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评|体育成主课家长担心啥

 木香草堂 2020-10-30

    据中国青年报10月27日的报道说,近期,国家接连发布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相关文件,教育部体卫艺司也先后作出了体育要留家庭作业、体育中考分值要与语数外等主课看齐的表态。另则就有的家长表示,近段时间已经明显感受到孩子所在学校对体育工作有了变化,比如说孩子所在的小学已经开始布置体育作业了。特别是对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加强,有家长说自己举双手支持,但是说到未来体育中考的分数会增加,甚至高考都有可能增加体育测试,感到有些难以接受。毕竟自己的孩子没有什么运动天赋,但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平时安排孩子参加的运动并不少,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基本的运动能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目前,像体育中考的分值是三十分,明年将增加至五十分。

    不可否认,诸如体育中考分数的增加,无疑对于体育不够优秀的孩子是非常不利的。在有些个地方,一个孩子中考上的一分之差,中考排名可能就会发生几百位的变动,体育中考分数增加之后,孩子们因运动水平的差异造成的中考分数差距也将放大,孩子如果在体育中考上差了几分,很可能就会因为总成绩差了这几分而与优质高中无缘。为了弥补孩子在体育中考上因个人天赋和身体条件造成的差距,只能在文化课上更加努力,以尽可能通过文化课成绩追分,无形之中,孩子的学业压力就会加大,而据她了解,现在深圳初中生的学业负担已经非常重。

    为了弥补孩子在体育中考上因个人天赋和身体条件造成的差距,只能在文化课上更加努力,以尽可能通过文化课成绩追分,无形之中,孩子的学业压力就会加大,而据她了解,现在深圳初中生的学业负担已经非常重。况且,也有许多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综合成绩,依然尽可能降低体育课的比重,并且默许主课老师占用体育课时间。长此以往,这些学校一边口口声声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另一边却仍然“重智轻体”,与全面发展背道而驰。

    即便如此,对于不少学生也愿意接受“重智轻体”的培养模式。传统观念中,成绩好、体育好的学生往往凤毛麟角,比较常见的“好学生”是那些成绩名列前茅,但长跑总被套圈的“学霸”。无论老师还是家长,虽然也希望这些学霸能健康成长,却总怕锻炼耽误他们学习,又怕仓促运动造成伤病,所以总是对他们的体育成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这种激励机制下成长起来的学霸们,多少会将“四肢发达”和“头脑简单”划等号,并有意无意地忽视体育运动。

    有些家长担心的,是学校体育从不受重视的极端会走向纯粹成为应试手段的极端。毕竟也有些个孩子即将升入初中,特别是对于那些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也很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支持孩子在业余时间参加足球、游泳等多种运动。在目前的考核框架内,我们无法过分指摘这些学校和学生的选择,因为升学压力现实存在,中考考分占比直接决定了学生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语数英。从这个角度讲,体育考试分数向主课看齐,正是从根源上解决比例失衡的问题,在观念上纠正“四肢发达即头脑简单”的片面思维,进一步强调体育课与语数英不仅“同样重要”,而且“同等重要”。

    也正是所谓”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智力与体力非但同等重要,而且可以互相促进。在强健的体魄有助于学生更专注地投入学习,而学习之余的运动是劳逸结合的体现,有益于放松身心。因此,将智力和体力提到同等高度,既是观念回归,也是观念更新。由于随着孩子学习压力的加大,业余留给体育的时间肯定会越来越少,这更凸显出学校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如果学校能确保学生每节体育课和每天的体育活动都能高质量的完成,体育进不进中考、进不进高考都将变得不重要。

    由此可见,也就让还在父母担心的,还是对于体育中考分数增加以及未来有可能进入高考的结果,只是让学生们以应试的态度去参加体育运动,那父母将坚决反对了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是有些学校以及主管部门领导认为,这体育课只是“副科”“辅科”,可有可无的。但是,体育课只是“填空”的角色。很多地方的体育以及艺术教师的编制被所谓的“主科”随便挤占,体育课被有意忽视,由此导致在工作量、待遇等方面对体育教师也存在歧视而不愿意教体育。

    况且,体育课被忽视,就等于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忽视。当前我国各地中小学生的体质总体上令人无法乐观,体育活动参与率不高,近视率逐年上升,体质不达标现象比较严重,应引起重视。因此,就应该把中小学体育课看作“主课”,各地必须给予中小学足够的体育教师编制,确保按照规定,让“阳光体育”走进每一所中小学,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一小时的体育活动。诸如此类。

 

    2020年10月28日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