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聊真正的健康威胁

 追梦文库 2020-10-28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中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3.3亿人中招》,来自“网易数读”,里面有不少数据,很有门道,值得研究。

以下本文所有的数据图表,均来自【网易数读】。

先看下面这张图:

聊聊真正的健康威胁

这是一个明确的事实结论,那就是最近这些年,夺走我国人民生命最多的疾病凶手,是心脑血管病,而不是癌症,也不是其他。

其实如果你稍有研究就明白,血管病有两大类,一种是心血管病,一种是脑血管病。虽然这两类是两种不同的学科方向,但病因却是同源的——当血管出现问题是,大的病变一般不是发生在心脏,就会发生在大脑。

而血管病的主要病因,就是常见的“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聊聊真正的健康威胁

高血压,是绝对的恐怖选手,病因比较复杂,有遗传性,也有非遗传性。

需要明确告知你的是,高血压没有年龄限制,年轻人同样会得高血压。而一旦确诊为重度高血压(也就是无法经过调节恢复,一般轻度高血压有机会恢复),那么就需要终生服用降压药,且不能断药。凡是服降压药不规律,随便停药的选手,说难听点,都是在作死。

高血压一般没有明显症状,这是常被轻视的原因,但也是误区。实际上,经过我的体验和研究,我可以告诉你,如果你有一天感到头昏脑涨,但却没有感冒,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极有可能就是血压高了。

今年有一天,我就感到头脑始终不清醒,可能是前一天晚上熬夜没睡好,于是我就测了测血压,果然,收缩压135,属于轻度高血压的指标。于是那天我就乖乖休息,尽量不折腾。

第二天精神恢复,神清气爽,再一测,收缩压120,正常指标。

而我今年26岁。

这让我想起这两年好几次公司聚会,经常要喝酒,喝完酒头会晕,有点昏沉,醉酒的感觉,和血压升高后的头晕,别无二致。

事实上,由于这两年医院跑得比较多,不是因为我,是家人住院。对血管病也有更多认识。在医院我也见到过很多30来岁、甚至20来岁完全年富力强的年纪,结果要么心血管出了毛病,要么脑血管堵塞或破裂。

抽烟喝酒,都会直接让血压升高至少10个单位。

肥胖,也是重要的诱病因素,堪称“万病之源”。

饮食问题和生活作风习惯,是绝大多数疾病发作的根本原因。

聊聊真正的健康威胁

根据上述理想的指标,我国超过90%的人无法全部达标。

真正的血管健康,我国大约只有1.06%的人能做到。

聊聊真正的健康威胁

黑龙江人的血管健康水平远超其他地方,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省份超过内陆欠发达地区,说明医疗资源和条件还是起很大作用的。

下面这张表,更有意思。

聊聊真正的健康威胁

“三高”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饮食。

从“理想饮食”的指标来看,我国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所有省份,都存在巨大问题。

西南地区不用说,火锅串串,爽翻中国人的味蕾,但是,高油高盐,绝对是高血压的一级套餐。

西北地区我就更有发言权了。

以我所在的西安和关中为例,西安也是美食之都,但经过这两年在西安的切身生活,我认为,西安应该是“碳水之都”。

西安数得上名的小吃,凉皮、肉夹馍、甑糕……等等,请问,哪个不是超级碳水?绝对都可以当成主食的分量。

我还没说各种面食。

并且从口味上讲,油泼面,炒拉条……好吃是好吃,但是高油、高盐可真是要了亲命。

两年前我刚从南京回到西安,一度饮食都不太适应,口味轻重太明显了。

整个西北地区的饮食,都存在这种问题,尤其是汉民的饮食,少数民族需要另当别论,比如我见识了解过的藏民饮食,他们的问题在于饮食中缺乏蔬菜,维生素补充不足,但没有高油高盐的问题。

西部铁三角,成都、重庆和西安,既是网红三城市,也都是美食之都,但美食称号的背后,可以征服大多数人口味的背后,则是高油高盐的代价。

相比之下,东南地区,我认为饮食就要健康许多。

在南京生活的时候,我发现小区门口的果蔬店,鱼就卖的非常好,而且超市里也有各种汤料的半成品套餐。吃鱼,尤其是有鱼汤的吃法,明显是要比吃烧烤要健康许多的。而且南方人的饮食,根本离不开汤。

相比之下,关中地区,以牛羊肉盛行,烧烤火锅成风,面食小吃也多干面,并且没有每日必喝汤的习惯。

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当然,如果你在家自己做饭,那么如今的条件,完全可以买到各种食材,也就是说,食材已经不是限制,真正的限制是认知和口味习惯。

聊聊真正的健康威胁

健康,真的不容轻视。

你之所以对健康不够重视,缺乏认知,是因为健康是扣分制,一旦出现问题,就破镜难圆,追悔莫及。

在医院里我看到过这样的标语——“最好的治疗方式,就是预防。”

因为很多疾病,尤其是重病,完全是可以做到预防的。

事实上,除了极个别的急性白血病,绝大多数癌症都不是凭空产生,一夜之间蹦出来的,而是经过至少数年的漫长发展才成精的。

血管病也不例外。

在疾病面前,年轻人没有特权。

因此,我不得不对工作和生活方式多次审视。

在毕业工作四年的时间里,从第二年开始我就开始发福,苗条的身形不再。

而我总结,主要是因为——过劳肥。

因为无论我的工作是单休还是双休,或者连月不休,下班后,我经常还要继续工作,因为晚上写公众号做自媒体。所以长期久坐的时间,是非常恐怖的。

所以我决定减肥,跟你们大多数人减肥的动机不一样,你们是为了身材管理,为了形象和颜值,但我不一样,我本来就很丑,试问谁不知道,但很多人只知道我很丑却不知道我也很胖,事实上胖更让我如临大敌,因为胖,威胁到了我的健康。

并且身体已经开始发出信号。

于是我就真的开始减肥了。

第一阶段,也就是在过去一周里,我开始实行一项措施——下班走路回家。用时1个小时。

在没有控制饮食的情况下,体重已经开始出现松动,过去一周少了4斤。当然这个数据仅有参考价值,因为一顿暴饮暴食都可以让体重上下浮动2-3斤。

但趋势已经出现,这是没有疑问的,而且我发现一路走回来当散步,顺便欣赏一下西安城墙的夜景,也是很舒服的。

消化和肠胃活动明显提升了,这很重要,因为减肥的一个目标就是提升基础代谢率。

久坐不动,是基础代谢率的天敌。

所以,也不能宅,这一阶段,暂时我也不考虑什么锻炼计划,什么减肥餐,想太多了,无论什么锻炼方式,跑步、打球、快走、游泳,哪怕散步,拜托,先动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动起来,就会有消耗。

先减上一部分,真正遇到减肥瓶颈,才是我需要考虑合适的运动计划和饮食计划的时候。

动起来,不要宅,虽然我是杰迷,但还是要反驳周杰伦,“抱歉,宅男是阳光的?别开玩笑了老周,你不也喜欢《周游记》四处溜达嘛!”

宅男只有死肥一条路,不可能阳光,心情还常常自我封闭抑郁不振——过去两年,我亲身实践得出这个结论。

生命在于运动,在于健康的饮食。

这里我举一个特别的例子。

今年3月份国内疫情严重时期,有几条新闻你应该有印象,其中一个是从澳大利亚回到北京的华人,死活不遵守隔离要求,非要自己下楼去跑步,也不戴口罩,社区人员全都劝不住,民警来了都不好好配合……

当时新闻出来,舆论都对这位海归女纷纷予以谴责。这没问题,毕竟不为他人考虑,也不看看是什么时候。

但当时,我就留意到一个特殊点,那就是这位海归女的理由,她要求是“下楼去跑步,说她每天都要锻炼啊!”

嘿,这算什么理由呢。

但抛开疫情,再来品一品,哦,就不难发现,“跑步”“每天都要锻炼”在海外的生活方式里,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了,是日常,跟吃饭喝水一样不可分割的日常。

我想起之前去苏州旅游的时候,大中午2、3点吧,在金鸡湖畔,湖面上凉风习习,我在湖边散步溜达,遇到一位外国人,白人,看起来得有40/50岁的年纪,反正不年轻,戴着耳机在湖边跑步,半个小时后,又跑了回程遇到我。

从这些事情中,我依稀发现,在锻炼身体、日常运动这件事情上,我们落后于西方是不争的事实。这并不是什么“长他人志气,又灭自己威风”,我承认我们疫情防控碾压全球,但是别人身上依然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未尝不可。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欧美毕竟发达多年了,人们普遍的生活方式也更平衡健康。

“健康,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要去投资,去锻炼的。”——我认为,这个观点,咱们国内有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也没有接受。我们总认为,只要不生病,可不就是健康的嘛。

但并不是这样,健康只要主动去付出努力追求的,是需要投资时间投资心力去获得的。

因为这么多年,我就没有见到过几个40、50岁的中国男人会每天坚持跑步锻炼,没有,一个都没见过。别说50岁,就是2、30岁的,也没有,可能学生时代在校园里,有个别同学还能坚持锻炼习惯,但一旦毕业进入社会,就别想了。

心有余而996也不允许。

以前见过这么一段话,让我无地自容:

我观察了同龄人,尤其是男生,堕落都是从疏远运动开始的,特别是毕业后忙于工作应酬享乐,又不节制饮食,三五年后,当年清秀的少年一个个变成脑满肥肠臃肿不堪满脸横肉,真是糟糕。村上春树说肉体才是人的神殿,不管在那里供奉什么,它都应该更强韧、更美丽、更清洁。

没什么可说的了,人间正道是减肥。

于是,这个周末,在昨天加了半天班之后,今天我就出去溜达了,再也不宅了,以后每个周末都要迈开腿。

社会发展太快,人们的思想跟不上经济发展,所以有种种不适;但人类最近200年的工业化进程又何尝不是,我们的身体实际上也许刚刚适应农耕文明,并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都市现代化的生活节奏,所以腰椎间盘突出、三高等各种疾病骤然爆发。

没辙,身处时代洪流,能做的,就是调节好自己。

人在江湖,正如冲浪,冲浪也是一种运动。生活本质就是一场运动。

动感,才是灵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