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党员王海涛:情系农机,让梦想在田野放飞||卢学波

 河南文苑 2020-10-24

成点上方河南文苑”即可免费订阅本刊

党员王海涛:情系农机,让梦想在田野放飞

《商丘日报》特约通讯员:卢学波

    阅读提示:

每到一年一度农忙时节,总有机械唱“主角”,田间地头的人们也悠闲起来。

这里拥有大型收割机、拖拉机、小麦免耕机、深松机等各类农业机械化设备近400台;建成规模农业机械库房、机械维修车间等基础配套设施4000多平方米,并配套建成了加油站、驾驶员培训学校等。主要开展农机维修、大型农机及配套销售、团体跨区作业、建立粮食耕种基地等有关服务“三农”的业务。

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过短短九年时间的滚动发展,却为助力“三农”做出突出贡献,成为国家示范社。

“实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简单的一句话,形象而全面地诠释了睢县白楼乡海涛农机专业合作社一直力推农业机械化的意义。

王海涛这样说,自有其道理。利用农业机械化,年作业面积22万多亩,受益农户万余户,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睢县乃至商丘现代农业的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一、向农业机械化要效益

在豫东睢县,白楼乡海涛农机专业合作社这个名字是响当当的。由此,人们不禁会联想起大蒋楼村党支部书记、老农机户王海涛。

2003年,王海涛当选为村干部后,便考虑如何带动农民发展。“在农村,首先就要考虑发展农业,农业发展不起来,其他谈啥都白搭。”王海涛想,要想带领群众致富,必须自己先去干。于是,他向乡里汇报后,筹集资金开办了一家农机公司,销售、维修农机。而在此之前,他就购买了一台联合收割机,这在白楼乡是第一台。

从小就喜爱农业的王海涛深知,白楼乡是个典型的农业乡,也是劳务输出大乡,工业发展相对薄弱。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农村大部分身强力壮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大多数是些老弱病残和留守妇女。特别是农忙双抢季节,原来的“先收再拉后脱籽”的收割方式给农民增产、增收带来很大的困难。

“这种情况下,农民很难增加收入。”针对这一矛盾,王海涛思考再三,认为农业机械化耕作势在必行,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2009年7月3日,由他带头成立的白楼乡农机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为了提高为民服务能力,适应农业市场要求,合作社于2011年3月扩建。真正做到农机闲时有地方停放,农机故障有地方维修,机械操作有地方培训,党员活动有阵地。

为了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更好服务“三农”,合作社坚持创新发展思路,拓宽经营范围,从土地资源、农机培训、农机销售、石油供应、办理驾驶证等多渠道增加合作社的收入,为合作社的运行提供资金保证。

合作社还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把土地流转做大做强,在发展小麦、玉米粮食作物的同时,加大烟叶、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的发展。目前,流转土地3000余亩,种植花生1000余亩、种植大蒜600余亩、种植烟叶200余亩、种植小麦和玉米1200余亩。

按照国家政策,合作社紧跟步伐,大力宣传农机具补贴政策,鼓励农户购买农机具,并免费培训了300多名农机手。

发展农业,说到底是为了农民得实惠。在白楼乡及周边乡村,许多农民享受过这里的种植“套餐”。为方便社员种植生产、调整种植结构,王海涛赶赴全国多个地方参观考察种植新模式,联系各地知名厂家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小麦推广中心。为全乡社员、村民引进种植新模式,不但能为村民节省种植成本,“种子、农药、化肥套餐”每亩还可节省成本180元。在订购“套餐”的同时,如果在麦播前使用该合作社的机器耕地,每亩比市场价格再优惠15元,收割时每亩优惠20元。

2015年金秋,白楼乡的26个行政村百余名村民争相骑着电动三轮车,赶到该乡海涛农机专业合作社领取种植“套餐”,场面很热闹。

据该乡党委书记李洪昌介绍,海涛农机专业合作社是睢县首批国家级合作社,该“套餐”的引进和实施,不仅模式新颖,还把种子、农药、化肥直接送到田间地头,为群众种植节省了成本。

二、从“服务农业”到“经营农业”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功能定位也从最初的“服务农业”向“经营农业”悄然转变。

海涛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规模化经营土地3000多亩;托管土地6000亩,收取托管服务费每亩260元;年作业面积22万多亩,受益农户上万户,年纯收入达793万元。

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凝聚着无限的心血与智慧。“三农”是合作社的生命之源、发展之基、壮大之本,要把为“三农”服务作为合作社生存的保障、未来发展的目标。农业发展好了,合作社还致力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乡村容貌得到改观,群众生活更加便利。

农业发展好了,致富能人也投身于村镇建设中来。合作社位于阮顺路西侧,这条路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路况极差,严重阻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合作社理事会筹措资金,并争取扶贫项目资金进行改造,彻底解决了1万多人出行难的问题。

合作社还组织社员组成义务抗旱、排涝小分队,对家庭困难、贫困老人等家庭抗旱、排涝,确保农民的丰产丰收。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流转土地,种植甜玉米,合作社统一提供种子、肥料,收获后按高于市场价0.1元的价格进行回收,广泛实施农业机械化作业,对与合作社合作的农户以每亩低于市场价10元的标准进行收割、耕种,预计受益农户260户,每亩增加农民收入230元。

2009年以来,合作社每年都会对全乡的孤寡老人、特困家庭进行救助。同时,还积极参与到“金秋助学”活动中来,提供“金秋助学”金5.2万元。多年来,组织社员积极参加农村的改厕活动中来,帮助群众挖坑、安装、清洁,直到全部实现改水改厕。同时,购买了铜锣、手电筒等巡逻用具,义务为部分行政村巡逻,既达到治安防范效果,又充实了农民生活。

仅9年时间,白楼乡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与合作社一样,现年52岁的王海涛也荣获多项殊荣,他曾被评为河南时代先锋模范人物、2013年度“感动商丘十大新闻人物”。20133月28日,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春耕行动》栏目对他进行了专访,称赞他将农机和农艺综合立体服务结合起来,将农业机械化成果拓展到最大,实现了农业增产,带动了农民增收,是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社会化、市场化较高水平的典范之一。

路虽远行将必至,事虽难做将必成!我们坚信伴随着十九大的铿锵脚步和改革开放40年的春风,王海涛美好的梦想正在放飞,收获的期望就在脚下。王海涛和他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一定会发展得更快、更好、更强。


作者档案:    

   卢学波,男,汉族,本科文化,中共党员,河南省睢县人。系商丘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散文学会会员、市诗词学会会员,知名青年作家、诗人。1990年3月参军入伍,历任连队文书、汽车驾驶员、专职新闻报道员等职。1990年6月开始尝试新闻和文学创作,20余年来,痴心新闻,早起晚寝,笔耕不辍,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作品散见于《中国国防报》、《中国交通报》、《河南日报》、《河南日报》农村版、《河南工人日报》、《商丘日报》及《党的生活》杂志等数50余家新闻媒体。2015年義之书印诗画金奖获得者;其代表作诗歌《丰碑》,荣获2012年度“时代颂歌”全国散文、诗歌大赛三等奖;散文《人生如茶》荣获商丘市首届“人口杯”文学大赛二等奖。2015年5月,曾举办过个人大型诗歌朗诵会《大路飞歌》;2018年5月,优秀作品诗歌《祖国,我为您歌唱》荣获第五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大赛一等奖。


投稿邮箱3182529240@qq.com

548

扫描或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感谢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