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的防与治

 JMT霓虹 2020-11-02

为什么亚洲人易得糖尿病?

和欧美人相比,亚洲人似乎更容易患上糖尿病。据《美国医学协会杂志》称,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达到1.14亿,约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三分之一。为什么糖尿病多见于亚洲人呢?

日本糖尿病专家牧田善二曾作过分析研究称:亚洲人易患糖尿病的根本原因很难特定,现有的研究分析表明,这是与人体内的“肥胖基因”有关。最为常见的2型糖尿病,就是因为摄入了大量的糖分,导致胰脏肥大,功能弱化。从饮食习惯来看,中国人爱吃米饭、面食,日本人也喜欢吃乌冬面、荞麦面、米饭等,中日两国人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都喜欢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里的糖分含量相对较多。所以该医生建议:为了下一代的健康,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应该想办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很多国内的糖尿病研究专家也有共识: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即可调整血糖,具体内容以后我们会专门整理一篇文章来详细介绍。

糖尿病有哪些类型?

医学上一般把糖尿病类型分为四种: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型糖尿病。我们重点介绍下1型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

这一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5%~10%。发病年龄多在30岁以下,成年人、老年人发病较少。1型糖尿病患者需依赖注射胰岛素存活,否则会出现酮症酸中毒,如不及时治疗则有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时糖尿病症状较明显,容易发生酮症,突然出现酮症酸中毒,重者昏迷,或在几天或10多天内体重减轻5~10千克,对胰岛素敏感,体瘦,但有少数病人发病慢,也有些患者发病时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的,以后逐渐转变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

这一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80%~90%。多数发病在35岁以后,起病缓慢、隐匿,有些病人是在健康体检时发现的。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居多。这一类型的糖尿病多发生于成年,特别是老年发病,但也可能在儿童期发病。

2型糖尿病主因是产生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

2型糖尿病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糖尿病类型中的2型糖尿病中遗传的成分更加明显和复杂。2型糖尿病发病的原因主要有肥胖、糖刺激、紧张、外伤、或过多的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等诱发因素。

日本有哪些治疗糖尿病比较有名的医院?

日本的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湘南镰仓综合医院、顺天堂等综合医院都在糖尿病治疗方面比较出色,此次重点介绍一下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的糖尿病治疗中心。

东京女子医科大学

由Yayoi Yoshioka女士始创于1900年。当初创建该大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而目前该大学凭借在心血管,糖尿病,风湿病,生物工程和基因技术等领域的出色成就以及独特的医学教育模式,跻身日本一流医科大学。该大学下属有三个附属医院,一个研究生院,一个护理学院以及若干个研究所。其中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是他们最大的一所附属医院,共有床位1432张,并且拥有日本心脏研究所等9个具有一流水准的研究所。

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的糖尿病研究中心

该中心为所有的年龄段、所有的糖尿病患者的全面看护治疗而专门成立,是日本国内医科大学内唯一的糖尿病研究中心。该中心成立于1975年7月,在第一任所长平田幸正(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名誉教授),[日本没有糖尿病患者]这一目标构想下,成立的机构。

目前,此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糖尿病专门治疗研究中心,接待了来自很多地区和国家的患者。中心成立以来,以一般糖尿病治疗为基础,培育成立了很多治疗团队。糖尿病中心的糖尿病·代谢内科方面,小儿诊疗团队、神经障碍诊疗团队、肥胖诊疗团队、肾症病医疗对、脚病变诊疗团队、心血管疾病团队、糖尿病怀孕团队、遗传相关联的团队。此中心作为糖尿病治疗的先驱,提供一站式糖尿病的检查和治疗服务。不只是医师、护士、营养师、药剂师、理学治疗等所有员工都具有糖尿病专业的行医资格和疗养指导士资格。

日本有哪些治疗糖尿病比较有名的药物?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处方药)

肠腺细胞存在两种重要的肠促胰岛素,GLP-1(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和GIP(葡萄糖依赖促胰岛素多肽)。这两种肠促胰岛素,可以与特殊的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以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此外,GLP-1因为与胰高血糖素结构相似,可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从而降低餐后肝脏葡萄糖的生成,并延缓胃排空减少餐后葡萄糖吸收。此外肠促胰岛素还有抑制食欲的作用。健康人餐后50-70%的胰岛素分泌要归功于肠促胰岛素。

DPP-4(二肽酰基肽酶-4)是一种体内的酶,也就是酵素,可以迅速降解肠促胰岛素。在DPP-4的作用下,GLP-1半衰期不到2分钟,而GIP则只有5-7分钟。所以如果要用GLP-1和GIP,那么必须频繁注射才有效,抑制DPP-4的作用就可以减缓GLP-1和GIP的分解,即可达到降糖目的。

1型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本身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已经衰竭,不可能再被促进了,只有替代治疗,给予外援(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GLP-1的分泌有中等程度的下降;而GIP分泌虽没有减少,但其生物活性有所下降(注:2型糖尿病患者GLP-1的生物活性还是保留的)。因此,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通过干预肠促胰岛素这一路径,是可以治疗2型糖尿病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