼仪可知是附于姑即婆婆旁。夫死妇随死,这一对也是够巧合了。

          (十)

          “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鲁定公十五年,秋季,八月初一日,发生了日食。

        根据现代天文历法推算,此次日食发生在公元前495722日,是日全食。《春秋》记载日全食,一般为“日有食之,既。”这里无“既”字,是史官之失。当然,后儒会牵强附会一些当下或今后的事情在日食上,这是惯例,不足为奇。 

          (十一)

          “九月,滕子来会葬。”

        鲁定公十五年,秋季,九月,滕国国君滕倾公来鲁国参加鲁定公的葬礼。

        按当时的礼制,“诸侯会天子葬”,而不会诸侯之葬。这位滕倾公跑来给鲁定公送葬,超常寻常,所以《春秋》记其非礼。即使在礼制不是非常严格的今天,也很少发生某国元首去参加别国元首葬礼的事情。

          (十二)

          “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昊,乃克葬。”

        鲁定公十五年,秋季,九月初九,鲁国安葬国君鲁定公,下雨,不能安葬。初十,到太阳下山才完成葬礼。

       葬礼一旦定下日子,就不能因为下雨而停止,这是礼。因下雨而停止葬礼,表明丧事没有按礼制进行。这种文化习俗即使在今天也是要讲究的。

       鲁定公,姓姬,名宋,鲁国第25任国君。鲁襄公之子,鲁昭公的弟弟,公元前509年-公元前495年在位15年。鲁定公之后,儿子姬将即位,他是春秋时期鲁国最后一位国君。 

          (十三)

          “辛巳,葬定姒。”

        鲁定公十五年,秋季,十月初三,鲁国安葬了定姒。

       为什么记载鲁定公夫人拟氏的葬礼呢?虽然鲁哀公还是没有正式即位超过一年的国君,但有儿子做国君,做母亲的死后就可以在祖庙中享受祭祀,能死后在庙中享受祭祀,史书就“应该”记载她的葬礼。

       鲁国夫人死后,《春秋》都会称“葬我小君某某”,但不称姒氏为小君,这是因为没有按夫人的葬礼来安葬。

 

          (十四)

          “冬,城漆。”

        鲁定公十五年,冬季,鲁国修筑漆城。

        漆城,今山东省济宁市的邹城市东北,这是公元前522年,鲁襄公二十一年,由邾国大夫庶其带来鲁国的“投名状”。修筑漆城,应该是在秋季,鲁国国丧期间,冬天才在祖庙中向老祖先们报告些事,鲁国的执政者也知道此事干的有点不合道理,所以“缓告”,《春秋》凡记载此次筑城,是针贬之意。

读点春秋,知点礼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