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世界各国都不敢用中文签订条约?西方人或许永远参透不明白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0-10-16

要说最能保证现代人遵守诚信的的东西,无疑是合同和契约了。其受法律保护,想要抵赖的话,会有国家出面强制执行。因此,不论在商业贸易或是外交活动等多种场合下,条约的签订便显得至关重要。

因为合同条约涉及双方,为了避免日后的麻烦。因此在签订前,双方都会仔细阅读每一条的内容。不知各位读者发现没有,国际上任何跟政治、军事、法律相关的国际协约,没有一份是用中文书写的,即便是有中国参与的条约,内容也全都是英文或者法文。

作为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全世界的国家为何都不敢用中文签订条约呢?关键在于我们中华文字实在是太过复杂。

汉字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三皇五帝时期便诞生了,而目前出土的最古老汉字甲骨文,距今大概是3000年的历史。而在汉字的不断演变中,逐渐诞生了多音字和多义字的概念。

尚且不说这些外国人学习中文有多么困难,光是这些多音字和多义字摆在条约上,便很容易造成意思的曲解。按照《说文解字》里的说法,任何一个汉字其实都能成为名词、动词或是形容词和副词。这种不确定性正是国际条约中所要极力避免的,因此,条约不拿中文书写也是情理之中。

反观英文和法文,其之所以成为条约的主要书写文字。首先是因为近代以来,英法这两个西方列强占据了世界秩序的主导,纵观近代各个国家之间的不平等条约,譬如《中英南京条约》、《中法天津条约》等,正式签订时全都是英文和法文版的,没有任何中文。

即便是后来殖民时代过去,英法两国的影响力逐渐式微。其也成了国际上约定俗成的习惯被保留下来,后来二战的《波茨坦公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等,都依然用的是英法两文书写。

这里,有人或许会疑惑,难道英文和法文中就没有一词多义的现象吗?确实是有的,但在外交条约里的英文和法文,意思全都被固定化了,自然不会产生歧义。

虽然中文也可以这么做,但汉字的弹性实在是太大了。即便是表达出了意思,还存在多种解读的情况,而且断句以及标点符号的不同,也会造成会错意,更别提生僻字和成语的运用。要是真用中文书写,这些西方人或许永远也参透不明白。

而英文的优势在于简单凝练,法文的优势在于严谨没有歧义。因此,前者一直是联合国的第一发言语言,后者则是联合国官方的唯一书写语言,足见这两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心目中的地位。

当然,也不是说中文不好。毕竟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语言能比中文更加博大精深,千变万化且富有内涵。只是在用于国际条约这一块,确实不太契合,但这并不影响中文是世界上优秀的语言之一。

或许近代那会,倘若我国能崛起成为世界秩序的主导者,现在的国际条约或许就是用中文书写的了。当然,历史没有假设,而当代的我们能做到,就是好好建设祖国,将中文影响到世界上更远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