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万年】之二百二拾三:才情之妙,超古迈今,长安才女苏蕙的织锦回文诗已得诗近万首?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人类,栉风沐雨、戮力前行,在辛勤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任何时候,都在不断创造精神家园。人无分男女,地无分南北,即使在战乱频仍的“东晋十六国”时期,这种精神内秀之人,依然不断涌现,创造出一个丰富的世界,体现出人类除温饱之外更高的精神追求。

 

“东晋十六国”时期,大江南北各出现了一位才女,占尽文坛风流。南国才女为谢道韫(yùn),以一句“末若柳絮因风起”的咏雪诗语惊四座;而北方才女苏惠,则以一首840字的织锦回文诗流传千古,至今为人称道。

南国才女谢道韫,是东晋名士谢安的侄女。她聪明博学,尤善咏诗,一次,谢家人齐聚饮酒赏雪,谢安指着窗外漫天飞雪,让后辈咏诗。侄儿谢朗咏道:“撒盐空中差可拟。”将大雪比作在空中撒盐,有点俗。这时,侄女谢道韫咏道:“末若柳絮因风起。”意即不如说柳絮因风轻飘空中,喻意恰当,且意境优美。

北方才女苏蕙,字若兰,始平郡人,即今天咸阳西北人,父亲苏道质曾出任陈留县令,算是小官僚之家。据说苏蕙自小就很神,三岁即开始学字,五岁学诗,七岁学画,九岁学绣,12岁学会织绵。除了后两项生活技能外,前三项在今天看来不算什么,心急的现代爸爸妈妈们,早早地就让孩子开始学习这些了!

苏蕙长大后,姿容秀丽,能文能诗,16岁时便嫁给了扶风世家大族窦氏子弟窦滔。窦滔是“高富帅”,更难得的是文武双全,这桩婚姻,似乎是老天的绝配。成婚后,两人相敬如宾,十分恩爱,是当时人们称道的模范夫妻,如果在今天,会不会被有关部门评为“文明家庭”都很难说。

前秦苻坚统治时期,窦滔曾任秦州刺史,后来他得罪了苻坚,被发配到流沙大漠。苏蕙思念丈夫,终日以泪洗面。但才女表达内心忧思的方式却与常人完全不同,她将自己的思念和愤怨化为诗词,寄情于手中针、萝中线,织成了上有回文诗的锦缎。

苏蕙的织锦回文诗构思奇特,诗情凄婉,很快便在关中各地流传开来,这是真人、真事、真情版的流行诗。大秦天王苻坚看到后,深受感动,传旨赦免窦滔,官复原职。苏蕙这个弱女子,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巧妙地实现了许多位高权重的男儿都无法实现的愿望。

苏蕙创作的这首织锦回文诗,用五色丝线织成,上有840个字,纵横各29行,形成一个由文字构成的锦上方阵,无论从上下左右或者交叉开始,都能自成诗句,纵横回环,神妙无穷,形成千古奇观,因此,被称为“回文诗”,又叫“璇玑图”。

苏蕙创造织锦回文诗的原因,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唐朝时,女皇武则天因对苏蕙的织锦回文诗钦佩不已,便作了一篇《璇玑图序》,称赞这首诗“才情之妙,超古迈今”“五采相宣,莹心耀目”。武则天在序中描写了苏蕙为何织就回文诗的另一个版本。

武则天在序中说,窦滔本是薄情郎,十分宠爱一个名叫赵阳台的小妾,并在府外为其专门建造了一座别墅,金屋藏娇。备受冷落的苏蕙得知原由后,大吵大闹一回,夫妻自此不和,愤怨自然难平。后来,窦滔被苻坚任命为安南将军,镇守襄阳(今湖北襄阳)时,要求苏蕙同往,却被苏蕙断然拒绝。

窦滔一气之下,便携赵职台赴襄阳上任,从此与苏惠音信断绝。苏蕙本打算以小性子使夫君回转,没想到却落个鸡飞蛋打,幽怨与悔恨交织,便把对丈夫的苦苦思念之情与谴责之意,化为“织锦回文诗”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学艺术形式,以期丈夫看到之后,能够幡然醒悟,回到自己身边。

回文诗并不是由苏蕙首创,它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早在西晋时就很流行。关中名士傅咸(今陕西耀州人)就曾经写过回文诗,后来南梁简文帝萧纲、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清代李当珍等,都曾写过回文诗。但其文学成就与影响程度都不及苏蕙的回文诗,而且“织锦”回文诗,更显女性特质。

据史书记载,武则天在政事之余,反复研读苏蕙的这首回文诗,从中得诗200余首。但后人对武则天的研读结果不满意,继续在其中苦苦搜求,先得诗3000余首,后来又得诗至4000余首,这一记录不断刷新,最高数字是有人声称从其中得诗达到7958首!

将来有一天,借助人工智能,织锦回文诗得诗会不会达到一万首呢?很难预料!今天,我们通过织锦回文诗,可以看出,苏蕙的诗情才艺确实独步古今。在今天陕西扶风法门寺侧有个织锦巷,据说,这里就是苏蕙当年创造织锦回文诗的地方,有机会不妨独步织锦巷,这也是独步古今!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