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源头上探究中华传统文化

 大理安康 2020-10-20

天人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和内容

一、什么叫做天人合一

     从字面解释,天人合一就是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意思,三才就是天地人。按照《易经》的思想,天是包括地的,所以大道至简,天地人三才合一就简称天人合一。用今天的科学技术诠释是再清楚不过了。天是什么?天是宇宙,天是自然。宇宙自然囊括了所有的天体和一切的万物万象。人作为万物万象的一份子,跟地球和宇宙天体是浑然一体的。人依附在地球上,仰望浩瀚无边的宇宙天际,会发现地球也是一个天体,它是众多天体中比较有个性的一个。说它有个性,是因为地球上有生命存在。进而我们会感叹说:中国的古人真是太睿智了,七千多年前的伏羲、三千多年前的文王周公父子,还有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怎么就知道地球也是众多天体中的一个呢!

往纵深里探究,人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生命从无到有,从有又回归到无,与其他万物万象别无二致。宇宙及万物万象都有生有灭,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直至陷入无穷无尽的轮回之中。人为万物之灵长,是一切万物万象的法人代表。人脚踩大地,头顶青天,依赖天地生存。如果想生存的更好,必须洞察天地万物,发现、掌握并驾驭天地自然的规律,以谋求与天地自然保持高度的一致和契合。借用庄子的话解释天人合一,就叫做“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借用老子的话解释天人合一,就叫做“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借用孔子的话说叫做“三才者天地人。吾道一以贯之” 。老子和孔子的话里都蕴藏着天人合一的道理。只有秉持天人合一思想,人类的一切行为和发明创造才不会叛经离道,背道而驰,与天地自然保持和谐之状态,以实现相融共生。进而达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效果。否则,人类的行为和发明创造一旦违背了自然规律,必然遭到天地自然的报应和惩罚。这里所说的报应指的是回报和感应,也可以把它解释为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灭过的文明,当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都相继没落之后,中华文明还能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这不能不说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中华文明永续不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秉持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始终保持与天地自然和谐相处。其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就是天地人三个字。在21世纪的今天,在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日之中国,中华传统文化备受关注和推崇,“天地人”已经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材第一课的内容,被编排在了汉语拼音之前。紧接着,五行金木水火土则被编排为第二课的内容。这是文化自信背景下传统文化回归的一些信号。

二、天人合一思想的由来

首先,天人合一思想包括天地人三要素,其来源于《易经》思想。《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依据史书记载,《易经》从产生到成熟,经历了人更三圣,世立三古的过程。从伏羲画卦到文王演卦到孔子释卦,历时上古中古和下古,跨度近四千五百年。再后来历朝历代都会有易学爱好者不断研究和诠释《易经》,不断补充和丰富其思想和内容。《易经》深刻塑造了中华文明的方方面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从学术角度概括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和人文。《周易》的乾坤两卦的后面附有两句卦辞,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一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贲卦·彖传》有这样一句话:“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由此可见:“天地人”是《易经》的概念,是《易经》的主要内容,也是《易经》的核心思想。

其次,天地人在《易经》的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表述。如天地人有时会被表述成乾坤,有时会被表述为时和位,有时会被表述为宇宙,有时又会被表述为天人合一,当然最生活化的表述是六合同春。想要读懂《易经》的核心思想,要深度地理解中华文化,必须先读懂汉字,在汉字上下一番功夫。因为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最有价值的东西全部都被汉字记录下来,并且是以文言文的方式记录下来的。读不懂汉字就读不懂文言文,读不懂文言文就不可能理解深度的中华传统文化。

在汉字里,乾坤、宇宙、天空、时位和六合同春都是同义词,里面都蕴藏着天地人的意思。人在天地间,同属于自然之子,与天地是一个整体。《易经》术语说天为乾,对应男性,于家庭中是父亲的角色;地为坤,对应女性,于家庭中是母亲的角色。民间老话说:一个孩子如果天不怕地不怕基本上就没有指望了。这里的天和地指的是孩子的爸爸和妈妈。离开了天地,人无法生存;离开了人,不晓得谈天地还有什么意思。于是在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里是这样解释宇宙的: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为宙。宇同域,是空间地域的意思;宙是时间的意思。四方上下也叫六合,是空间观念;春是四季之首,是美好时间的象征。六合同春其实就是人们希望自己所处的时间和空间是最有利的。所以六合同春表达的是天地人圆满契合的意思。传统文化里还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说。在这句话里,天就是时间的代名词,地就是空间的代名词。人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其角色、身份和地位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角色、身份和地位赋予人不一样的责权利和不一样的表现,从内到外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用一句话概括就叫做“时位之移人也”。这里的时位就是时间和空间的意思,也就是天地的意思。“移”同“易”,是调整和改变的意思。人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对应着某种社会地位和角色扮演,应该有不一样的作用和表现。于是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人们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扮演作出必要的调整和改变是必须的。于是,我们发现:乾=天=宙=时=春=时间概念,坤=地=宇=位=六合=空间概念。从时间概念里拿出来一个“天”字,从空间观念里拿出来一个“空”字,组合在一起就成了“天空”。于是,我们把上面这段演绎归纳总结为:乾坤=天地=宇宙=时空=六合同春=天空。于是,我们就明白了:哦,原来“周易”是圆道周流、循环往复的变化的意思,跟周文王和周朝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于是,我们就能够理解老子玄之又玄的有和无乃是众妙之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

最后,天不变道亦不变。天底下只有同一个道,只是东西方表述不一样罢了。古希腊辩证法的奠基人赫拉克利特的那句“人不可以两次踏入同一条河”其实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另一种解释。他从西方的思维证明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正确性。如果把赫拉克利特所说的“人”看作是生命个体,把河看作是某条河流的话,那么当一个人第二次过河的时候,过口——地没有变,可天时已经变得回不到从前了,即便是第二天的同一时刻过河也不例外;河水也不再是第一次过河时的那些河水了;人身体的细胞产生了新陈代谢,夸张地说人的身体也不再是第一次过河时的身体了。如果把这句话里的“人”看作是生命群体,把这条河看作是历史长河,用一根数轴表示,那么在历史的天空中,每一个生命的诞生就好比是这根数轴上多了一个点。这个生命诞生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地域里。人的生命的原点与时空是有机契合在一起的,不可以分离。由于生命的诞生具有单向性和唯一性,且被定格在某个时空区间里,从天(时间)地(空间)人三者来看,哪来的第二次过生命之河。即便存在着转世灵童,其转世的生命已经与第一次生命相差了一个时空的轮回,何来的第二次过生命之河。

三、学懂天人合一有什么用    

《易经》是关于宇宙自然的象征哲学,是中国古人为了谋求更好地生活与发展,对太阳、月亮和地球等万物万象通过几百年上千年的观察才发现的通天大道。“易”字从日从月即是最好的证明。哲学最大的作用就是指导人们生产生活,谋求更大生存和发展,世世代代过幸福美好的生活。

孔子释易把易道诠释为三才天地人,并秉持“吾道一以贯之”的思想示范给他的弟子和天下的人们。老子把易道诠释叫做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在天地人之上多出了一个道字。并进而阐述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易经》里,三是阳性,四是阴性。他们俩人一阳一阴,一显一隐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一个隐形太极,就叫做儒道相济。这种太极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并将永续,直到永远。其易道思想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DNA血液里,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于是,你会发现,中国人都在使用易经思想,只是他们说不清楚而已。依照某些书里的解释就叫做——易经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一门学问。

天地人三才合一简称天人合一,它的思想是指引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的指南,24节气就是中国古人对天人合一思想的最好的诠释和运用,它与日月永光,它永远不会过时。天地人无处不在,如成语不一不二、不三不四、天三第四、七上八下、九五之尊、阴盛阳衰、阴差阳错、否极泰来、扭转乾坤、与时俱进等等等等都源自《易经》,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被中国人随时挂在嘴上。以后这些成语会消失在历史的天空里吗?不会的,永远都不会消失。经典怎么会消失呢!

《论语》开篇把孔子的话放在最前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对天地人的运用。孔子告诉他的弟子说:“要把学过的知识随时随地地运用到生活之中,你会发现十分管用,你会非常高兴。”这句话里的“时”就是天地,“学、习和悦”是人的行为。在司马迁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记录有孔子问礼老子时老子对孔子说的那段话“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也是对天地人的一个运用。一个“时” 字,言有尽而意无穷,表达非常到位。用今天的大白话说就是:有德行,想成就大事的人,时机合适就出来表现一下,做点事情,时机对自己不利,就夹着尾巴做人。直到今天,中国老百姓随时把“背时”一词挂在嘴上,只是不知道这是天地人合一的一个简缩,只是不知道这是易经概念。其要表达的意思是:当一个人天时和地利都不具足的时候,做事非常不顺利。不仅不顺利,而且往往会伴随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每个人都想都想命运亨通,都想过幸福生活,可是往往事与愿违。为什么?源于一个“性”字,“性”字里就包含有天性地性和人性在里头。孟子讲“人之初性本善”说的是人性中天性善良;《三字经》讲“性相近习相远”说的是人受到后天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善良的天性会被染污,附带来一些不良的习性;荀子则强调“人之初性本恶”,说的是人呱呱坠地后,需要占有一个家庭,需要依赖食物等生活资料,于是就附带有自私的禀性。于是中华《经典》解释说:幸福与不幸,一切都是自作自受,自己做自己承担相应的后果。相由心生,命由心造。一切都是心性使然,都是起心动念的结果。其思维逻辑是:心决定性叫心性,性决定命叫性命,命决定运叫命运,运决定气叫运气,气决定色叫气色,色决定相叫色相。这里的“色”指的是一个人的气色和精神状态,“相”指的是一个人或一个家庭,乃至一个企业和单位当下的状况。无论吉凶祸福,无论好坏善恶,都叫做“相”。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性格决定命运!

上世纪九十年代唱响了一首歌——《爱拼才会赢》,直到今天仍然流行,因为它唱出了一个命运的真理。里面有一句话十分引起人们的共鸣“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三分为先天部分,先天部分含有天地人三要素。七分是后天部分,后天部分里也有天地人三要素。先天里的三要素具体说来就是:出生的时辰,也叫八字,是年月日时对应的四组天干地支的排列组合,叫做天时;生命诞生一定要落地在某个国家,某座城市、某个村庄或某个封闭的小山村的某个家庭里,这叫做地利。接着是人——爸爸妈妈是谁。说它是先天部分是因为稚嫩的生命无法选择这一部分的天地人。但先天部分的天地人要素对一个人一生的生存、生活和生命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后天部分的七分靠打拼里也存在着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不过这部分的天地人是可以选择的,是一个变数,所以把它叫做后天部分。

读经明理。明白了这些道理,有了这样的思想指引,人们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很少有烦恼和困惑的。人们可以依据八卦定位的原理找准自己的定位,尽人事听天命,谋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民间老话“话有三不说”,也是对天地人思想的运用。某人想要成就谋事,必须时时刻刻对天地人做出明智而正确的选择。选择什么时间说,在哪里说,对什么人说是不能含糊的。通俗地说就是:时机不对不说,场合不对不说,对象不对不说。时机就是天,场合就是地,对象就是人。离开了天地人,哪里还能办得好事情。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孔子对学生的教诲。要求学生当下明白道理以后,就可以完全抛弃过去的种种错误的认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作出脱胎换骨的改变。《了凡四训》里“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是对“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另一种表达 。在短短的七个字的一句话里,“朝”和“夕”是时的概念,闻道一定是在某个地方,夕死则是自我对闻道做出的回应与选择。夕同昔,在《易经》的思想里有同音同源现象。即读音相同的汉字,其本意会相同或相近。也就是六书中的假借和转注,现代汉语里把它叫做通假字。另外,太极思想秉持万物负阴而抱阳,秉持阳极阴生,阴极阳潜,首尾相连的观念。故夕与朝不是同一天,朝是今朝,夕是昨夕,朝是现在,夕是过去。

总而言之,天人合一的思想源于《易经》。天人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背后有道法自然原理支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内在的生存理念。天地人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罢了。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中华经典强调经世致用,倡导修己安人,主张持经达变,以道驭术。所以蒙以养正、读点经典、启蒙心智和学以致用是每个中国人的必修课。

人们都说世事无常,吉凶难料,谁也不知道不幸和明天哪一个先来。但只要能读懂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只要能读懂汉字和悦读中华文言文经典,你会由衷地感慨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80%的天灾基本上都是人祸。这些人祸的发生,源于自我的某种选择没有与天地契合相关。之所以有这样的选择,基于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解读,或者说个体生命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这些人已经背离了天人合一思想,叛经离道,与道渐行渐远,一切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对此自己必须100%承担相应的后果。除了自作自受者本人,没有人能够替他们承担后果,也没有必要为他承担后果。

中华文言文经典劝导世人说:自作孽,不可活。板凳上的屁是自己做出来的。做人做事不懂规则,不取方道,对天地自然毫无敬畏之心。不以为然,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必然要遭遇大自然的惩罚。接着,中华文言文经典又说:命由心造。大家都想命好,可是却看不懂命字里的那个“口”字的意思。口有两个功能,一个管说话,一个管吃东西。吃的不对,病从口入;说的不对,祸从口出。若想自己命好,管住自己的嘴就是了。再则,“命”字的下面是一个“叩”字,它告诉人们说只要愿意低下高贵的头颅,心怀感恩和敬畏,命的好了。在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每个人都会遇上一次次选择,每一种选择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笔者把它叫做命。这些都是自己起心动念和思想观念的结果。福自我求。因为所以科学道理,因为存在着前因和后果的天道轮回关系,所以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只能靠自己。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人不为(维)己,天诛地灭。人不顺应天地自然,做好自己,会遭遇大自然的惩罚,不得好死,或者叫做遭天谴。只要敬天法地做好自己,在自己和自然的护佑下,人们永远不会遭遇不好的事情。孔子“吾道一以贯之”的效果是“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人道行为永远按照天道地道行事,不做伤天害理和坑蒙拐骗的事情,合情合理合法地赚取自己的利益,有了财力物力和能力,多做公益,多做善事。积善成德,厚德载物,德荫子孙,绵延不绝。

 最后《易经》昭告世人说:勘破玄机能够把握人生,驾驭规律可以改变命运。致虚极,守静笃。人的眼睛有两个功能,一个向外看,看见五色,令人目盲;一个向内观,认识了一个未知的自己,发现自己跟圣贤是一样的性德。

最后,笔者送诸位一个改变命运的根本方法——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明白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理,践行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尽可能地约束自己自私的禀性,改变自己不良的习性,保留自我善良的天性。这是一个人一生幸福的基础和保障。

                        徐康祖  

                2020.10.19  于蒙化养心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