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箍在孩子头顶的魔咒——高效完成作业

 外面都有啥 2020-10-23

        几乎每一个家长都有的一个焦虑点:孩子无法高效完成作业。这是个焦虑来自什么地方呢,来自于,每天孩子都有大量的家庭作业,要是再加上各种校外班,那么孩子如果无法高效完成作业的话,就会严重的与各种因素冲突,比如休息,比如无法进行其它训练。再者,学校考试的题量越来越大,要是不高效的完成每一个题的话,那么考试可能连题都做不完,拿到成绩当然就会是焦虑的源头了。

        那么好吧,咱来细想这个事情,它会不会是一个细思极恐的想法:那就是咱的孩子能够高效的完成作业,考试的时候,达到了一看题就能够快速的得到正确的结论的程度,是不是就完美了呢?

        现在的不少学校的高三学生在最后能够达到的做题速度与得到正确答案的速度都远超我的想像。比如传说中的衡水中学和那个高考工厂好像叫什么棉纺厂学校。他们大多在高一就完成了所有的课程,用两年时间,或者再多复读一年,用三年时间来刷题,刷到的境界就是:一眼就可以得到答案的程度。

        那好,这些年,这些学校高考的成绩让人眼羡得很,各种各样的高考状元进入了各大高校,然后呢,然后,这些学生就消失在人们的眼前了。

        全世界每一年都有那么多的创新,都有那么多的牛人出现,有谁听说,这些人以前是什么高考状元的,或者是这些牛顶天的高考工厂生产出来的学生取得的?

        咱立国也有这么些年了,就算开始耽误了一些时间,从82年到现在也有快四十年了,全世界响当当的大奖,菲尔兹奖、图灵奖、诺奖,有听过以前的学霸得到的吗,当然了,82年开始的学生,无论是不是以前的学霸都是没有得到过的。因为,咱国家只有一个关于自然科学的医学奖是在70年代取得的成果。那不是科班教育的结果。

        一个人,如果一直处于高效的完成工作的状态,或者是学生高效完成作业的状态,或者要训练得更高效的完成任何工作,只能够说明一件事情:这个工作是有确定结果的,或者讲,已经明确了完成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在这个基础之上,只要按照流程去训练,花的时间越多,做得越多,当然就可以更加的高效。

        人的脑袋是非常聪明的,做任何事情多了,它自然而然就越来越快。可是,问题就在这里,人的时间是限的,你做一个事情,越高效,说明你在这个事情上面花的训练时间就越久,从而把这些时间用在其它事情上面的就越少。比如,你就是能够背完1000以内的任何数的乘法表,能够很快的完成任何1000以内的乘法;或者能够背诵语文书上的每一篇课文;或者能够快速的解决任何的课后习题……。

        那么当你高考完,停下你需要得到标准答案的那一刻起,想一想,你去大学做什么呢,是接着刷题吗,大学毕业之后呢,去找一份标准流程的工作吗,剩下的人生就按照与其他人一样的流程走完吗。

        我听到的答案是:任何标准化的工作,或者说有确定答案的工作,将来不会是人做的,都会交给机器。当然,现在很多人都在完成着机器完成的工作,自己也感觉还不错。连高速发个卡现在也是有人的……。

        在不久的将来,人肉构成的脑袋,只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做机器做不了的事情:创新。

        创新当然就没有标准的流程与答案,从来不进行这样训练的人,他能够胜任吗,一个大规模生产标准化,高效完成作业的学生的学校,这些学生将来能够成为创新的人才吗。

        这些天,我在准备教师资格考试,明明白白写着教学的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引导,不是强灌。

        少给学生弄那么多成天刷到晚的标准流程化的题来刷,把时间还给他们,用这些时间来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通过思考自己得出自己的答案,哪怕这些答案是标准答案,也希望是他们通过自己思考得到的,而不是强填的。

        引导孩子们成为了一个主动学习的终身学习者,让高效的想法远离孩子的头顶,可能是目前很需要家长和老师深思的事情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