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城之行思

 坤家hsj 2020-10-16

    智慧城之行思

周六、日,随智者一行来到杭州。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南下的动车里已经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智慧”之城有无限憧憬了。

杭州古有余杭、临安、武林、钱塘之称谓。论英雄城市,我最喜欢“武林”之称,武林是虎林之谓,是人才济济,实力雄厚之意;论柔情,我喜欢余杭,大禹治水,乘舟远航,留下了美丽的西子湖畔,这里有漂亮智慧的西施、有善良迷人的白娘子,有诗情琴韵的白堤,有豪情满怀的苏堤,有雷锋塔,有断桥……;论壮美,我喜欢钱塘,钱塘大潮,波涛凶涌,直冲宵汉……;论厚重,我喜欢临安,是因为吴越春秋,在这里留下了千秋发愤的种子,卧薪尝胆……

厚重与聪慧相联,英雄与柔美相牵,让这座城市美轮美奂,我喜欢,百看不厌,百来不烦。每次都有新的感慨,每次都有新的发现。

一进宾馆,就是刷脸,我真的倍感新奇,还有点不习惯;入电梯,站了半天,门开了,还是一楼,我很惊奇,同行上来说,你咋还未动弹,原来,电梯里刷房卡才上行,真是智能;老司机说,这已经不新鲜,我们刚才一路走来,事前诸葛,大数据“治堵”,杭州已经没“堵”了,而且杭州已基本实现上街不拿钱……耳目一新,真智慧之城也!

惊叹之余,跟智者一行听智者交流,更让人感慨心不能平静。

我们是老师,老师的舞台在教室,如何让课堂更精彩,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来是听,听大咖谈课堂,谈他们的成果、谈他们的经验、谈他们的智慧……

跨界之思:跨界是从一个领域跨入另一个领域。引入课堂,那就是知识的跨界拓展。跨界是知识结构的创新;跨界是课堂资源的整合;跨界是课堂模式的发展;跨界是无界,是知识的穿越,是思接千载,是视通万里,是用大眼光、高视野、多角度去演义课堂。齐齐哈尔曹勇安院长就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做,知行合一”,老师“手把手,放开手,育巧手”给我们做了跨界课堂的解读,让人眼界大开。它既可以是一种生活、学习态度,也可以是一种思维、创新模式,未来大数据、云计算等更需要我们有这种胸怀和眼界,我喜欢。

对分之美:这虽是复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的高峰论道,但它却很接地气,不管是专业课老师还是文化课老师都觉得切实可操作。将课堂对分,一半给老师讲授,一半给学生讨论,是谓师生“对分”课堂。可以“隔堂对分”,也可以“当堂微对分”。它不是讲练结合、不是合作探究、不是自主课堂、不是高效课堂,更不是翻转课堂,它是“内化”和“创新”。老师先讲,学生再想,然后独立作业,再进行小组讨论,最后是全班交流。批叛性思维,个性化学习,简明易用,带有艺术性。

老师,一生的职业价值在课堂,闪闪发光的亮丽在行思。

一个高贵的灵魂,要么读书,要么在路上。此行在大自然和人文美境中一路徜徉,心灵的熏陶美不胜收。

返程的路上,我们谈论着智慧之城的行学、行悟,我们感悟着梦西湖的“空山新雨”和夜色朦胧,思考着明天的路。

Hello,伙伴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