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暑养生丨勿大补,防秋燥,用好节气灸!

 百草益寿 2020-10-26

立秋后十五日,斗指申,为处暑

言暑将退,伏而潜处也

今日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第十四个节气。“处”即为终止,暑气至此为止,未来15日,降伏于土中,早晚转凉,秋乏、秋燥开始。在人体阴阳代谢过度之时,百草君要告诉你一些养生重点,以免损伤身体。

古人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大地肃,三候禾乃登。意思是老鹰开始补食鸟类,天地万物凋零,稻谷成熟,虽然气温在逐渐下降但是我们仍会被“秋老虎”的余威影响。养生的关键在于勿大补,防秋燥,用好节气灸。


01
    处暑养生——勿大补

一些朋友有“刻板印象”,入秋就要开始“贴秋膘”,实则处暑贴膘可能伤身。夏季为了祛暑,我们已经在吃了很多生冷食物,这往往会导致脾胃功能有所减弱。恰好在此时“贴秋膘”,脾胃难以适应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及其他脾虚现象。有些朋友最近会觉得少气懒言,四肢不温,月经不正常,大便不成形与此有关

此时补身体选择那些“补而不峻”、“润而不腻”的平补之品,能为身体提供营养又容易消化吸收。

  • 蔬菜:冬瓜、茭白、百合、山药、白扁豆、银耳、藕、平菇等

  • 水果:梨子、芡实、莲子、桂圆、栗子、红枣等

  • 食疗:桂圆莲子银耳羹、太史豆腐、鲜虾冬瓜汤、红豆薏米茶等


02
    处暑养生——防秋燥

中医认为,秋主燥,燥热耗气则伤阴,所以《黄帝内经》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处暑期的燥和秋分后的燥不同,不是凉燥多见温燥多人在这个时期总是头痛、口渴、干咳少痰、咽干不适、手脚心热。这种温燥还容易与上呼吸道感染混同,有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肺气病的朋友也知道,在“秋燥”的挑拨下疾病反反复复,所以我们一定要防秋燥侵袭

秋燥其实并不可怕,饮食不当是一个诱发因素,所以处暑的秋燥可以从食养当中降燥。像枇杷、百合、黄精、苦杏仁、玉竹、龙眼肉、甘草,这些都是润肺止咳、补气养阴、止咳平喘、生津润燥的好物,日常可以单独补充,也可以选择将这7种“除燥润肺”之物熬成一瓶膏的“枇杷饮”,每天饮用,每日降燥邪。


03
    处暑养生——节气灸

《黄帝内经》中曾告诉我们,“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选择二十四节气之时对有利脏腑的穴位进行艾灸,也能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处暑时,自然界阳气由疏泄趋收,人体内阴阳转换,此时艾灸以下穴位,有助于调补阴阳,预防感冒。

  • 大椎:人体六条阳经与督脉相交汇之处,艾灸振阳气、趋寒气,调诸经

  • 迎香:迎香为感风之处,也是停风之处,治风之穴,灸此穴可祛头面之风

  • 身柱:温阳通督、止咳平喘,补益阳气,抵御秋凉

  • 鱼际:解表利咽,化痰利咽,增强肺功能,抵御外邪

最后百草君要单独嘱咐阳气虚的朋友

本身阳气虚别太过养阴

可以用益气通脉饮

益气健脾,防寒通脉

简单方便有价值

你的分享与在看

就是百草君传播中医文化的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