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谢韦刺史

 西有必去 2020-10-24
主  播:善  阳

我们今天能有幸读到这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除了应该感谢六祖惠能和记录整理这部经典的法海大师以外,很大程度上要感谢韶州韦刺史,刺史是唐朝的一种官职称呼,具体是多大的官不清楚,我想大概相当于如今的地市级干部吧。

 佛法是讲缘分的,佛法也是十分高贵的,历来讲究不请不说,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人郑重殷勤地请法,法师是不会轻易开口说法的。从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就是如此,不经启请,佛就不开金口。不是佛吝法,所有的佛都发过大愿,那就是要广度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尽管如此,佛还是不经启请不开金口,这就好比医生,患者如果不找上门,他是不会给你开药方下药的。如果一个医生,动不动就去敲老百姓的门,“老张老李,你有病吧?我这里有药。”那一定是这医生有病。

佛是大医王,佛有大智慧,佛没有这种显示张扬自己的习气。不仅佛如此,历代佛教的大祖师都是如此,直到如今,真正开悟证道的高僧大德无一不是这个风格。佛讲化导众生,佛不搞意识形态渗透,更不干那种强势推广的蠢事,因此真正的佛教一般不会和别的什么意识形态形成冲突,更不会引起纠纷和战事。这个社会的许多纷争乃至战争,往往都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冲突。

当然,古往今来也曾有一些人打着佛的旗号生事,声称自己是什么佛转世下生,要挽救什么危机,拯救世界之类的,他们不顾社会状况,不讲后果,广招徒众,一意孤行地,不择手段的推行他们的所谓究竟大法,这些都不是真正的佛教,这都是些附佛外道,许多干脆就是邪教。

 佛来到这个世间,毕竟是要弘法利生的,这就好比一个人学医毕竟是为了治病救人一样,因此佛教祖师都建道场,一边精进修行,一边等信众上门,这就像医生开诊所等病人上门一样。

 佛法需要启请,不经启请佛不开口,佛法也就没法利益众生,更没法流布世间,因此佛也赞叹那些请法的人,请法就是请佛住世,就是续佛慧命。请法有很大的功德。就像这部《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如果没有韦刺史的启请,我们今天是看不到的,更不要说得什么利益的,因此,在这里,我们要真诚地感谢韦刺史。

 唐朝时期,佛教是主流文化,主流社会的精英人物都信奉佛教,修学佛法,连皇帝都学佛。唐朝时的寺院道场太多了,但那不是些旅游点,不搞什么宗教搭台,经济唱戏那一套借佛敛财的把戏,寺院也没有被老板承包。那时候假和尚很少,每个寺院道场都有高僧大德住持。那时候的人真修行,有成就的人很多,尤其是六祖惠能大师以后,那得道的人太多了。


惠能大师住持禅林的时代,武则天在位,武则天出过家,她是很崇敬佛法的,如今佛教经典前边都有一段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那就是武则天写的。那时候,甭说大臣官吏,连皇帝都经常向和尚请教佛法,并尊请德高望重的和尚做国师,武则天曾经派人礼请惠能大师做国师,宫中供养,惠能大师谢绝了,这很有意思,后边再专谈。

总之,在惠能大师住世的时代,官员拜佛、学佛、向和尚请法是自然而然,堂而皇之的事情。那时候的官员拜佛、学佛,那是真拜、真学。只要真拜佛、真学佛、真有信仰的人肯定有正气,肯定不会成为贪官腐败分子,因为他必定深信因果,这个社会如果都真正的相信因果了,那就用不着那些空洞迂腐的道德说教了。真学佛、真信因果的人,只会向高僧大德请法求智慧,不是到庙里找安慰,求加持,求保佑,只有那些做了很多见不得人的龌蹉事的人,才会神神秘秘地去找江湖大师指点迷津,以求趋吉避凶。

 从《坛经》记录中看,这位韦刺史请法是很如法的,你看他先与一批官僚入山恭请,请到城中的大梵寺讲堂,刺史及官僚三十余人,还有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特意提到的儒宗学士三十余人,那时被称为儒宗学士的人,那可不是如今那些有文凭没水平混吃混喝的伪学者,那都是深谙儒教经典的饱学之士呀,这些人也来听六祖说法,一则可见六祖惠能的禅法,汇通三教的广泛适应性,二则可以看出这些学士是孔子的真弟子,因为孔子是主张和而不同的,他老人家从来没说他是最正确的,他本人也是学而不厌,然后才诲人不倦的。

 看起来,这韦刺史便是这个法会的组织者,把想听禅法的人们组织在一起,请和尚说法。这很如理如法,大众恭候,大众作礼,说明大众都真正想听,这样一来,和尚升座说法就很自然,也容易产生效果。如果反过来,这六祖自己跑到城里租一个会场,通过各种媒体做出广告,说我惠能大师开悟了、得道了,这个世界遭透了,快要出大问题了,我惠能使命在身,要出山拯救危机了,你们各色人等,一定要来听我说法,否则这个社会就完了,某年某月人类就大难了。这样做,那决不是什么好事。只会使人们更焦虑,更不安,从而使社会更不和谐,更不安宁。

《坛经·般若品》中又记载,“次日,韦史君请益”。你看,第二天的法会,还是韦刺史起来替大众请法。因此六祖才讲了般若品。


 韦刺史他们是真实修学禅法的,他们听法不是搞形式凑热闹的,听了禅法以后,他们真的会思考,并在生活中应用,如果没有真实的思考和应用,他就提不出问题。你看,《坛经 · 疑问品》中记载,“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刺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然后开始提出问题,请六祖解惑。

这个韦刺史很懂禅门规矩,请法非同儿戏,不可以轻心慢心请法,你看他先为六祖大师设斋,也就是请客,然后再请大师升座,大家肃容再拜。至于说肃容再拜,也不一定是五体投地的磕头,当然,在当时磕头也是自然而然的礼拜方式,如果在现在,向和尚请法,出家人和现了居士相的在家人当然要五体投地磕头,如果是官员,或者别的教派人员,或作揖、或鞠躬、或抱拳,只要是他们平时最恭敬的表达方式,同样也属于“肃容礼拜”的,和磕头没有什么区别。

礼拜形式是次要的,真实的恭敬心是最重要的,你如果有真实的恭敬心,佛菩萨是知道的,和尚也是知道的。


 《坛经》真的很活泼,一点也不教条,你看韦刺史这两次法会请法,由于是面对社会各界,礼拜这个程序用的词汇是“同时作礼”、“肃容再拜”,没有用“磕头”“顶礼”之类的佛教字眼。这就是说,六祖的禅法是心法,在形式上有很大的融通性。然而他对出家人就不是这样了,那是要严格讲究礼仪的。你看《坛经· 机缘品》中记载,那位僧人法达,来参访六祖,顶礼时头没有碰到地面,便立即遭到六祖的呵责,批评他有傲慢心。六祖是什么人呐?通过你那微细的动作和表情,早知道你是怎么回事了。

 韦刺史给我们在家人尤其是有相当身份的在家人做出来榜样。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谦恭,难怪他能做那么大的官,人家前世就是修谦恭之法的,从因果规律上看,谦恭是会得尊贵报的。

 如果如今的官员,都能像韦刺史这样,谦下诚恳,尊重圣贤,尊重智慧,尊重真理,那就是国家和民族之幸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