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配置保险,怎样理性看待预算这一因素?

 京哥保 2020-10-31

周末好各位!最近一位女读者给我留言,提到了买保险时需要考虑的预算问题

大概意思是,她之前找了一位保险经纪人规划方案,经纪人了解了她的预算和基本情况后,完全按照预算设计了一套保障方案。

这种配置逻辑合理吗?京哥一直都想聊聊预算这个话题,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保险做保障,离不开两类风险。一类是大病;另一类是意外。

如果因为大病或者意外导致住院,直接损失是医疗费用康复费用,如果有工作收入,还会因为无法工作,产生间接的收入损失

如果因为大病或者意外导致身故,不考虑上述提到的医疗费用支出,无收入群体,对家庭没有直接的经济损失,更多的是情感损失;有收入群体,除了情感损失外,也会带来收入损失

可以看出,疾病或意外带来的财务损失,无非是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和无法工作导致收入切断。

理清了风险损失的本质,我们再来谈预算。

对于无收入的老人和小孩,基于预算配置保险,说得通。

这类人群做保障的主要目的在补偿医疗和康复费用支出。预算不多,考虑买一份意外险和医疗险完完全全足够。

预算多一些,也想多配置一些保险,可以考虑类似于重疾险、年金险等产品,将保障做的更好。

对于有工作收入的顶梁柱,基于预算配置保险,并不妥当。

重疾住院造成的收入损失,需要用重疾险做保障(戳此了解重疾险);不幸身故造成的收入损失,需要用定期寿险做保障(戳此了解定期寿险)。

定多少保额合适?如果仅基于预算配置,只能是预算高就多配置,预算低就少配置。一旦发生了风险,理赔金额无法与个人收入情况有效匹配。

这里,大家应该可以发现问题,定多少保额,正确的思路是基于收入来定!收入多,多配;收入少,少配。

一般来说,重疾保额参考补偿3-5倍年收入,定寿保额参考补偿5-10倍年收入。

在基于收入情况定好保额的前提下,再针对不同的预算偏好,对保障进行适当调整,便可以形成一套与个人风险情况较为匹配支出也符合心理预期的优质保障方案。

总结一下,对于老人和小孩,配置保障第一考虑因素是预算;对于家庭经济支柱,第一考虑因素是年收入情况,再次是预算。

我认为这样,才是较为合理的保障配置思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