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哲学】哲学有什么用?

 襄子的箱子 2020-11-03

欢迎来到【西方哲学】

点击“襄子讲西方”关注我们哟

【西方哲学】哲学有什么用

01 前言


最近,在和一个朋友聊哲学的时候,被问道:“你觉得哲学有什么用?”

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仿佛哲学是最不接地气,属于玄学的范畴,很多人以为的哲学就是在探讨“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儿去?”这类似乎永远也无法得出终极答案的问题,这么说其实也不全错,但我觉得,哲学更多的作用在于赋予人生意义。

现代人的焦虑,迷茫,烦躁,一个原因是社会发展来快,另一个原因其实就在于我们背后的靠山被突然抽走了,我们看上去是独立的存在,却陷入了一种不安全感之中。

在前现代文明,很多人其实是不用思考这些问题的,哲学在以前的社会才是与平常人无关的学问。诸如一些“人为什么会活着,我这辈子该怎么活着”这类问题,完全不用思考,因为上面已经有人给我们将路给铺好了,我们只要顺着这条路走就好了。谁为我们铺路呢?是宗教,是上帝,这是站在西方的角度去审视的,如果换到中国,则是儒家,是传统,是皇帝。

所以,我这里说得宗教与上帝不是狭义上的,可以理解成信念,或者是信条。

在文艺复兴之后的几百年里,上帝逐渐被人们拿掉了,就好像一个人,曾经走路拄着拐杖,这个拐杖可以告诉他该往哪走,突然间拐杖消失了,这人就会跌跌撞撞,站都站不稳。看上去,他似乎更独立了,他回归理性了,因为他不再需要任何外在的强权来告诉他该怎么活,但是另一方面,他也不适应。

尼采说过一句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话:“上帝死了。”

单独将这句话拿出来,在根据简单的西方历史的发展,我们很容易得出尼采是在欢呼,他在为人类终于摆脱了上帝的束缚而呐喊,可实际上,尼采的这句话,就像是墓志铭一样,上帝已经死了,他不是在为上帝的死而欢呼,相反,他痛心疾首。

现代人内心的焦虑与迷茫,实际上就是一种极度的不安全感,从此,上帝不会在为我们的人生负责,我们要为自己的所有选择和所有决策负最终的责任,这是成长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02 自由意志,存在吗?

我们可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吗?这首先得确定我们的确拥有自由意志,但是近年来,随着脑科学的发展,以及一大部分人的研究表明,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与决策受到周围环境、个人经历和基因的影响。如果你在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和行为金融学里面泡了很久,相信你也会怀疑,我们究竟是否有自由意志?

每一次,当“缸中之脑”这类思想实验出现在大众眼前的时候,总能吸引很多人的注意。缸中之脑的大概意思就是,你怎么知道你这一生不是在做梦呢?有可能,一个生物的大脑被通上了电极,而我们这个世界,正是他脑海中所想象出来的。

假设我100年后去世了,当我在这个世界闭上眼睛的那一刻,我在另一个世界睁开了眼睛,而后一个人工智能将我头顶上的头套拿了下来,向我温柔地说道:“先生,这场梦不知您是否满意?接下来,您是要做一个乞丐的梦呢还是一个亿万富豪的梦?”

每一次跟朋友谈到这类话题,我都会有一点兴奋,就好像在看科幻小说一样,但这样的思想实验,恰恰就是说明了,我们其实没有自由意志。

但是,你能接受吗?

有没有自由意志我不知道,但是我接受不了这样的状态,用帕斯卡的话来讲,就是一种赌博,没办法,为了让我的生活更有掌控感,我必须得赌自由意志存在。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也在捍卫我们的自由意志,他们相信我们人是有自由意志的,但他们究竟是基于什么样的理由而相信这点,不得而知。

大卫·休谟说,你相信明天的太阳会升起,其实并没有什么依据,纯粹就是信念。是的,我靠着信念,相信明天太阳依旧会升起,我甚至觉得,就连海明威也是这么想的,他的那本《太阳照常升起》,信念的力量无比强大,你只要看一眼,就能感受到。

▲虽然我字丑,但我认真啊

也许你一路走来,却是学到了点东西。我不在乎学到的到底是什么,我只想知道,如何在其中生活,也许在你懂得了如何在其生活的时候,也就明白你学到的到底是什么。(选自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

突然翻了一下这本书,在里面找到了N久以前的记录,发现这段话很贴合这篇的主题,即,好好活着。

至少,现在的科学还无法给出足够的证据来表明自由意志的存在,这是一个不可知的问题,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里说,自由不可知,世界不可知,上帝不可知。这看上去似乎有点消极,但他转而又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又表明了人有自由意志,这与其说是论证,不如说是信念。我们需要自由意志,否则,我们的整个世界都可能崩塌。

03 现代社会的焦虑与迷茫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也听说过现代文明的精神危机,怀疑论在古希腊的智者中逐渐消亡之后,又再次在启蒙时期苏醒过来。曾经我们无比坚信的一些信念,顷刻间被轰得一干二净。我们扔掉了手中的拐杖,我们抱在一起为自己欢呼,我们终于自由了,我们终于可以按照自己心中的所想所做去生活了,可是,我们该怎么走呢?

现代人,几乎每天都在重新发明轮子。传统的经验,祖辈的告诫被我们束之高阁,我们追求自由,可是,我们很多时候都只是在追求“选择的自由”,而放弃了“承担的自由”。

我们的焦虑,大部分就来自于选择,再加上相对主义,似乎这么做也可以,那么做也可以,我们左看看,右看看,是要留在北上广深继续苟且呢,还是回到老家过稍微轻松一点的生活;是要放弃眼前的工作,跑到另一半的城市里呢,还是继续保持着异地恋;是要离婚呢,还是继续将就过下去;今晚我是要打几盘王者荣耀呢还是回来写这篇“哲学有什么用”的文章?

我们心中时刻都有两个小人在打架,没有是非,无论做出哪种选择,在道德上都是无可厚非的,我们迟迟下不了选择的决心,在于我们很难独自承担选择的后果。因为,头顶上的信条与上帝被我们拿走了,拐杖被我们扔掉了,我们得去独自面对。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04 生活所要付出的代价

好,接下来就是去面对,我们不可能重新将上帝给捡回来,让他继续主导我们的生活,那么我们除了独自面对之外,别无办法。

哲学恰恰就是给了我一条人生的逻辑线,重新赋予我生活的意义。

首先,对自由有一份谦卑之心,我不再将自由整天挂在嘴边,因为我知道,自由是一把双刃剑,有的时候是很危险的。同时,我相信我有自由意志,但我又时刻警惕身边的环境和网络上的口号,因为,我的自由意志很脆弱,一不小心就会被卷进漩涡之中。

那么,我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我过我想过的,但是,很多时候为了生存,我必须得去应对那些我内心不喜欢的事物,为了金钱,为了世俗的享受,我得努力去工作,我尽量克制自己的纠结与抱怨。每天闹钟一响,我就爬起来去刷牙洗脸,开始一天的工作,睡懒觉是我必须为我的自由所要扔掉的代价。我知道,我了解,我承担,仅此而已。

05 道德律

越是深读康德的著作,我就越是喜欢康德的这句话:“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与日俱增,这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心中的绝对率显得有些绝对,但我觉得,每个人心中都该树立一套属于自己的道德律,既然上帝已经死了,那我就做我自己的上帝。

相信很多时候我们都曾面对灰色的情况,比如养鱼,不懂养鱼的朋友可以简单理解成脚踏N几条船。实际上,从生物遗传学来讲,每一个雄性动物都有这样的本能。前阵子某明星上了热搜,一片哗然“他只不过是犯了一部分男人都会犯的错”这样的论调也层出不穷有的时候你会觉得身边的一些事情比较毁三观,更有甚者,随波逐流,反正别人也这样,我不这样是不是亏了?

但是,在读了康德的哲学后,我的心仿佛被打开了一样,仿佛觉得有种力量在我内心深处生长起来乐一样心中的道德律,是的,我想我内心也该长出一颗参天大树。康德的哲学让我的内心更加坚定,从此,我是康德的信徒。

06 哲学,是人最后的尊严

阅读了诸多哲学著作,从古希腊到康德,再到尼采,其实我内心的触动是很大的,随手一抓就能抓住几十位哲学家出来,比如曾经以为只是数学家的帕斯卡和莱布尼茨,只是文学家的彼得拉克与托马斯·莫尔,只是科学家的波普尔,他们都可以算是哲学家。

我就感觉,身为一个人好幸福,原来我们人类的思想是这么的精彩与智慧,就好像随意打开了一扇门,发现里面是一片世外桃源。我已经很久没有这么激动的时刻了,那种感觉,就好似从一个四脚爬行的爬行动物突然就学会了直立行走。

以前觉得,身为一个人嘛,挺快乐的,虽然也有无奈与悲伤,但总的来说还是挺乐的,这就相当于柏林笔下的“消极自由”,现在,我是真的为身为一个人而满足,是“积极自由”

有了这样的感受,再回到康德的那句“心中的道德律”,我就更珍惜眼前的一切,哲学告诉了我要好好活着,尽情地享受作为一个人的,感性的快乐也好,理性的快乐也罢,都是为了当下的快乐。哲学不是好高骛远,也不是虚无与空洞,在我看来,是最实在的学问。

生而为人,很值得。

是的,人间!值得!你之所以觉得人间不值得,可能是因为你知道得太少,总是在一些可以解决的小问题上犹豫不决,只要勇于做选择,勇于承担,人生中的绝大多数烦恼,都会转眼消失,剩下来的烦恼,就是承担了。

不说了,打盘王者去了,咱们峡谷见。

我最近改名了,叫“杀香鲁虞守罗”。(孙尚香、鲁班、虞姬、百里守约、伽罗,这几个家伙太烦了)

哲学,从心所欲,不逾矩。


 
【极简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康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