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卖炭翁》你不知道的事:一场兵变,雄心勃勃的英主沦为守财奴

 思明居士 2020-10-23
《卖炭翁》你不知道的事:一场兵变,雄心勃勃的英主沦为守财奴

在寒冬腊月的季节,一场大雪过后,长安城里来了位衣着单薄的老翁,后面跟着一辆牛车,牛车上满满当当地装着他刚刚在南山烧出的木炭,足足有一千斤。

尽管这天出了大太阳,而且接近了正午时分,但是下雪不冷融雪冷,这老翁因为身上只穿着单衣被冻得满脸通红,瑟瑟发抖。但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天这么冷,这车木炭可以卖个好价钱了吧。

忽然,前面来了一群为皇宫采办用品的“宫使”,也就是宫里的太监。他们得意忘形的骑着高头大马,手里拿着文书,说奉了皇帝的命令,硬是强拉着牛车朝皇宫走去。最后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价钱。

老翁辛辛苦苦烧来的一车炭就这样被这些太监用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抢走!

白居易亲眼目睹了这一幕,愤笔写下这首《卖炭翁》,抒发当时人们对于“宫市”制度的痛恨。其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也成为千古名句。

所谓的宫市就是给皇宫采买所需的物品。当时宦官专权,横行无忌,经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市和西市,打着皇帝的旗号以低价强买货物,甚至不给分文,有时候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上就是公开抢劫。

在当时,像卖炭翁这样遭受宫中太监的盘剥的不止一个人,很多人对此都深恶痛绝,无不心中咒骂。可能有人会问,宦官打着皇帝的旗号强买强卖,不怕皇帝知道吗?皇帝富有四海,为什么不惜名声连这点钱都贪呢?

令人惊讶的是,太监敢这样做就是背后有皇帝的默许甚至是鼓励,为的就是多捞钱,而这仅是捞钱的手段之一。更令人惊讶的是皇帝疯狂地捞钱不是为了自己的享乐和挥霍!这背后有更深的玄机。

有句话说,你终将成为你曾经讨厌的人,这句话套在这位守财奴皇帝身上一点也不为过。

《卖炭翁》你不知道的事:一场兵变,雄心勃勃的英主沦为守财奴

公元780年,三十八岁的李适(音括)登上帝位,成为大唐第九位皇帝,后世称之为唐德宗。

此时的他正值年富力强之时,早年在安史之乱中久经战火的洗礼和考验,更显得成熟和老练。他的祖父肃宗保住了大唐的江山国祚,父亲代宗则完成了平叛并初步恢复了稳定,因此,当时的人们更盼望着他能够将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实现大唐的复兴。

而他内心也渴望能够削平藩镇,加强中央集权,重现大唐往日盛世的荣光。因此上台后就立即展开了一系列的变革。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皇室一系列奢侈的消费,崇尚节俭。在即位后的一个月之内下了至少七道圣旨,禁止了一系列的进贡。这些贡品五花八门,有东北的鹰鹞、山南的琵琶、江南的柑橘、各地的奴婢、各类奇珍异兽等等,因为他深知,他得到贡品一分,官员们就会从民间压榨三分四分甚至五分。此外,他还削减宫廷的各项开支,裁撤戏剧机构,将戏子宫女解散回家,就连皇宫里的几十只大象也送归了山林。

同时,对于当时逐渐有掌握大权趋势的宦官他也大力打压,毫不手软。有一次,宦官邵光超借着去淮西出差的机会,收取了当时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的七百匹绸缎。德宗发现后,重责邵光超六十大杖并发配边疆充军。从此以后,宦官再也不敢胡作非为。

国库日渐充盈,百姓生活日渐好转,中央政府的实力和控制力也大大加强,如果按照这种趋势走下去,荡平藩镇,加强中央集权,再造大唐盛世不会是空想,但是过于心急的唐德宗却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削藩。

这个决定让德宗后悔一生。

安史之乱虽然平息,但是各地藩镇却在动乱中崛起,把中央政府的政令视为耳旁风,尤其是河北成德、魏博、缁青和卢龙四大藩镇,更是心头大患,德宗决定首先从这四家下手。

建中二年成德节度使去世,按照前代皇帝的惯例,对于这些地位显赫的节度使必须给予安抚,默认他们的世袭权力,当老节度使死去,朝廷就任命他指定的接班人担任新节度使。

这一次,德宗采取了强硬的态度,拒绝任命。

藩镇怒了,他们联合起来向朝廷宣战,为了应付藩镇的叛乱,德宗不仅动用了朝廷控制的神策军,还包括周边数个藩镇的军队。

起初,皇帝的部队占了先机,几乎降服了叛乱的藩镇。然而皇帝错估了形式,没能及时收手导致战争变得旷日持久,但是打仗是需要钱的,神策军需要军费,藩镇的武装等着补贴,而府库的储备难以长时间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

如果德宗能够等几年,等朝廷的府库更加充盈,也许削藩的过程将更加顺利。为了多支撑些时间,德宗采取了各种办法包括开征货柜税、粮食贸易税、间架税等筹措军费,这无异于杀鸡取卵。

德宗强硬的态度让本来与中央政府联合的幽州节度使担心了,他害怕皇帝得胜后会对他鸟尽弓藏,于是掉头反对中央政府,加入了叛乱的一方。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也反了,淮西的叛变彻底中断了中央政府的江南粮道。

德宗命令龙武大将军哥舒曜率军前往淮西镇压李希烈的叛乱,不料吃了败仗退守襄阳,遭到李希烈猛烈的围攻,于是皇帝命令位于长安西面的泾原节度使率领泾原的军队前往襄阳救援,没想到,这一决定让德宗彻底陷入人生的低谷。

《卖炭翁》你不知道的事:一场兵变,雄心勃勃的英主沦为守财奴

本来按照当时的制度,皇帝手中兵马不足要调动藩镇的军队打仗必须给予丰厚的补偿。如果藩镇只在自己的统治区内调动军队,那么军费就由藩镇负担,如果藩镇的军队接受了皇帝的命令,离开藩镇那一天起,皇帝必须支付给藩镇一笔丰厚的军费补贴,叫做“出界粮”。

第二天,泾原军队离开京城,到了距离长安不远东面不远的浐水,一路上士兵们心理满满地装着对丰厚赏赐的憧憬,然而,令饥肠辘辘的士兵感到不满的是,中央政府派来的慰问官员除了提供粗茶淡饭外一文钱都没有拿出来。

士兵们大失所望,感觉被皇帝欺骗了。而且军中散布着各种谣言:长安城中有数不尽的金银珠宝,皇帝一个人享受着荣华富贵,却置士兵的生死不顾。于是他们罢工不动了。

听到这个消息,唐德宗大惊失色,因为所有的军队都被派出去平叛了,长安此时无兵可守!

他赶紧下令安抚,派人前往犒劳每个士兵两匹帛,然而士兵更加愤怒了:皇帝如此吝啬,不仅不值得替他卖命,还应该把他推翻,换一个大方的。

乱兵攻入长安,皇帝匆忙调动身边的禁卫军神策营进行抵抗,让他沮丧的是,禁卫军放弃了抵抗——他们也不愿意为皇帝卖命。

德宗只好带着太子、王妃、公主一百多人,在右龙武军使令狐建的四百弓箭手保护下出京逃难。最后皇帝在奉天(今陕西乾县)这座小城被叛军围困不得动弹。

皇帝此时孤立无援,叛军却控制了京城的局势,他们废除了货柜税、间架税得到长安百姓的热烈欢迎,还拥立了新的皇帝。

冬天到了,德宗身边的士兵缺衣少食向皇帝请求发一些御寒的衣物,德宗却拿不出来,只能把亲王腰带上的金饰拿下来卖掉,再给士兵补贴。不得已的情况下,德宗发出了著名的罪己诏,痛斥自己长在深宫,“不知稼之艰难,不恤征戍之劳苦”,将整个国家带入了灾难之中。“天谴于上而朕不寤,人怨于下而朕不知”。把自己贬低得一文不值。

《卖炭翁》你不知道的事:一场兵变,雄心勃勃的英主沦为守财奴

这一刻,高高在上的皇帝丧失了所有的威严。

围困数月后,德宗才找到机会逃亡汉中,在那待了几个月后,叛乱终于被平息,他得以回到物是人非的长安。

但是,回到长安后,德宗彻底变了,他的变化让人心碎。

在这之前,他雄心勃勃、励精图治,试图恢复大唐昔日的荣耀,他提倡节俭,罢黜专权的宦官,摒弃不正规的税收,试图建起健康的财政,并借此收回地方藩镇的权力。

可是叛乱之后,德宗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感慨着所有的人都背叛了他,他曾经试图信任大臣,却发现在关键时刻都离他而去,他曾经试图清除宦官,却发现落难时只有少数几个宦官紧紧相随,他曾经试图让府库充盈,可在逃难时给士兵买衣服的钱都没有。

他不再信任身边的大臣,认为只有宦官最忠诚可靠,并且把手里唯一的军队神策军的指挥权给了宦官,让他们指挥。

他再也不指望正规的税收,变得贪婪无比,四处找钱,当时能够打动皇帝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进贡更多的钱。

他不再怜悯大唐的百姓,敞开大门接受各地藩镇的贡献,任由节度使打着皇帝的旗号从民间盘剥比这贡献多几倍的财富,他只知道给节度使们给他带来了多少钱。

在叛乱中,德宗得到的最大教训就是如果没有钱,那就什么都做不成。于是他变成了一个可怜的守财奴。而且他用后半生去弥补这个错误,不管什么正规不正规手段,只要能给他带来金钱就是好的。

为了增加收入,德宗还派宦官作为宫使,以几乎白拿的价格来买东西,向人们索取各种好处,只要这些宦官出动,就会吓得街上的商户纷纷关门逃走,这就出现了开头白居易亲眼所见的一幕。

但是谁也想不到的是,这个吝啬贪财的皇帝积攒下了庞大的家底,到了他孙子唐宪宗时,宪宗利用这些财产完成了一次中兴,将主要的藩镇势力一一降服。历史将掌声送给了宪宗,却忘了德宗的吝啬和抠门,才成就了宪宗的武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