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圣杜甫57岁曾来荆求职 只可惜自我推销无门

 飓风居主人 2020-10-17

  杜甫的先祖杜预是荆州刺史

  杜甫生长在书香文士之家,祖父杜审言是武后时的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杜甫6岁,至郾城,观公孙大娘舞《剑器》。他7岁即开始学诗,15岁就名动洛阳。

  杜甫为晋代名将杜预的第十三代孙。杜预是京兆杜陵人。杜预少子杜耽为晋凉州刺史,杜耽孙杜逊在东晋初南迁到襄阳,任魏兴太守,他是襄阳杜氏的始祖。

  杜预,文曾注《左传》,他在注释中始将郢都改称纪南城;武曾灭吴国,由此结束三国分裂军阀割据局面,使中国重归一统。

  杜预是司马懿女婿,官拜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在荆州,他兴水利,屯良田。曾疏浚开凿运河“杨夏水道”,连江襟湖通荆州“三海”,从扬子口到巴陵一万余里,使夏水和沅、湘两水直接沟通,既解决了长江的排洪问题,又改善了荆州南北间的漕运。老百姓称他为杜父。

  《晋书》《杜预传》:“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也。祖畿,魏尚书仆射。父怒,幽州刺史。预博学多通,明于兴废之道。”

  “拜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给追锋车、第二驸马。”“孙皓既平,振旅凯入,以功进爵当阳县侯,增邑并前九千六百户,封子耽为亭侯,千户,赐绢八千匹。”

  杜预祖父杜畿是魏国名臣,其父杜恕,曾为弘农太守,后转为赵相,不避权贵,与司马氏不合,终至幽愤而死。

  杜预受家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对《左传》情有独钟。257年司马昭拉拢名门世族,并通过联姻巩固其政治地位,杜预“尚帝妹高陆公主”,成为司马懿女婿。

  278年,羊祜病危,他极力举荐56岁的杜预继任都督荆州军事,主持灭吴大计。杜预本是儒生,《晋书》本传讲,他“身不跨马,射不穿札”。

  不过,杜预研究左传,颇有兵法之心得,所向披靡。

  279年晋武帝调二十多万大军,兵分六路,水陆齐进,大举攻吴。

  280年正月,西线战事,杜预令水师围江陵。夜袭江南乐乡,活捉了吴军都督孙歆。扫清外围后,杜预很快拿下江陵,占据荆州。继而杀进(南京)建邺。
灭吴建功,封当阳县侯,增食邑至九千六百户,又封儿子杜耽为亭侯,邑千户。280-284年任荆州刺史。他在《春秋经传集解后序》中记载:“太康元年三月,吴寇始平,余自江陵还襄阳,解甲休兵,乃申抒旧意,修成《春秋释例》及《经传集解》。”

  杜甫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

  杜甫的母系,出于清河崔氏,在杜甫很年幼的时就故去了,所以杜甫很少提到母亲,却对姑母很感激,后为这位“先人后己”的姑母写了一篇墓志。他曾寄养在洛阳建春门内的二姑母家。有一回,姑母的儿子和杜甫同时染病,她照顾两个,结果杜甫活下来,她自己的儿子却死了。

  杜甫的外婆是谁呢?她就是李世民第十子李慎(曾任襄州刺史)的孙女,李慎次子义阳王李宗的女儿。

  我们不见杜甫提到妻弘农杨氏的名字,但他多有怀念起弟弟的诗,看到几个弟弟的名字:杜颖、杜观、杜丰、杜占。

  767年,杜观先到荆州,又到夔州和杜甫会面,随后去蓝田结婚,结婚后又回到荆州。他在荆州附近的当阳,不断地写信给杜甫,劝他出峡。杜甫因为夔州气候恶劣,朋友稀少,生活虽可以维持,也不想在这里久住,如今得到杜观的来信,更增强他出峡的念头,他在768年正月中旬起程。行前把西四十亩的果园赠给“南卿兄”。
早春时从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经过险要的三峡,在船上写了四十韵排律,把他一生的挫折又温习了一遍。但他同时渴望着到江陵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参观著名的天皇寺,因为那里有王羲之的笔迹和张僧繇画的孔丘及其弟子的画像,吴道子、阎本立都留下真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