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盲开 !国产SUV还能这么diao,谁造? | 关注

 AutoLab 2020-10-23


✎征稿邮箱:liujing@autolab.cn

有没有想过,我们所说的汽车“安全”,究竟是指什么?强悍的车身在受到碰撞时也能安然无恙?座椅四周布满安全气囊,在危急关头拯救你的生命?拜托,现在已经是汽车智能化的时代了,你对“安全”的概念不会还停留在十几年前吧!

 ▍超级马次奥

如果你问吉利这个问题,它会告诉你:汽车真正的“安全”,从我们坐进车内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这就是传说中的“安全感”。

驾驶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是形形色色的,它可以是驾驶者疏忽、驾驶环境突变抑或是驾驶者操作不当引起的。基于对此的研究和了解,吉利提出“安全识别圈”的概念,从安全感,到辅助驾驶系统、信息辅助及安全警示,再到主动避祸安全及被动碰撞安全五个层次,为即将上市的博越打造了一整套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体系。


吉利历来重视汽车的安全性,还记得吉利首款SUV车型GX7吗?2012年,该车以50.3的高分获得超五星评价,是当时自主品牌在C-NCAP测试中获得的历史最高成绩,成为第一个自主“超五星”车型。4年时间过去了,收购了沃尔沃的吉利在汽车安全性方面,显然有了更具前瞻性的视野。

沃尔沃品牌诞生80多年来,始终以“零伤亡”为目标,不断推进安全技术的革新。从过去的被动设备,到后来的车身框架,再到现在的整体防御式安全体系,沃尔沃走在所有车企的前面。它在全世界各地的研究中心投入大量经费进行安全技术的研发,令沃尔沃成为业界公认的、以“安全”为灵魂的品牌。


吉利在与“志同道合”的沃尔沃品牌联姻之后,更助推了吉利在这方面的研发。于是,吉利基于全新的“安全识别圈”理念,在即将上市的博越SUV身上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安全配置投入。 


吉利博越的中控台设计利用倾斜角和副仪表盘的提升,让操作键能够“一手可及”,在驾驶过程中,所有功能都在驾驶员视线范围之内。而驾驶外行为,则由点按式操作“进化”为语音控制,全面进入“人机对话”时代。解放双手,才能令驾驶者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路况和驾驶操作,行车更安全。

除此以外,吉利在对博越进行造型设计时,为驾驶者充分考虑了良好的视野布局,并运用了双通道Topmount技术和LVC阀系令车身稳定性更佳。这就是吉利博越的安全感所在。

吉利博越全系标配同级车鲜有的ESP系统与电子手刹EPB,以及EPS电动助力转向,为驾驶员提供辅助驾驶安全保障。


另外,在信息辅助及安全警示方面,吉利博越可谓是深得沃尔沃“真传”:360°随动3D全景影像系统、泊车周界雷达监测、探测距离大于70m的LDW主动偏航警示系统、最大探测距离达到160m的ACC自适应巡航以及距离碰撞时间2.5秒就会发出警报的FCW前方碰撞预警……在笔者看来,这些技术多多少少和沃尔沃有关!

特别要提的是360°随动3D全景影像系统和下文将提及的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可以帮助驾驶员在城市中放心穿行,操纵轻而易举。放眼其他国内自主品牌,很难拥有如此完备的警示系统。即使是合资品牌,部分功能也只有在高配车型才能见到。

主动避祸安全系统,顾名思义,是在危害来临之前,车辆为驾乘者提前作出应对措施,避免车身及驾乘者因碰撞遭受危害。

沃尔沃对于未来汽车安全有一个宏伟愿景,那就是“到2020年,没有人应该在交通事故中离我们而去。”沃尔沃为此开发了一系列减少事故发生概率的主动避祸安全系统,成为实现这个伟大愿景的关键。

在吉利博越身上,我们看到了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HHA应急全力制动系统,CDP驻车制动减速控制以及RMI主动防侧翻系统。这些功能的共同作用,确保吉利博越的驾驶员在任何行驶状态下的行车安全,大大减小碰撞发生的概率,并在“危难时刻”维持车身良好的稳定性。

如果实在不够幸运,碰撞已然发生,吉利博越还拥有一套包括预紧式限力安全带、防鞭打座、逃生拉手以及基于车联网的安全救援保障在内的被动碰撞安全配置,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少。

 

和沃尔沃一样,吉利从没有停止对于智能安全技术的测试。50多次实车碰撞试验,80多次模拟实车的滑台试验和200多次安全零部件试验,保证了博越优良的安全系统性能。

说到测试,吉利博越日前在东海博世试验场举办智能安全实车专业测试,在现场通过用实车测试证明了自己智能安全配置的可靠性,有图有真相:


麋鹿测试等动态对比测试中吉利博越远胜德系竞品

 

“盲驾”形式利用360°随动3D全景影像测试连续弯道、停车入库功能


▲ACC智能自适应巡航测试


▲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测试

从人机对话到360°随动3D全景影像系统再到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吉利博越借鉴沃尔沃领先全球的智能安全技术,完美地运用到自主品牌安全性的提升之中。仅凭借这一点,吉利足以成为国内自主品牌在汽车智能化方面的领头羊,甚至能与合资品牌比肩。 

可能很多人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汽车智能化发展速度和成熟度都已经远超消费者所能“理解”的程度。阿尔发狗打败李世石历史棋局仿佛还在眼前,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发布智能汽车,把汽车的未来畅想得天花乱坠。

与此同时,传统车企正纷纷转型,将各种智能科技引入传统车型中,亦或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寻找新的生机,为的就是守住中国汽车市场这片沃土。 

在这个时刻,吉利与沃尔沃的联姻,就是它向汽车智能化时代作出的最合时宜的宣告。


曾有人认为,沃尔沃作为一个高端品牌归入吉利麾下,是其品牌走下坡路的开始。然而事实是,近年来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影响力不降反升:吉利已在瑞典哥德堡设立了欧洲研发中心,整合旗下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的资源,打造新一代中级车模块化架构及相关部件,以满足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未来的市场需求;沃尔沃汽车成都工厂生产的豪华轿车——S60 Inscription也已经在去年下线出口美国。

同样地,吉利在沃尔沃的“反哺”下,也增强了品牌力。一方面,沃尔沃拥有领先于全球车企的智能互联技术,对于吉利来说,想要率先抢占汽车智能化这片市场,拥有沃尔沃的技术支持是一种绝对的优势。另一方面,沃尔沃注重汽车安全的传统,帮助博越进一步提升了整车安全技术的可靠性与先进性,并拥有了与更高端的合资品牌一较高下的实力。更重要的是,这可以让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品牌安全性更有信心。

再者,沃尔沃在吉利这个强大的国产品牌的拥护下,可以将世界级的智能化科技更好地运用到国产品牌中,以更接近国人审美,更利于消费者接受的形式在中国落地。


吉利博越定位为“智能精品互联SUV”,它的诞生,将是国内主品牌在汽车智能安全方面跨出的一大步,这其中自然离不开沃尔沃对其的技术支持。

除了上文提到的智能安全技术,它还将汽车智能化科技运用于为驾乘者提供更好体验之中。

吉利的转型是为了抓住中国未来市场。目前,它已经在智能互联技术上领先于其他同级品牌,而更高的性价比也更利于扩大年轻市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