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岁幼儿膳食指南

 meteor005 2020-11-01
#📒笔记#
参考文献:
㊀、葛可佑总主编.中国营养科学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㊁、顾景范,杜寿玢,郭长江主编.现代临床营养学.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适用范围
所有1~3岁幼儿。

2、食物选择
⑴、原则:
幼儿食物的选择应遵循营养全面丰富、易消化的原则。1~3周岁为幼儿期,此时期生长旺盛。体重每年增加约2kg,身长第二年增长11~13cm,第三年增长8~9cm。蛋白质需要量40g/d,能量需要5.02~5.43MJ/d,对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量高于成人,且易患缺乏病。
① 充分考虑满足能量需要、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以保证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② 增加铁质的供应、以避免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③ 每周应安排一次动物肝、动物血及至少一次海产品。
鱼类脂肪有利于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可适当多选用鱼虾类食物、尤其是海鱼类。
每月选用 /猪肝75g/或鸡肝50g/或羊肝25g 做成肝泥分次食用、以增加维生素A的摄入量。
④ 根据营养需要、必要时补充强化含铁食物、水果汁、鱼肝油及维生素片。2岁后、如若身体健康且能得到包括蔬菜、水果在内的较好膳食、则不需额外补充维生素。
⑤ 应将食物切碎煮烂、以易于幼儿咀嚼、吞咽和消化。特别注意要完全去除皮、骨、刺、核等;大豆、花生米等硬壳果类食物,应先磨碎、制成泥糊浆再进食。
在烹调方式上、宜采用蒸、煮、炖、煨等方式。不宜采用油炸、烤、烙等方式。口味以清淡为好。
⑥ 不吃隔夜饭菜和不洁、变质的食物;
选用半成品或熟食时、应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⑦ 幼儿餐具应彻底清洗&加热消毒。
⑧ 儿童的看护人应注意个人卫生。
⑨ 培养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减少肠道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感染的机会。
①⓪ 当幼儿满2岁时、应逐渐停止母乳喂养、但每日应继续提供幼儿配方奶粉或其他乳制品。
同时应根据幼儿消化及代谢的发育情况、适时增加细、软、碎、烂的食物。种类不断丰富、数量不断增加、逐渐过渡到食物多样。
①① 对于没有用母乳喂养或已经断奶的婴儿、每日应给予不少于或相当于350mL液体奶的幼儿配方奶粉、但不宜直接喂食普通液态奶、豆奶、成人奶粉或大豆蛋白粉等…建议首选适当的幼儿配方奶粉、或者给予强化了铁、维生素A等多重微量营养素的幼儿配方食品。
若因条件所限、不能采用幼儿配方奶粉者、可将液态奶稀释、或用淀粉、蔗糖类食物调制、喂给幼儿。
没有条件饮用奶制品者、可用100g左右的鸡蛋(约两个)经适当加工来代替:如蒸鸡蛋羹等。
如果幼儿不能摄入适量的奶制品、则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补充优质蛋白质和钙质。
⑵、适用食物
🍚 主食:
蒸软米饭、馒头或面条、面片、面包、松软的发糕等;
各种粥类,如白米粥、肉末粥、肉末碎菜粥、碎鸡肉粥、豆沙甜粥、枣泥粥等。
🥬 菜类:
一般蔬菜要切碎制软。
有些含粗硬纤维较少的蔬菜如胡萝卜、菠菜、冬瓜、圆白菜等制软亦可。
🥚 蛋类:
蒸蛋羹、蛋花汤、荷包蛋/卧鸡蛋、煮嫩鸡蛋、松花蛋、咸蛋、蛋糕等。
🥛 奶类:
鲜牛奶、天然奶酪、无糖酸奶等。
🥩 肉类:
肉末(猪肉、鸡肉、鸭肉等)、新鲜鱼丸、鲜虾丸等。
🥡 豆类:
豆浆、豆腐脑、豆腐汤、鸡蛋烩豆腐、各种腐乳等。
⑶、禁用食物
烙饼等粗硬、不易消化的主食;
避免食用带骨\刺的鱼&排骨、及整粒坚果(如花生)。

3、制作要求
✨ 所有绿叶蔬菜均要改刀切成1cm长、质硬蔬菜应制软;
✨ 小馄饨均不放虾皮;
✨ 烹调避免用油煎、炸、爆炒等方法;
✨ 避免用辣椒、芥末等酸辛辣刺激食品及调味品。

4、餐次要求
每日三餐两点。
加餐可由家长按幼儿饮食习惯和喜好自行添加。
👩🏻‍🏫 Tips:
🍓 上下午两主餐之间的零食应安排以奶类、水果和其他稀软面食。晚饭后除水果或牛奶外应逐渐养成不再进食的良好习惯、且睡前应忌食甜食、以预防龋齿。
应控制纯能量类零食的使用量、如糖果、甜饮料等含糖高的食物。
💧 每天足量饮水、不喝少喝含糖高的饮料
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是人体结构、代谢和功能所必需的成分。
小儿新陈代谢相对高于成人、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也相对更多、对水的需要量也更高。
1~3岁幼儿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水125mL、全日总需水量为1250~2000mL。幼儿需要的水:除来自营养素在体内代谢生成的水和摄入的食物所含的水分(特别是奶类、汤汁类食物含水较多)外、大约有一半的水需要通过直接饮水来满足、为600~1000mL。最好的饮料是凉白开水。
目前市场上许多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含有葡萄糖、碳酸、磷酸等物质。过多地饮用这些饮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食欲、使儿童容易发生龋齿、而且还会造成能量摄入过多、从而导致肥胖或营养不良等问题、不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应该严格控制摄入。

♾♾♾♾♾♾♾♾♾♾♾♾♾♾
附图中的名词解释:
推荐摄入量(RNI,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RN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
适宜摄入量(AI,Adequate Intakes),在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不能计算EAR,因而不能求得RNI时,可设定适宜摄入量(AI)来代替RNI。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例如纯母乳喂养的足月产健康婴儿,从出生到4~6个月,他们的营养素全部来自母乳。母乳中供给的营养素量就是他们的AI值。A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AI与RNI相似之处是二者都用作个体摄入的目标,能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营养素的最高量。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至于损害健康。如果某营养素的毒副作用与摄入总量有关,则该营养素的UL是依据食物、饮水及补充剂提供的总量而定。

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