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二拾一:《鸨羽》,悠悠苍天!曷其有极?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鸨羽是《诗》的第121首。这是一首讽刺时势的诗。当时晋国(唐地)统治集团通过徭役剥削和压迫百姓致使人民象鸨鸟一样,长期在外聚集服役,不能耕种以养活父母,因此,以诗表示抗争。

 
早期的毛诗序》《鸨羽》,刺时也。昭公之后,大乱五世,君子下从征役,不得养其父母,而作是诗也。意思是说,晋昭公之后,晋国连续乱了5世,百姓被卷入内乱,要么服兵役打仗,要么服劳役干活,连瞻养父母这种人之常伦都无法保障了。

 
到南宋时期,朱熹《诗集传》认为民从征役而不得养其父母,故作是诗。清朝人方玉润《诗经原始》《鸨羽》,刺征役苦民也始则痛居处无定,继则念征役之何极,终则念旧乐之难复。民情至此,咨怨极矣。也都是表达对征役之苦的控诉。

 
由此看来,关于《鸨羽这首诗的主题背景,古今各家认识还是比较一致,都以为是晋国政治黑暗,没完没了的徭役使农民终年在外疲于奔命,根本无法安居乐业,赡养父母妻子,因而发出呼天怨地的声音,强烈抗议统治者的深重压迫。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
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
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
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
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
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
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注释:1、鸨(bǎo):鸟名,似雁而大,群居水草地区,性不善栖木。2肃肃:鸟翅扇动的响声。3苞栩:丛密的柞树。苞,草木丛生;栩,栎树,一名柞树。4靡:无,没有。盬():休止。5蓺(yì):种植。稷:高粱。黍:黍子,黄米。6怙():依靠,凭恃。7曷():何。所:住所。8棘:酸枣树,落叶灌木。9极:终了,尽头。10行:行列。一说鸨腿;一说翅根,引申为鸟翅。11尝:吃。12常:正常。

 
鸨羽以鸨作比喻展开。鸨是属于雁类的飞禽,其爪间有蹼而无后趾,生性只能浮水,奔走于沼泽草地,不能抓握枝条在树上栖息,诗中却反常地说其栖息在树上,这是用来比喻成群的农民反常的生活——长期在外服役而不能在家安居务农养家糊口,其苦情可见一斑。这是一种隐喻的手法,正是诗人独具匠心之处。

 
大鸨扑棱振翅膀,成群栖息柞树上。
王家徭役无休止,不能回家种五谷。
可怜父母如何养
老天可望不可及,何时才能返家乡?
 
大鸨扑棱振翅膀,成群落在酸枣树。
王家徭役无休止,不能回家种五谷。
可怜父母吃什么
老天可望不可及,何时才能不奔波
 
大鸨扑棱振翅膀,成群落在
王家徭役无休止,不能回家种稻粱。
可怜父母如何活
老天可望不可及,何时日子能正常
 


鸨羽表达的普通百姓的生存状况,与元代张养浩在其《山坡羊·潼关怀古》一词中表达得完全一致,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