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见长安

 江北大汉 2020-10-22
一天,晋元帝问晋明帝:“你看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显然可知。”元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奇。第二天,召集群臣宴饮,就把晋明帝这个意思告诉大家,并且再重问他一遍,不料晋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惊愕失色,问他:“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现在抬起头就能看见太阳,可是看不见长安。”
这则故事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夙慧》中。当晋元帝询问晋明帝这些问题的时候,晋明帝还只有几岁。晋明帝的回答是不是非常特别?恐怕我们只能说有一点点——他的这些回答假如搁在一般人身上,大概人们只会一笑了之,不以为然,更多的可能是将它们当做“童言稚语”乃至“胡言乱语”。但因为晋明帝的身份太不普通了,所以,人们——尤其是晋元帝们更有可能,或者说是更愿意把它们当做“夙慧”——早慧的象征。
拿长安与太阳进行比较,假如是在今天,相信绝大多数像当年晋明帝那么大的孩子都有可能知道正确答案。但是,回答因为“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所以就怎么怎么的,可能就不是很多了。这样的回答不是很多,那么,这孩子就是天才了?当然不是,至多也就是相当善于想象和联想而已。而如果说这孩子兴许疯了,也不是没有道理:太阳是一团火球,其温度之高,即便是我们呆在远远的地球上,有时候也会有所感受。因此,那里面能呆人吗?不能呆人,那么,人从那边来,从何谈起?这样说,不是犯傻是什么?
但是,在晋元帝的眼里可不是这样。为什么?因为这可是他的儿子,还是未来的皇位的继承人,因此,他更愿意从这回答非比寻常,是智慧的象征去思考,从能够这样回答的人一定是未来皇位最佳的继承人的角度来思考。所以,他第二天兴奋地即召集臣子们宴饮,希望晋明帝能够将这问题再回答一遍,让他的大臣们亲耳听一听,也让自己小小地得意一把。不曾料想,晋明帝再次回答的时候,竟然跟第一次不一样了;而他这次回答在我们看来,同样不值得大惊小怪——纯乎充满了童稚,有几分天真,也有几分可爱。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思维方式与成年人是不一样的。或者说,他们对于这世界上的很多事物尚未建立基本的概念,对于其内部的运行规律更是一无所知。在这样的背景下,你问他们这个那个问题,他们只能是跟着感觉走。而跟着感觉走,可能就会出现类似于晋明帝的那种情况:看似早慧,其实天真或无知。这一点,对于晋元帝来适用,对于晋元帝之外的很多人,包括一般做爸爸妈妈的同样适用。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由于没有晋元帝们那么多鬼心眼,所以,在看待这些问题的时候,应该能够更加客观一些,理性一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