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言两语话太极(二十五)

 winriman 2020-10-29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2019-08-01

'太极无手'

针对太极内功修为,太极前辈谆谆告诫后人四字箴言:"太极无手"!

同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太极不动手,动手非太极"。

如何正确理解前人的教诲,如何遵照先辈们指明的方向修行自己,就成了摆在每一位太极爱好者面前,不容忽视迴避的选题。

关于太极无手,太极不动手的拳理,有一位老前辈对弟子说:你的拳头怎么那么忙,等到有一天你的拳头不再那么忙时,功夫才能算得上可以。

父亲也曾教导说:太极无手是因为'身手合一',身即手,手即身,所谓太极无手,浑身皆手。      

同时父亲也告诉我们:太极不动手,是以如拳论所释:"勿自伸缩",手不自动而周身一家,一动无不动。故太极内功动的是由脚而腿而腰,形于手而总须完整一气。一举动先意动,继而气动,再而形动。

关于太极内功所展现出来的:四两拨千斤而发人丈外,父亲明确地告诉学生:太极拳不用手"打人",用的是身上的"内劲"。太极内劲是把身内散乱的"能量"用意聚合在一起。父亲形象地把内劲的聚合,比喻为水库蓄水,把用内劲发人,喻为开闸放水。如此说来,人的手充其量是水库的两个"闸门"。

由此可见,君子不动手而以理走天下,太极不动手而无敌于天下。太极无手才真有一“手”。太极无手方显中华先祖无以伦比的大智慧!■

▲2019-08-29

专 注

做为“内家拳术”太极拳的修为,要求做到“五贵”,即:心贵静,意贵专,气贵沉,劲贵整,身贵松。

“五贵”是以“意贵专”为核心,能做到“专注于意”则心能静、气能沉、劲能整,有形之身方能彻底松通。故此拳论有云:“凡此皆是意”,“变转虚实须留意”。

如何做到“专注”?关键在于“意专于一”。

人的一生能做到“一心一意”,必定是成功的一生,也必然是愉悦幸福的一生。一个“三心二意”、“心猿意马”的人,一定是一事无成而虚度人生的悲者。

意如何能专于一?关键在于“忘形而得意”。“得意忘形”关键在于“变转虚实”,“变转虚实”关键在于“虚实宜分清”。

分清虚实关键在于:实而虚之、虚而实之,即:有而实之形,化实为虚,化有回无;无而虚之意,变虚为实,无而生有。

从而做到形与意分清而合于一。以至实现:形不执意,意不朿形,形松意紧,形静意动,意主形随,意动形动。

进而达到太极内功修为之核心:形与意一动无不动。形之动,动之不动曰之静;意之动,不动之动谓之动。

形与意,动与静,无非不动之动,动之不动。故此:有动亦有静,动静分清,分而为二;无静亦无动,动即静,静即动,动静为一。

呜呼!何谓阴阳,动之则分,分则阴阳;何谓太极,静之则合,合即太极。■

▲2019-09-05

做生意要本钱,生意越大,需要的本钱越厚。做人要有本分,诚信做事,本分做人,厚积薄发。

修拳要修本能,太极内功,其根本是修本能。后天习惯使然,人们离开本能已越来越远,只有通过太极内功修为,使自我复本回能,方能复命归根。有体能用,本能体用。

何为本能?所谓本能即:

能动能静:静中寓动,动寓静

能虚能实:虚而实之,实而虚

能松能紧:松中有紧,紧即松

能柔能刚:外柔内刚,刚亦柔

能屈能伸:随屈就伸,屈就伸

能曲能直:曲中出直,直伴曲

能蓄能发:蓄而后发,合即出

能开能合:开中有合,合随开

能快能慢:快慢相间,慢能快

能缓能急:动缓急应,急需缓

能化能打:化打合一,化里打

能去能回:去中藏回,去中回

太极内功修为者,是否应该随修随问:能否!■

▲2019-10-08

修心

修内功的太极拳一定是身心双修,动静同出。

所谓身心双修,是身与心不同而和,和而不同。一内一外,一分一合,身不离心,心不离身。心与身同出而异,身与心异而同出。

太极内功修为,就是要做到:心为一身之主宰,以心主身,以身修心。

如何做到身心双修?真太极之修为,必始于心的修为。古人先贤认为:一心即太极,太极即一心。杨氏太极拳老谱《人身太极解》一文,开篇即云:人之周身,心为一身之主宰,主宰“太极”也。故此,身心同修,必须以修心为主,离开心的修为,就不是真太极内功。

关于心,中华先祖认为所谓心,有先天与后天之别,先天之心即道心,后天之心即人心。道心可谓真心,此心见素抱朴,不染尘俗。人心则为凡心。人禀先天一气怀着一颗纯真之道心来到凡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受到世俗的诱惑,被贪俗所染,为情欲所困,纯真之本心日渐消逝,先天之道心演变成后天凡俗之心。太极内功即修心之功,通过心的修为,以期达到后天返先天,世俗之凡心回归本真之道心。

如何修心而后天返先天?

修心其关键在于修静,即心贵静。然而,心之静并非不动之静,而是动之不动,动之不动谓之真静,静极生动,静出动势。静不生动谓之死,静中萌动谓之生,一生一死无非一静一动。静中寓动之萌,发而未发,萌而欲动乃自然灵性之动。

心止动而静,静寓意而动,心静而意动。心静如山,意动似水,亦如拳论所云:静如山岳,动似江河。

故修心即修静,真静生真动。心贵静,意专动,一心一意,一静一动,心意合一,动静同在。此乃太极内功修心之真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