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40)如何读史?

 hnwfc 2020-10-25

            发了篇《三英战吕布是刘备的政治秀》的博文,就有博友怼上了——

          说“怼”也不对,毕竟人家只是发表了一点看法而已,并未发泄本不该有的怨气——再说,就算语气带一点刺又当如何?

          如何读史?这是个问题。 

          上面两位博友很“正”,所以就要搬出所谓的“正史”来说道说道。罗贯中误人?如果真是这样认为,那只能是我们自已误了自已。如果连演义和所谓的“正史”都弄不清,还来谈什么史?闹笑话而已。

          当然,也怪不得博友,这都是我的错,因为我没有像弄以前的拙文《关帝是神,云长乃贼》来个开宗明义:“本文是以‘演义‘为基准来进行所谓的漫弹,如果你硬要用所谓的‘正史‘来套,对不起,你完全可以就此打住……”为了不麻烦,不每一篇都来个“开宗明义”,我想了一下,便在大标题后面括上“漫弹《三国演义》”的字样,也就是告诉大家,我懒得去翻所谓的“正史”,只”漫弹”一下演义来“娱乐”一下大众,这样便来得轻松痛快、也简便很多。

          看来,还真得感谢这俩博友。

          我不是史学学者,自知深浅。想作学术研究?自有史学家去干活,要不费一半生光阴,恐怕连从易中天先生碗里分半杯羹都困难,更不用说更专业的史学家。

          硬坐枯屋去翻竹简有意思么?于史学家、于学者有 ,于我半点也无。

         所以,作为素人的我,想“弹”就“弹”,不想“弹”就搁下来,毕竟没人给我半分工资,活得那么累干嘛?哈哈!也因此,我的“漫弹”只讲趣、不唯准,有点意思、读来舒服就行了;当然也不能胡编乱造,过于低级趣味,那也太过于不负责任。

          譬如《三国演义》,罗贯中可以编出个貂婵,但他记得一定要把董卓写成狠辣的奸臣,不会把他洗白。如像某电视剧洗白纪晓岚一样就真没意思;他可以编出个“三英战吕布”,但完全不会把盟主的位子让曹操去坐......

          何况“正史”不可能事事都写尽,谁能下绝断史上真没有“三英战吕布”、“空城计”?我们习惯的“没有”,是因为所谓的“正史”没记载。

          何为正史?

         用正规体例即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政书体和纪事本末为编撰体例写作的史书,亦即官修史书。

          “正史”难道就完全是真史、史学家就绝对不可能“添油加醋”?司马迁的《鸿门宴》那么生动的细节就完全是当年刘邦、项羽喝酒时情景的再现?太不一定了。我认为“鸿门宴”是真,可《鸿门宴》却未必完全是真,樊哙啃猪肘子的细节可能后来他自己也未必完全记得清。

          正史的“正”如何解读?相对于野史和民间传闻,那么正史的“正”就有点“庙堂”的意思在里面。

          可“庙堂”里的东西都是正品?我只知道这年头寺庙、道观里的和尚、道士赝品太多,过于“物化”使他们早已偏离了信仰的轨道,而“庙堂”里的“住持”难道不会因为某种利益或利害而偏离正确的方向?

          “董狐直笔”之董狐因敢于秉笔直书而流传千古,孔老夫子亦称之为“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为啥点赞很多?乃因“董狐”太少,确为珍品,太多吃瓜的人“站着说话不腰疼”。

          当然,硬骨头的也还有。崔杼弑死齐庄公后,怕后人秋后算账,留下骂名,就要史官弄成暴病而亡。史官不从,且充分发扬了“死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的光辉精神,兄弟四人被杀了三个,老四却依然不从,“董狐直笔”灵魂附体,伸长脖子你崔杼要砍就砍。崔杼杀不下去了,只好作罢。好在齐庄公不仅昏庸而且太烂,确实该杀!崔杼在九泉之下也不用过多惭愧。

          太史公司马迁又如何?无非替李陵说几句话(不一定是公道话),表达一下自已的观点而已就被阉割,史官又去哪里说理?

          看来史官是个高危职业,史上又还有多少敢于秉笔直书的太史官?

          所以,所谓的“正史”也无非代表一定时期统治阶级意志的“史记”,故而“正史”也不一定完全是“真史”!

          有一位外国作家说过,要把小说当历史来读,要把历史当小说看。这说法不无道理。

          因此,《三国演义》虽是小说,未必都不是事实;《三国志》虽是正史,未必说的完全都对,甚至说的未必都完全。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如此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