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谭 ▏成都,庙宇之城

 新用户7771xieo 2020-10-23

成都,曾经的庙宇之城

歌曲:我始终在这里(李健)

历史上的成都,地盘虽不太大,却挤满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以及泊来的天主教、基督教等各种建筑物,其大大小小、数量之多简直难以想象。

我们老祖先喜欢修庙子,各种庙子都有,只要觉得哪个值得尊重,就给修个庙子供奉起来,就成了神明。

像释迦牟尼、老子、孔夫子这些儒释道的先圣就不用说了,庙宇当然是遍天下的。

还有像张飞、关云长、诸葛孔明这样的、被一部小说传遍天下的网红名人,自然会拥有大量的粉丝,也就有了张飞庙、关帝庙,武侯祠这样的道场,一步跻身神灵的行列。

说来也有趣,民间在供奉这些神灵时,还根据他们的第一份工作给分了类,比如张飞参加革命前是杀猪的,就成了屠宰业的祖师爷;刘备待业时卖过鞋,就是制鞋行业的老大。关云长虽没把持一个行道,但江湖地位显然比哥哥弟弟要高的多,成了阴间帝王,庙子也被冠名为关帝庙。可见人还是需要讲点讲义气的。

除了关帝庙,祭祀关二爷的还有其它名称的庙子。

像成都的衣冠庙,也是归关二爷所有的。那年关羽败走麦城,死后,未能寻回尸首,只得用其战袍为他建起衣冠庙,以方便祭祀。

张飞在阆中被部下弄死后,谥号桓侯。于是成都就有了桓侯巷。在桓侯巷的东南处有个冢,旁边立有一个石碑,上书“汉张夫子衣冠墓”,这就是成都市区里的张飞墓了。

说起来也是悲催,这蜀国的诸葛军师以及“桃园三兄弟”,好容易捣腾出一个能够鼎立三国的摊位,却最终都无缘死在成都,哪怕事二绕以内的大成都。

庙子有大有小,香火的热闹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总归都是可以寄放情绪、寄放思想的地方。

烧香的人也是各种各样、各种目的的。有的真的是出于信仰,讲究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而有的却是干了坏事之后的心虚不踏实,也要选择去寺庙燃柱香、望功德箱里面丢点银子,以此来平衡心态,这种人往往出手还特别大方。

当然还有这两种以外的,属于“信则有不信则无”的那种人(这类是最多的),信不信完全根据需要来,比如生病,又比如屋头有高考娃娃,这时才会想到要去庙子打一头。

反正我是晓得成都好多人都去过绵阳的七曲山大庙,干啥子?娃娃考大学汕!(去过的个人一定要在文章后面给平叔点个赞,哈哈!)

遇到这个时候,再困难也不会去找警察叔叔,也不得去找组织上,因为人这个时候所需要的精神抚慰,他们是提供不了的。

所以我说,庙子就是一些人用来寄放思想意识的地方。

终于有一天,为了统一思想意识,就捣毁了大批的庙子,这叫破四旧。

破四旧的动作实在是有点大,那年,素有“川西第一禅林”之称的昭觉寺,就被用来做成都的动物园,也真是“敢想敢干”了。

除了理麻建筑物和里面的一尊尊塑像外,还强行让和尚尼姑还俗,这个就有点凶残了。

上世纪末,我曾陪同拉萨的次仁叔叔去峨眉山,在报国寺,我们见到了通孝长老。

通孝长老曾在拉萨哲蚌寺修行十年,他还让人打酥油茶给我们喝。

文革中,他就被强行还俗,不从,就给安排到监狱修行十多年,直到1981年才得以回到峨眉山。

可惜,现在次仁叔叔和通孝长老都西去了。

好在热闹一阵过后,又有了拨乱反正,该恢复的就恢复,那些名气大,有规模的庙宇就得以保留下来,有些破损,上面还拨点银子修缮一下,也就重新光生了。

至于四散的僧人当然就重新聚拢,吟诵佛经道进过古兰经以及阿门的声音又飘荡在城市上空。当然,更多的庙子已经派作它用,或在热火朝天的城市建设中被消失了。

常言道,富庶之地多庙宇,这句话其实是有道理的,想想,如果一个穷乡僻壤连吃的都没有,哪还有什么余粮去供奉神明呢。所以,富饶的成都天生就特别适合修建各种庙子,也就被各色人等的慧眼所相中。

历史上的成都,地盘虽不太大,却挤满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以及泊来的天主教、基督教等各种建筑物,其大大小小、数量之多简直难以想象。

过去的盐市口旁边,曾有个热闹非凡的“中心菜市场”,其实这里早先也是个寺庙,名叫安乐寺。

用来办商场的寺庙还不止安乐寺一家,过去八宝街有个红光商场,这里就是清代修建的“真武宫”。

因真武宫藏有一部珍贵的佛经,为慎安全考虑,还专门安排僧徒守护,所以庙门前的还有一条“守经街”。

从真武宫出来,往北走几步,就到了正府街。

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这里有座叫尧光寺的庙子,十分著名。寺里面有明代铜铁铸的佛像,整个庙宇宏伟壮观,是香火很旺的寺庙。

除尧光寺和真武宫外,这一带还有青龙街的炎帝宫、铁箍井街的龙王庙等。再往北,还有白马寺、娘娘庙……

这里还有一座大家熟知的寺庙——文殊院。文殊院建于隋朝,起初叫信相寺,后遭大火毁灭,至清代又重建,始称文殊院。

位于现在东风路的大慈寺历史还要悠久些,迄今已有1600多年了。而且《西游记》里面的唐僧(玄奘),就是在这里受戒,正式出家为僧的。去西天取经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有一段时间,好多地方都在争道教发源地,直到现在都尚无定论。参与这场争论的有:四川洪雅瓦屋山、安庆龙虎山、四川大邑鹤鸣山、四川青城山、山西北武当山。

写到这里,平叔觉得结果已经有了,基本上可以不用再争了。何况还有个说法,据说道教的创始人老子(太上老君),就是生在成都的青羊宫那个位置的。青羊宫被称为“川西第一道观”。

你别看四川人张口闭口都是“老子老子”的,真不是嘴臭,那是有说法、有来历的,不是哪个都可以随便称老子的。

成都还有个现象,就是喜欢吃牛羊肉,先不说啥子“皇城牛肉”,盛极一时的小关庙羊肉,完全暴露了成都人对羊肉的态度。每到冬至节,连城外周边的简阳、黄甲就是热门关键词了。

与之相伴随的,就是成都还有着众多的清真寺。仅市区里就有皇城清真寺、鼓楼清真寺、土桥清真上寺、土桥清真下寺、凤凰山清真寺。

另外,成都附近郊县还有8座清真寺。

这个龙门阵就要从元朝的一个人摆起走了。

说元朝蒙古人有个叫孛儿只斤·忽必烈的,也就是喊的元世祖。他手底下有个叫赛典赤·赡思丁的,他是个著名的回回政治家,多能干的,就被任命为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啥子是平章政事?有点类似现在的省长,只是他这个省管得有点宽,不仅四川,连陕西都一起管了。

到了元大德八年(1304年),赡思丁的三儿子忽辛又出任四川行省左丞,父子两个带给成都的影响就大了。

那个时候,只要有官员去某地上任,然后那些舅子老俵、同乡同学等一耙啦都跟到屁股按过去了。

其实现在也差不多,那年拆城书记来成都上任,有段时间就安排给街上的栏杆和临街房子刷漆,结果哈尔滨的油漆厂生意好了,成都本土的油漆厂那个反而没得火烤,道理一样。

赡思丁和他三娃在成都几十年间,大量的回回就紧随而来,那段时间,成都皇城一带完全飘扬的是清真味道,成都的东南西北都有回回的聚集地,西北方向还有不少的回回坟。

既然成都那么适合启发思想,洋人自然也要来凑番热闹,来成都修洋庙子,于是平安桥、张家巷的天主教堂,上翔街的圣约翰基督教堂等等也就应运而生了。

四川人天性散眼子,人家传教,有人就巴倒旁边卖吃的,结果把美食弄得比思想的名气还要大,崇庆县的天主堂鸡片就是一例。

摆的有点口水嘀嗒了,就想今天中午的伙食了,我几下把下面摆完,今天的龙门阵就刹搁了。

别看成都有那么多的庙子,最牛的还是表现在城隍庙。

以前,只要有城墙的地方必然会有城隍庙。城隍庙有两个功能,一是护佑城墙壕沟的安全,二是管辖阴间的鬼魂,不让它们出来乱窜,影响城市次序。

一般来说,一座城就一座城隍庙。但成都不一样,要歪些,居然有五座城隍庙。成都很早就是由一府两县治理——成都府、成都县和华阳县。

老成都人过去爱说的“成都到华阳——县(现)过县(现)”,就是出自成都县、华阳县共治一城。

于是成都就有了下东大街北侧的成都府城隍庙、位于东较场西侧的华阳县城隍庙和花圃路的成都县城隍庙,也就是北城隍庙。

成都府城隍庙早就消失了,唯一留下痕迹的是味道不错的“府庙豆汤饭”,下次我专门摆一下“豆汤饭”。

华阳县城隍庙也早已不存在了,但是至今在东较场街与玉皇观街之间仍有一条小街叫城隍庙街,也算可以寻迹了。

只有北门的成都县城隍庙位置还算清晰,只是也早被该做电器市场了。

除了城隍庙,成都还有两座都城隍庙后殿。

在成都原提督衙门后墙,有个叫大墙后街的小街,街的东头就有一座“都城隍庙”,只是规模不大。

另外,西门上有个花牌坊街,这个地方以前也有一个叫“都城隍庙”的小庙。

城隍庙可以随便有,都城隍庙就不能随便了,一般都是作过都城的城市才会有,像北京、西安、南京等。

如此可见成都也不一般,虽多为偏安小国之都,江湖地位还是有的,一伙铁修了两个都城隍庙。

我对北城隍庙比较熟悉,过去自己装收音机,看排球赛,一两句说不完,就留待下篇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