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乔布斯自称嬉皮士,偶像是鲍勃·迪伦

 梦幻水书屋 2020-10-25

下班回家无事可做,心情烦躁,很自然的把硬盘翻了个遍,积压多年未看的老片被我找了出来,1969年的彩色公路片《逍遥骑士》,曾标记为必看的嬉皮公路片。

逍遥骑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嬉皮士。片中两个嬉皮用毒品交易赚的钱买两部哈雷,穿越美国西部。一个骑士装扮成美国队长,他的哈雷车喷涂美国国旗,另一个骑士穿个标准的牛仔装,他的哈雷刷成彩蛋色,他是个活跃气氛的二货。

看着他们一路风光的酷毙的样子,哈雷闪出的光可把人的眼射瞎。嬉皮士的生活作风出格,另类,没有多少人看得惯。当哈雷在路上狂跑,追上一辆破车,一杆枪伸了出来,两个穿着怪异的嬉皮骑士就给轰下了车,死的无辜。当然这已是片结尾。

《逍遥骑士》展现了60年代人受到的嬉皮士的冲击,生活理念的不同造成隔阂,一方恨的牙痒痒,一方是平和的与世无争的造梦者、乌托邦分子。

我很想把嬉皮士跟中国当代青年做一个对比,当明星出轨的事还能点燃激情,持续发酵,当年轻人还在不吃不喝攒二十年钱买房,对比来看有意思,列了一表。

二战后美国人先富裕起来,资产阶级的子女活的空虚,感到父母的打拼带不来幸福。生在温室里,倍感压抑。社会竞争、阶层流动服从冷冰冰的机械的工具理性,不伪善不能上进,也就是与中国青年活着的当下情况相似。这一切激起富二代的反抗。

嬉皮士的温情脉脉的反抗,只不过是搬出去住,户外聊聊天,自组摇滚音乐会,嗑药进入迷幻世界。一直没搞出什么剑拔弩张的局面。

这些留着长发,头戴鲜花的青年男女,穿着印花衣裳,把鲜花插在警察的枪孔里。回归野人、自然人的状态,鲜花是反抗的武器。

嬉皮士时期有名的照片

嬉皮士一开始不喝酒,严肃认真的过活。吸毒、注射迷幻药是为了进入意识的深层,摆脱父母那一辈的条条框框。

中国青年喜欢的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自称嬉皮士。当年他是个中学生,他的偶像是鲍勃·迪伦。乔布斯到了吸大麻的年纪了,但他十分清醒,只说到,嬉皮士运动启发了他,嬉皮精神已融入产品。

六十年代避孕药发明了,这意味着清教徒的性保守即将突破。女孩不再担心怀孕,性禁锢不再那么可容忍。

嬉皮士抛弃一夫一妻制的观念,人人都是兄弟姐妹,凭友爱相互扶持,自由相爱,他们在公园草地里聊天,脱衣或者做爱,不避忌。他们的生活是嬉戏,不是追逐什么东西。

他们脱离父母,离得远远的,在野外丛林里群居,搭篷住,自己播种,回到男耕女织的原始状态。免费、共享取代交易、交换。

嬉皮士运动自发无领袖,没有提出任何理想目标,无所谓失败,嬉皮精神影响至今,譬如说,许可婚前性行为,穿破破烂烂衣服不怕耻笑,远离城市生活,都是嬉皮士带来的突破。

没有互联网、电玩的时代,摇滚为王。摇滚在四十年代出现,到了嬉皮士年代,得到疯狂的热衷,有两支乐队出尽风头,一支是披头士(Beatles),歌唱友爱,和平;一支是滚石乐队(Rolling Stone),歌唱性解放,自由。披头士四个人着迷印度神秘宗教,这很对嬉皮士的胃口。

披头士乐队在印度灵修

李安拍过《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一片,片中呼啸而过的军用飞机,就是用来运载摇滚乐队的。原因是露天音乐会挤了四十万人,乐队根本进不去。

摇滚跟迷幻药的结合,会产生什么?迷幻艺术。迷幻艺术采用荧光颜料,制作音乐会的迷幻画、招贴画、海报。

迷幻艺术

嬉皮士的时代虽然迷惘、消极,不争取什么,一意过自己的生活,或群居或流浪,有些人不穿鞋徒步,奇迹般穿越亚欧大陆到达尼泊尔朝圣,但是他们清楚反对什么,不要什么。嬉皮士都是富家子弟,不接班,而是反体制的先锋,绝非闷声不响往体制钻的人。

中国当代青年的处境在嬉皮士眼里,是个什么样子呢?

玩朋友圈、公众号的,请关注掌藏,可能补充更多猛料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