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对月经病的认识——陈老中医系列讲座之八

 恒则成167 2020-10-23

(接上文)

四、分期论治

1、行经期

行经期的生理特点是:重阳必阴,排泄月经。重阳是推动月经来潮的主要因素。所以排泄经血是否顺利,排出的经量、经色、经质是否正常,决定于是否达到重阳状态,以及重阳必阴的转化是否顺利。临床上,高水平的重阳,才会使转化顺利。而且转化后阴长亦较快,月经周期、经期规律,经量、经色、经质正常。

低水平的重阳,则转化不顺利,出现排经失常。如:月经后期,经期衍长、量少、腹痛,或伴有其它全身症状。

掌握行经期的这一转化规律,对指导临床用药上有着重要作用。

(1)要因势利导,引血下行

行经期气血活动的特点呈下行性。一切调经方药,必须符合下行性要求。

《傅青主女科·调经》中云:“此方(顺经汤)于补肾调经之中,而用引血归经之品,是和血之法,实寓顺气之法也。肝气不逆,而肾气自顺,肾气既顺,又何经逆之有哉”。指出了顺气降逆,因势利导,顺水推舟,引血下行,调理月经是行经期的特点。

顺气降逆,引血下行的根本在于肝肾,而重点在肝。虽在血分体现,但必须结合气分考虑,选用香附、乌药、枳壳、青皮等之属。当然血分占主导作用,如泽兰叶汤,免怀汤,顺经汤等均是从血分考虑的。

免怀汤载于《医方考·妇人门》,药用归尾、赤芍、红花、牛膝等品。

 牛膝为入肾的引经药,有引血下行之功,一般倒经者多用之。


  (2)补肾助阳,促进转化

月经来潮及行经期排经正常,与重阳必阴的转化有关。故要排经顺利,就必须保证转化顺利,而转化顺利,必须保证重阳。

重阳者:天癸之阳水,与肾有关,属于肾阳的范畴。肾阳不足,不能支持天癸之阳水,因而易致瘀浊出现,排经异常。此时必须振奋阳气,以荡涤瘀浊,可在促排经的方药中,加入续断、紫石英、肉桂、附片、鹿角霜1-2味,有利于排经祛湿,更有利于重阳必阴的转化,推动阴阳运动的发展。

(3)活血化瘀,除旧迎新

行经期是新旧交替时期,排出应泄之经血,除旧迎新。要求经血的排出:完全,干净,彻底。若留得一分瘀浊,将影响一分新生。

古方较多,如张仲景的胶艾汤、桂枝茯苓丸、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中的泽兰叶汤、桂枝红花汤、温经汤、柏子仁丸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夏桂成教授的五味调经汤是其代表方(丹参、五灵脂、赤芍、艾叶、益母草)。

(4)疏肝理气,气行则血行

此乃基于气血相关学说而来。

前人:“经血未动,理气当先”,“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

凡活血化瘀方药中,可加理气之品,多选香附、郁金、青皮、枳壳、苏梗、橘叶、橘核、茴香等。

(5)宁心安神,气降则血调

子宫者,上属于心,下属于肾,行经期子宫开放,有行泻作用,排出经血。而子宫之开,须心神安定,心气下降,前人谓“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心气不得下降,胞脉闭塞,月事不下来也”。

方用柏子仁丸、琥珀散等方。


2、经后期

          指经净之后到经间排卵期的一段时期,是卵泡发育趋向成熟的时期,也称卵泡期。

此期奠定月经周期演变的物质基础,属于周期中阴长时期。

最大的特点是:阴长阳消

阴长则滋养精卵,增厚子宫内膜,润泽生殖道,为精卵的发育成熟及孕育服务。

中医学认为:阳动阴静,阴为物质基础,阳为功能作用。

精卵发育成熟需阴长,也需阳的支持促动。景岳《求正录·大宝论》中云:“命之系,惟阴与阳,不识阴阳,焉知医理?夫阴阳之体曰乾坤,阴阳之用曰水与火,阴阳之化曰形与气……先天因气以化形,阳生阴也;后天因形以化气,阴生阳也,形即精也,精即水也”。这段文字阐述了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相互生化,相互依赖,正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就是此理。

阴长之时,要达到近重阴的高水平,更需要阳的大力支持,《女科经纶》引陈良甫氏云:“天癸者,天谓天真之气,癸谓壬癸之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壬为阳水,即阳消之水也。与癸为阴水既相一致,又相互对立,阴长者,即癸阴之水长;阳消者,即壬阳之水消。

用现代妇科微观检验的方法,给阴道涂片,血液检查,可发现癸阴壬阳之水的变化,与黄体激素、雄激素相一致。天癸甚至还可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的部分功能在内。可见古先贤对天癸的深刻认识了。

经后期无明显症状,甚至无证可辨,但可借助现代医学微观检查(涂片)以了解雌激素水平在经后期中的生理变相,及血中的雌激素、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雄激素、BBT低温相波动等情况。


中医治疗:经后以补虚为当。

治法:滋阴养血。

(一)滋阴养血,佐以助阳

由于血、阴、精均属阴的范畴,为人体生命活动包括生殖活动的基本物质。肉眼所能见,环流周身,无处不到,由心所生,肝所藏,汇聚于血海,下达于胞宫为经,上达于乳房化为汁。

排经之后,血海空虚,体内呈现“不足于血,有余于气”的偏颇状态。此为女性容易情绪激动,心理不稳定等因素奠定了理论基础。

阴主要指天癸,来源于先天,经后天水谷滋养而逐渐成熟的一种阴液,溶于血分。这种阴液肉眼看不到,与唾液、汗液、血液、尿液、泪液、涕液、精液等看得见的不同,故张景岳称“无形之水”,但其作用非常重要,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盛衰有着密切关系。

精亦非肉眼所能及,来源于肾,藏之于肾,故曰肾藏精,得癸水所养,始能发育成熟。


纵观上述:血、阴、精三者互为依存,阴赖血以存在,赖血以运送,精赖阴以滋养,赖阴阳转化以排出,血赖精以生成,精血合一。且肾精包括骨髓,是化生血液的先天基础,故称“精血互生”、“乙癸同源”就是指这个机理。

血藏于肝,精藏于肾,肝肾母子关系。

所以调治月经病及生殖方面的疾病时,均以血为基础。

代表方为两地汤、养精种玉汤、归肾丸、毓麟珠等。

血中养阴(水),阴中育精是经后期的主打治法。

常用药:炒当归、白芍、山药、山茱萸、地黄、丹皮、茯苓、泽泻、续断、寄生、怀牛膝等。

应当注意的是:归地合用常引起大便软,腹泻。

经后期,量少,经闭等,必须加强滋阴补水,夏桂成先生用滋阴奠基汤治疗。可作借鉴和参考。


经后中期卵泡发育较经后早期为快,在滋阴养水的同时,须加一定的补肾助阳类药物,以促进精卵发育的加快。景岳《新方八阵·补略》中云:“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用归芍地黄汤合菟蓉散加减较妥适。实践证明,凡一般性月经不调,功能性不孕不育均可用此方,随证加减。可收良效。

若阴虚较甚,雌激素水平偏低,阴长运动不能稳定者,可选滋阴奠基汤合菟蓉散加减。这实为清代以来所强调的治理奇经的方法体现。

《柳选四家医案》中云:“古无专治奇经之病,亦无专入奇经之药,考《内经》经脉行度及前贤议论,均谓十二经气血有余,则溢入奇经,有病者,亦必日久病深,由正经而侵入之,然则用药治病,自觉仍以正经为主”。叶天士、吴鞠通、谢映庐等先贤非常重视对奇经的治疗,并研制了不少能治奇经的药物,把气血阴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如重用龟、甲、紫河车。不仅滋养阴血,还能调补奇经,推动阴长运动的进展。但脾胃虚弱者须慎用。

又:经后末期与经间排卵期紧密相连,阴长运动接近重阴的较高水平,滋阴养血已不能满足生理变化之所需,必须加强用补肾助阳的药物,或在经后中期的方药中加适当的助阳药物。

夏氏根据《产科心法》的“补天五子种玉丹”加减化裁,用于该期,2-3剂即可达到理想效果。

补天者,补乾也,天一生水,补血添精之意。

五子者,方中有五个子,子能入肾补肾。

种玉者,即为不孕不育症的专方用药。

整个经后期滋阴养水为主。以保证肾阴癸水的充足为原则。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下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